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12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2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目的:通过检测胸腺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发生频率,探讨上述遗传学改变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5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从石蜡包埋的存档标本中选取28例胸腺瘤组织和其对应的自身正常对照组织,提取DNA后用PCR扩增,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银染显色后进行MSI和LOH分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EGFR、p53、Bcl-2及Ki-67在胸腺瘤中表达情况。结果:28例胸腺瘤中有11例出现MSI或LOH。在所检5个位点中D6S1708、TP53、DM、D11S988和D8S136微卫星不平衡发生率分别为21.4%(6/28)、10.7%(3/28)、14.3%(4/28)、10.7%(3/28)和0%(0/28)。D6S1708遗传学改变多为LOH(5/6),DM和D11S988位点分别仅有MSI和LOH。胸腺瘤MSI和LOH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EGFR、p53、Bcl-2、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6S1708、TP53、DM和D11S988可以作为研究胸腺瘤微卫星的位点,微卫星不平衡可能在胸腺瘤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但其与胸腺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2.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是新近发现的新型候选抑癌基因,其正常表达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可以导致其失活,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RASSF1A的甲基化状态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而逆转RASSF1A的甲基化则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3.
氯胺酮用于大鼠麻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不同剂量氯胺酮麻醉大鼠后,进行麻醉效果评价及生理指标观察。方法:3组不同剂量氯胺酮(100、120、150mg/kg)分别腹腔注射大鼠,进行大鼠左肾切除术。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无创心电监护仪监测大鼠心率(HR)、呼吸(RR)、氧饱和度(SO2)、体温(T);进行镇痛评价、呼吸道评价、肌肉松弛度评价。结果:3组剂量中,以氯胺酮120mg/k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麻醉持续时闯45±9.59min,HR、RR波动小,镇痛效果、肌肉松弛度较好;以氯胺酮100mg/k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麻醉效果较差,麻醉时间在27.0±3.033min,HR、RR、S02指标波动大;以氯胺酮150mg/kg注射大鼠,麻醉效果虽好,但呼吸受抑制,体温较另外两组低。结论:以氯胺酮120mg/kg体重腹腔注射大鼠,麻醉效果评价较其他两组好,可满足于45min左右的大鼠实验。  相似文献   
34.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小鼠体内Th1/Th2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复制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动物模型,检测接种后小鼠体内Th1/Th2平衡改变,对感染后小鼠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96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内接种途径建立肺炎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对照组接种二磷酸蔗糖(2SP)无菌缓冲液。分别在接种后的第1,3,5,7,14,21,28和42d,各处死6只动物,收集标本。观察记录肺组织病理,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h1和Th2细胞,计算Th1/Th2比值。结果感染肺炎衣原体小鼠的肺组织病理表现多为局灶性肺炎,14d后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增多,并伴不同程度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后24h,可见小鼠血清IL-4水平升高,第3d时浓度达到最高(24·38±2·52)pg/mL。持续至第7d,而后恢复到基线水平。血清IFN-γ在接种后24h即达到峰值(23·00±5·15)pg/mL,此后浓度逐渐下降。对照组小鼠Th细胞功能上以Th1细胞占优势,接种肺炎衣原体后Th1/Th2比值明显降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第3d时,Th1/Th2比值降到最低值。实验组小鼠在感染后所检测42d内,所有Th1/Th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细胞分类向Th2细胞漂移。宿主肺部炎症病变加重与早期Th1细胞免疫活性受到抑制有关。与外周血IFN-γ/IL-4比值相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IFN-γ/IL-4,更能代表Th1/Th2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家兔血液学、血液生化、血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丙泊酚注射液与5%葡萄糖溶液以1:4比例稀释配比,6号头皮针兔耳缘静脉穿刺,以20滴/min的速度维持静滴,15min时,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测血液学指标14项、血生化学指标22项,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测血气指标14项。结果(1)血液学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较麻醉前降低(P〈0.01),红细胞比积(HCT),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较麻醉前有所上升(P〈0.01),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2)血生化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11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酰转肽酶(ALP)、胆碱酯酶(CHE)、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葡萄糖(GLU)、钙(Ca)、钠(Na)均较麻醉前降低(P〈0.01,P〈0.05);(3)血气指标:PCO: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1),pH、钾(K)、HCT、碳酸氢根(HCO3-)、氧合血红蛋白(THb)均较麻醉前降低(P〈0.01)。结论丙泊酚麻醉家兔对其血液学、血生化学、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单纯性失血性休克(无复苏)后肺组织TLR4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脂多糖(LPS)刺激组、假手术组。复制各组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取出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LR4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失血性休克和LPS刺激后肺部出现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在失血性休克1、2及4 h后,肺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间质TLR4表达逐渐增加,6 h开始下降;而LPS刺激后1、2、4及6 h肺TLR4表达逐渐增加。假手术组未见TLR4表达。结论失血性休克后肺TLR4变化可能与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有关。失血性休克及LPS刺激后肺组织TLR4变化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同时增加了宿主对随后各种刺激的易感性,过度表达的TLR4可能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7.
从兵豆(Lens culinaris Medic.)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定与波谱分析测定所分离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谷甾醇棕榈酸酯(Ⅱ),胡萝卜甙(Ⅲ),棕榈酸(Ⅳ),9,10-二羟基硬脂酸(V),乙基-α-D-葡萄糖甙(VI),3-O-甲基-D-手机醇(Ⅶ)和兵豆甙(Ⅷ),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Ⅷ为一新脑酰胺糖甙,命名兵豆甙。  相似文献   
38.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妇女。过去认为妊娠和产后可使SLE病情恶化,而SLE使妊娠合并症及胎儿死亡的风险增加。但妊娠诱发的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SLE至今未见报道,今对我们所遇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腹腔感染大鼠白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白蛋白血症是腹腔感染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血白蛋白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然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显著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蛋白质的分解,有明显的节氮效应〔2〕。本研究观察rhGH对腹腔...  相似文献   
40.
雷公藤提取物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为雷公藤提取物 (LLZ)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LZ(5× 10 -3 、5× 10 -4、5× 10 -5、5× 10 -6g/L) ,2 4h后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活性及药物雷公藤提取物的细胞毒性。 结果 不同浓度的LLZ均能改变成纤维细胞形态 ,减少细胞数量 ,同时可明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 结论 LLZ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作用并非毒性所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