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IL—2,IL—6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测定了33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IL-2、IL-6,以观察其变化。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33例(男4,女29)IDA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平均年龄47.6岁(27~71岁)。血红蛋白33~91g/L,平均63g/L。病因为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5例为浅表活动萎缩性胃炎;12例为月经过多;3例为胃溃疡伴出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正常对照3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44.5岁。  相似文献   
22.
探讨缺铁性贫血(IDA)发病机理,为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24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30名对照者及112例IDA患者在对症治疗和口服力蜚能、生血宁治疗一个疗程(30天)前后,体内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铁蛋白(Fer)水平变化及EPO/Fer、vit B12/ FA比值的变化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缺铁性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EPO、FA、 vit B12、EPO/Fer、vit B12/ FA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EPO、Fer水平及EPO/Fer比值变化在IDA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呈正相关(r=0.875, t=4.256,P<0.001).缺铁性贫血虽主要是由铁的供应和贮存铁缺乏引起,但与体内EPO、FA、Fer、vitB12水平变化密切相关,EPO、Fer水平及其比值变化与IDA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关系,是诊断和鉴别IDA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3.
当体铁储备耗竭时,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属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该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各型贫血中最多见的类型之一[1].临床上将缺铁分为缺铁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和缺铁性贫血期.按照张之南[2]提出的诊断标准,本文报道的病例均符合缺铁性贫血期.我院自2005年4月~2006年5月对明确诊断的170例IDA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及对110例IDA治疗前后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叶酸(FA)、VitB12、铁蛋白(Fer)进行检测,目的是通过对上述指标在IDA患者体内水平表达情况分析,为临床对IDA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脐血血浆中Epo、G-CSF、IL-2、IL-6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们利用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脐血血浆中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IL)2、IL6等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1 脐血血浆 取自20名健康产妇足月顺产脐血,孕期38~40周,以(15~20)×103U/L肝素抗凝,常规方法分离脐血血浆。2 正常成人外周血血浆 由20名健康献血员提供,以(15~20)×103U/L肝素抗凝,常规方法分离成人外周血血浆。3 试剂来源 由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4 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5.
2009年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2009年临床肿瘤治疗领域的一系列值得关注的研究结果,包括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在肺癌、胃癌、肾癌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中的令人瞩目的进展.此外,有关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的数项肿瘤治疗新标准的提出同样令人关注.通过重新检视常规的肿瘤筛查、检测和预防策略,发现了存在于其中的局限.大样本量临床试验结果的发表,解答了乳腺癌领域的一些争论.总之,2009年的恶性肿瘤治疗进展值得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26.

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体预后较差,生存期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惟一可能治愈的方案。但是即使采用更积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3年存活率也仅达到16%。高剂量化疗方案在获得较佳缓解率的同时常常伴有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影响后续移植的进行。我们设计应用吡喃阿霉素(THP)或者阿克拉霉素(Acla)与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成的CAG或TAG预激方案对复发难治性ALL患者进行再诱导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表明:131例初治AML患者中,21例(16.0%)FLT3-ITD突变阳性,3例(2.3%)FLT3-TKD点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两种突变。FLT3-ITD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FLT3-ITD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47.6%,显著低于FLT3-wt88.1%(P〈0.05)。20例M3患者中,FLT3-ITD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3FLT3-ITD阳性组患者cR率为37.5(6/16例),显著低于非M3FLT3-wt组患者CR率90.6%(48/53例)(P〈0.0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后14个月(2—20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50%(3/6),高于FLT3-wt组29.2%(14/48例)。由于FLT3-TKD阳性患者仅3例,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FLT3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FLT3-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FLT3-ITD有突变的AML患者预后差;FLT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早期FLT3基因突变检测对AML患者今后的靶向治疗及了解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为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在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2、del(13q14)、p53基因缺失、atm基因缺失情况中的意义,采用组合探针(CEP12、LSI D13S319、LSI p53、LSI atm)对30例CLL患者进行FISH检测,分析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Binet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B:微球蛋白(β2-MG)水平、ZAP-70和CD38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30例CLL患者中,19例(63.3%)存在1种及1种以上细胞遗传学异常,7例(23.3%)同时检测出2种及2种以上的异常,其中最常见为del(13q14)(43.3%),其他依次为+12(23.3%),atm基因缺失(13.3%),p53基因缺失(10.0%)。各分子遗传学异常与性别、年龄、Binet分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血清LDH和β2-MG水平、ZAP-70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CD38高表达组中,atm基因缺失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D38低表达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FISH是一种检测CLL患者分子遗传异常快速、准确及敏感的方法,其在CLL患者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IIVP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异环磷酰胺(IFO)、依托泊苷(VP16)治疗复发难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IFO 1 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配合硫乙磺酸钠400 mg/次,0、3、6、9 h静脉推注4次,IDA 1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至第2天,VP16 1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每4周重复.每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复发难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完全缓解(CR)2例,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2例,部分缓解(PR)3例,有效率(cR+CRu+PR)70%.结论 IIV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高的缓解率,并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0.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先天性缺陷和肿瘤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显带技术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费时、费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差,特别是对复杂染色体异常的分析尤为困难。荧光原位杂交(FISH)、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包括多重FISH(M—FISH)、光谱核型分析(SKY)等分予细胞遗传学技术克服了传统细胞遗传学缺陷,是对传统核型分析的有力补充。本文对上述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