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81.
双膝关节同次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功能锻炼的原则和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共完成双膝关节置换72例144膝,男33例,女39例;年龄46~78岁,平均69岁。其中骨性关节炎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屈曲挛缩大于30°者7例9膝,固定内翻畸形大于30°者10例15膝,固定外翻畸形大于15°者6例8膝。按照术前、术后早期和术后远期的分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在多模式镇痛的前提下术后及早开始功能锻炼,通过增加关节活动度(ROM)和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的强化训练提高手术效果。使用WOMAC评分、ROM和6min行走距离以及VAS疼痛评分分别对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术后下肢血管超声判断血栓的形成,根据临床表现和D-二聚体水平诊断肺栓塞。结果:分别以术前2d、术后2d及术后1、2、8、24周作为观察点。失访3例6膝。术后WOMAC评分、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前,术后ROM和6min持续行走距离高于术前。128膝可在术后2周内完全伸直,屈曲大于90°,135膝术后8周屈曲可达110°。发生单侧下肢静脉血栓2例2膝,双侧下肢血栓1例2膝,未见肺栓塞发生。结论:双侧膝关节同时置换应制定术前、术后早期和术后远期功能锻炼计划,并在多模式镇痛的前提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以提高膝关节功能并降低疼痛和肿胀。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检测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含量并对比正常人血清COMP含量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间在我院门诊因早期膝关节OA首次行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患者37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70±4.31)岁,留取其关节液和血液样本;另取同期在门诊体检的健康人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59±3.12)岁,留取其血液标本。标本离心后取上清液,集中采用ELISA法检测其COMP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早期膝关节OA患者血清中COMP含量(5.84±0.74)ng/ml,关节液中COMP含量(6.37±0.73)ns/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COMP含量(4.08±0.41)ng/ml,与早期膝关节OA患者血清中COMP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膝关节OA患者,其关节液或血清中COMP含量较正常人有所增高,提示COMP可以作为OA早期诊断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系统评价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与非骨水泥股骨柄固定方式术后翻修率。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有关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固定方式术后翻修率的对照研究,提取数据进行分析,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个对照研究,总手术髋例数126962,其中采用骨水泥固定股骨柄97525例髋,非骨水泥固定股骨柄29437例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对于不限年龄的所有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0~5a翻修率骨水泥组明显低于非骨水泥组(OR=0.49),而术后5~10a及大于10a两种固定方式的翻修率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OR5~10a=1.44,OR>10a:2.01)。结论:随着人工假体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水泥技术固定股骨柄假体术后中远期翻修率与生物型假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翻修率都较低。需进一步了解两种固定方式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发育性髌关节脱位(DDH)的特征性几何参数、髋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导致骨性关节炎的机制,为临床诊治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ubmed、中国知网等检索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正常髋关节、DDH的特征性几何参数与接触应力的相关文献,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力学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DDH患者的髋关节的特征性几何参数变化导致髋关节力学环境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结论:对于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早期纠正其特征性几何参数,可以延缓或阻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发射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全身骨扫描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二次关节翻修术前感染控制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初次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65~74岁,平均68.8岁。手术前行ECT骨扫描、血沉、C-反应蛋白检查,根据结果做出判断,ECT与C-反应蛋白、血沉两者之一阳性,可判定为感染,任意两项阴性即认为感染已排除。同时将结果与“金标准”术中行组织冰冻切片检查进行对比。结果:ECT骨扫描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5.0% ,88.9%及87.1%;ESR分别为50.0%,72.2%及69.4%; CRP分别为62.5%,81.5%及79.0%;3种方法联合检测分别为87.5%,96.3%及95.2%.结论:ECT骨扫描在排除感染方面较血沉、C-反应蛋白更准确、灵敏,三者联合应用时可提高关节翻修术前感染的排除诊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6.
梅晓亮  郭亭  赵建宁 《人民军医》2010,(12):923-92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6岁。因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诊。入院查体:双侧膝关节轻度肿胀伴内翻畸形,屈伸不利,活动时骨擦感明显。辅助检查:双膝关节X线片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血红细胞3.83×10^12/L,白细胞8.2×10^5/L,中性粒细胞0.37,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6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评估影像学诊断意义,通过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核磁共振检查可明显提高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积极进行手术后可获得80%的治疗效果优良率。结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一定的发生率,诊断明确后应早期手术,对于术前存在腰椎不稳、腰椎间盘手术术后复发、全椎板切除的情况可考虑同时行该节段的固定融合术。  相似文献   
88.
任可  张春才  汪光晔  赵建宁  陆维举  李波 《医学争鸣》2007,28(19):1778-1782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时环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以及前列腺素E2 (PGE2)和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影响. 方法:80只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横断截骨,实验组以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在骨折端造成持续动态压应力,对照组以4孔加压钢板固定. 分别于术后第3, 7, 14, 21, 28, 56, 84日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放射免疫和Real-time RT-PCR等观察及检测. 结果:环氧化酶-2(COX-2) mRNA的表达量以及PGE2和cAMP的含量均较骨折前显著上升,且实验组在术后3~4 wk时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结果则显示实验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和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改建均领先于对照组. 结论:天鹅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通过COX-2,PGE2和cAMP这一信号通路使得成骨细胞分化成熟,促进了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9.
目的: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在淮海地区某部驻军官兵中患病和流行的特点。方法采用社区控制风湿病规划( COPCORD)询问表,对淮海地区位于内陆平原、山地丘陵及沿海驻军部队,共12850例进行四级调查,初诊病例进行X线片、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及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 RA患病率为1.24‰,RA在沿海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平原地区及丘陵地区。结论 RA在部队中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普通人群,潮湿环境可能是RA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
小关节与腰痛关系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关节病变曾被认为是引发非特异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小关节综合征”的概念由来已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 ,无法找出任何一组临床特征能够从人群中鉴别出“小关节综合征”。小关节性腰痛是存在的 ,而“小关节综合征”并不存在 ,它不能作为一个确定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