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1.
为利用三维重建工具软件对成年SD大鼠部分脑干、中脑导水管及红核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的红核进行观察和测量,探索了一种方法,即:制作大鼠脑干连续冰冻切片,Nissl染色后进行分步显微摄像并进行拼接;扫描大鼠脑定位图谱相关红核切面图像;利用PhotoshopCS3软件将上述获得的连续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后处理,并利用3D-DOCTOR4.0软件分别对上述连续切片图像进行配准、分割和三维重建,对两种不同方式重建的红核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利用大鼠脑干连续冰冻切片和大鼠脑定位图谱可以对SD大鼠红核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出的结构具有立体感。可以在PC机中自由观察和测量,两种重建方法得到的红核形状大小基本类似。因此,得出结论:利用大鼠脑干的连续冰冻染色切片可以对大鼠红核进行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并制备颗粒状壳聚糖乳酸盐,检测其抑菌效果。方法通过溶解和醇沉淀工艺制备壳聚糖乳酸盐颗粒,用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利用乳酸溶解和醇沉淀工艺可制备出壳聚糖乳酸盐颗粒,在红外光谱中具有特征性吸收峰。该壳聚糖乳酸盐颗粒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其吸水比达到1∶60~1∶80。壳聚糖乳酸盐形成的凝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6 g/L。结论该方法生产壳聚糖乳酸盐合成工艺简单、过程易于控制、操作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所制备出的壳聚糖乳酸盐颗粒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望将其用于纺织卫生用品产品生产中。  相似文献   
43.
神经生长液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神经生长液(NGD)的脑保护作用.方法①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观察小鼠从断氧到死亡的时间.②采用小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模型,比较各组脑含水率及脑组织SOD活性与MDA含量.③采用电磁流量计测量大鼠脑血流量.结果高剂量NGD能显著延长缺氧情况下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脑含水率,增高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中、高剂量NGD能明显增加大鼠脑血流量.结论 NGD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神经元耐缺氧能力,降低脑耗氧量,减轻缺血导致的脑水肿,增强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脑血流,降低脑血管阻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44.
穹窿海马伞切割大鼠海马内Brn-4 mRNA 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切割穹窿海马伞大鼠海马与正常海马内Brn-4 mRNA表达的差异。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切割海马伞后1、3、7、14、21及28d组。取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提取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法分析穹窿海马伞切割后海马内Brn-4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海马内Brn-4 mRNA的表达量在切割后第3d开始升高,14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下降,28d左右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内Brn-4 mRNA表达明显上调,可能与促进神经干细胞更多地向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双极金属钩电极体表刺激检测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可行性。方法:麻醉后依次用体表刺激坐骨神经和暴露坐骨神经直接刺激2种方式,记录腓肠肌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测量CMAP平均振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经体表刺激可记录到稳定腓肠肌CMAP,其波形与直接刺激神经干所记录CMAP波形基本一致,2种方式记录的CMAP平均振幅分别为13.8±3.0mV和13.3±1.8 mV,MCV分别为53.2±5.1m/s和54.7±2.6 m/s,2种刺激方式之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经双极金属钩电极体表刺激坐骨神经记录CMAP是可行的,这为采用电生理方法动态监测周围神经再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中胞外基质分子TNC(tenascin-C)的表达变化及初步功能分析。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缺损0d(对照组),4d(实验组)损伤近端神经组织TNC的表达变化及表达位置;并利用体外共培养施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划痕实验初步研究TNC的作用。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发现TNC在损伤后4d处于高表达状态,并在神经外膜处与波形蛋白(Vimentin)共定位状况良好;体外细胞共培养实验发现下调成纤维细胞中的TNC可以降低与之共培养的施万细胞的迁移速度。结论:在神经损伤后成纤维细胞分泌TNC并比对照组表达大幅上调,且体外实验发现TNC可促进施万细胞的迁移速度。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存在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方法:采用表达谱芯片检测坐骨神经离断后嗅觉受体在背根节神经元和近端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并用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存在嗅觉受体的表达,而且在坐骨神经离断后它们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结论:首次报道了嗅觉受体在背根节神经元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推测嗅觉受体可能在坐骨神经离断后与检测各种刺激信号相关。  相似文献   
48.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组织lnc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0天、1天、4天和7天模型,取背根神经节组织进行lncRNA检测,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利用lncRNA与mRNA特异性表达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结果:共筛选出24个显著下调的lncRNAs,qRT-PCR检测的lncRNA AF130881和AB020616的表达变化与芯片一致。得到与lncRNA AF130881和AB020616正向或负向共表达的蛋白编码基因25个。结论: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组织中lncRNA的表达谱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9.
背景:2个月以内短期生物相容性实验显示,壳聚糖、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对大鼠外周神经均无毒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神经材料。目的:评价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犬体内6个月后的慢性生物相容性。方法:在壳聚糖神经导管中插入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制备成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桥接Beagle犬坐骨神经50mm缺损,同时以Beagle犬50mm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植入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6个月后,Beagle犬精神、食欲、活动等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增加与对照组相当;植入后2,4,6个月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再生神经及其周边组织未出现变性、坏死,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未见异常。表明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犬体内6个月后慢性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腓总神经夹伤模型,将造模后的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BYHWD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术后18d,病理切片染色。形态学分析,计算胫前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结果假手术组胫前肌横截面积较大,形态规则;模型组横截面积明显减小,结构紊乱,结缔组织明显增生;BYHWD各组与弥可保组横截面积较小,形态较规则,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BYHWD各组胫前肌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0.01);BYHWD高剂量组胫前肌横截面积与弥可保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BYHWD高、中剂量组胫前肌湿重比明显增高(P<0.05或P<0.01)。BYHWD低、中、高组两两比较后,湿重比与横截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BYHWD低、中、高剂量组湿重比与横截面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