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1篇
肿瘤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长期以来多发伤中长骨骨折的处理方式一直存在争议,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多发伤长骨骨折患者的生理状态不稳定,早期手术(24 h内)会导致骨折处脂肪和髓内容物释放增加,引起脂肪栓塞,因此一般延迟手术.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HD)患者骨密度(BMD)及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年龄在60-68岁的HD患者110例,分为治疗组71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连续服用阿替洛尔3年.分别比较组间患者(1)血清钙、磷浓度、碱性磷酸酶浓度;(2)BMD;(3)骨折发生率.结果:(1)治疗组血钙、血磷浓度、碱性磷酸酶浓度与对照组间相应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用药前BMD与用药后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4±0.17)vs(1.37±0.23)g/cm2,P<0.05];(3)治疗组用药后BMD与对照组B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37±0.23)vs(1.06±0.22)g/cm2,P<0.05],骨折发生率治疗组(5.6%)有下降趋势,与对照组(10.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治疗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的老年HD患者,BMD明显增高,骨折发生率下降,但血清钙代谢没有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3.
颈脊髓损伤的基础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交通事故、运动外伤及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呈增加趋势,美国有40万脊髓损伤患者,其中50%为四肢瘫痪的CSCI。而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脊髓损伤人数已突破百万,且每年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4.
缝合锚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对23例(男14例、女9例)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患者采用缝合锚钉进行缝合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6-15d,平均8d。结果随访14-19个月,平均15.7个月,所有患者膝关节稳定好,在伸直0°和屈曲30°时外翻应力试验阴性,Lysholm评分平均为89分,其中优16例,良4例,中3例。结论缝合锚钉修复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具有组织剥离范围小,操作方法简单,固定牢靠的优势。  相似文献   
25.
贾红伟  孙天胜 《医学综述》2009,15(9):1353-1355
"伤害控制骨科学"的理念源于伤害控制外科发展而来并且成功应用到四肢骨折的治疗上。伤害控制骨科学是一种稳定骨科损伤以使患者全身生理状态提高的方法。它的目的是避免由于"二次打击"造成患者病情恶化并且延迟确定性骨折修复直到患者全身情况达最佳状态。近来这个理念扩展到脊柱损伤合并严重损伤的患者中。本文综述了脊柱损伤多发伤手术时机、"伤害控制骨科学"应用的适应证、二次手术时机和微创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6.
脊髓型颈椎病的后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李放 《医学综述》2009,15(13):2010-2013
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法主要有椎板切除和椎板成形术,近年来各种改良的和新增的手术方法不断地得以设计和描述来进一步提高减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出现了侧块钢板、椎弓根螺钉的应用。但每种手术都有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本文综述了手术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发症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技术应用于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2008年9月为261例患者置人1102枚椎弓根螺钉治疗颈椎疾病,其中上颈椎疾病83例,下颈椎疾病178例.应用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通过X线片及64排CT片,对2 000例正常人颈椎椎弓根的冠状位、矢状位、横断位进行精确测量,得出国人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角度、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指导术中选钉及置钉.术前由5名医师按照上述内容,对261例患者拟固定颈椎的椎弓根精确测量,其均值均在2 000例国人的均值范围,术中应用自行研制的颈椎椎弓根定位导向器准确定位入钉点及角度,打孔、置钉、固定,一次成功1086枚,16枚经调整后成功,一次成功率98.55%.结果:术后235例获12~73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74个月.采用JOA评分标准,优131例,良82例,可17例,差5例,优良率90.64%.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对位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上颈椎疾病83例中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未行二次手术.下颈椎疾病178例中15例16枚椎弓根螺钉术后摄X线片示位置不理想,行二次手术调整.119例骨折脱位中117例脱位完全复位,2例植骨块吸收未融合,融合率为98.32%.结论:应用椎弓根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可以获得即刻三维稳定,融合率高,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可将2 000例国人椎弓根的数据作为临床置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征华勇 《医学综述》2012,18(23):4092-4093
目的探讨多发伤合并骨折的处理办法。方法对79例多发伤伴骨折患者伤后及时按创伤控制骨科理论行多发伤救治及骨折手术。结果患者危及生命的危险因素及时得到处理,生命体征较早恢复正常,1例患者因严重脑挫裂伤死亡。1例患者内固定周围感染,经针对性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的手术伤口Ⅰ期愈合。结论及时对多发伤伴骨折患者诊治,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率、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29.
王飞  李放  文天林  单建林 《人民军医》2012,(11):1102-1103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临床常见病,常导致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OPLL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解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为脊髓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以往多以前路手术为主,但往往难以  相似文献   
30.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和玉  朱兵 《中国骨伤》2012,25(7):616-620
骨坏死是一种进展性和致残性疾病,主要影响负重关节,髋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关节。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采用药物或生物物理治疗等非手术疗法和保头手术治疗,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塌陷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改进的股骨头髓芯减压术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常用的方法。近来髓芯减压术联合使用不同的生长和分化因子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早期诊断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的关键,以髓芯减压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仍然是当今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