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能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极易形成生物膜是其产生耐药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者就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周期、生物膜形成的主要调控信号系统以及中药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不同煎煮方法对参芪养血方制剂质量的影响,为补益类方药的制备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出膏率、正丁醇提取物和黄芪甲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采用ACQUITYTM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5 m L·min~(- 1),柱温40℃,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方式,在负离子模式下对黄芪甲苷进行含量测定,[M+COOH]-,m/z 829.45。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098~9.8 n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100.32%;参芪养血方3种制剂黄芪甲苷含量0.193~1.976 mg/剂,固含量31.297~103.077 g/剂,正丁醇提取物6.11~14.55 g/剂。结论:参芪养血方3种制剂的出膏率、正丁醇提取物含量和黄芪甲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制备工艺对评价指标影响较大;参芪养血方以真空浓缩机煎煮法制备为佳。  相似文献   
53.
目的建立雄黄解毒散中雄黄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古蔡氏法对雄黄中毒性成分三氧化二砷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硫酸钾、硫酸铵和硫酸对雄黄解毒散进行消化处理,采用滴定法对制剂中雄黄的主要成分二硫化二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每克雄黄解毒散中三氧化二砷含量不高于5 mg;每克雄黄解毒散中二硫化二砷平均含量为141.5 mg。结论本法简便可行,可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54.
microRNA是血管再生重要的调控因子,主要作用于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其中,miR-200b对糖尿病慢性创面血管再生的负调控作用研究日益深入。目前已知其作用靶点包括Ets-1、VEGF、VEGFR1、VEGFR2和GATA蛋白等。  相似文献   
55.
彭冰  刘延泽  何春年  曾祖平  许利嘉  肖伟  彭勇  肖培根 《中草药》2016,47(13):2221-2225
目的研究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法分离,通过理化鉴别及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白草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反式-7,8-二氢-7-(3,4-亚甲二氧基)苯基-1′-(2-氧丙基)-3′-甲氧基-8-甲基苯并呋喃(1)、4-(3-甲氧基-4-羟基)苯基-3-甲基-3-丁烯-2-酮(2)、(+)-愈创木素(3)、(+)-反式-1,2-二氢脱氢愈创木脂酸(4)、异落叶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异甘密树脂B(6)和perseal F(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三白脂B,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固本抑瘤Ⅱ号(全方)和各拆方组药物对A549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与化疗药物顺铂(DDP)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固本抑瘤Ⅱ号全方和根据功效拆分的益气组、行气活血组、培补肝肾组、散结消瘢组药物,分别制备水提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药物对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与DDP联合作用的效果。结果:单独应用全方和行气活血组水提物对A549细胞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33.21mg生药/mL和9.55mg生药/mL;与DDP合用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1.23和1.77,合并指数为1.05和0.83,表现出协同和相加作用。结论:固本抑瘤Ⅱ号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抑制A549细胞生长,与DDP合用有一定的化疗增效作用;行气活血组药物也具有抑瘤和增效作用,且作用与全方接近。提示行气活血组中药为体外实验中全方抗肿瘤作用及化疗增效作用的有效组分。  相似文献   
57.
清肺消炎丸(天津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产品,国药准字Z120Z0757),是在《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基础上,由麻黄、石膏、苦杏仁(炒)、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和羚羊角配伍而成,现已被纳入《中国药典》。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胶囊、四季三黄胶囊及其联合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主动脉斑块稳定性、血脂及血清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3周后随机分组,后再继续喂养13周,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处死采血,检测血脂、血清DNA甲基化及甲基化转移酶(DNMTs)水平,并取出心脏及主动脉,石蜡包埋,取主动脉根部的第3切面,行HE染色,经IPP图像分析,测量并计算主动脉As斑块纤维帽的平均厚度及斑块内细胞外脂质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府逐瘀胶囊组、四季三黄胶囊组和联合应用组小鼠主动脉斑块的平均纤维帽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府逐瘀胶囊组和四季三黄胶囊组相比,联合应用组的平均纤维帽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府逐瘀胶囊组、四季三黄胶囊组和联合应用组小鼠主动脉斑块内细胞外脂质成分占斑块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府逐瘀胶囊组、四季三黄胶囊组和联合应用组小鼠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P〈0.05)。仅辛伐他汀组血清LDL—C和T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给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ELISA法检测,给药13周后,辛伐他汀组、血府逐瘀胶囊组、四季三黄胶囊组和联合应用组小鼠血清DNA甲基化水平和DNMTs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四季三黄胶囊及其联合应用均具有降低血清TG水平,稳定As斑块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DNA甲基化水平和DNMTs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研究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及中药治疗影响。方法:134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患者,于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ET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NO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入选病例予清胆利湿汤(丸)治疗,部分经治疗获效患者复查了ET、NO。结果:患者血浆ET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N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中药治疗获效后血浆E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NO水平有所下降,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ET水平与证候轻重无明显关系,NO水平随证候程度由轻到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单纯胆囊炎患者血浆ET、NO水平均略高于合并胆石症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单纯胆囊炎组血浆ET、NO水平均有下降,其中NO水平下降明显(P<0.05)。合并胆石症组治疗后血浆ET、NO水平亦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且均无统计学差异。胁肋疼痛较重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胁肋疼痛轻者及正常人,NO水平则无明显差异;脘腹痞满较重得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脘腹痞满较轻者,ET无明显差异。结论: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症状与血浆ET、NO水平有关。清胆利湿汤(丸)可能通过调整患者血浆ET、NO水平,改善胆囊功能,促进胆汁排泄,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