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伤害控制骨科学救治合并骨盆骨折的多发伤病人,并选择合适手术时机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6例合并骨盆骨折多发伤患者进行伤害控制治疗,根据血流动力学、氧饱和度、体温、有无凝血障碍、尿量、血乳酸盐浓度及G反应蛋白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时机进行确定性手术,并对患者住院时间、创伤至二次确定手术固定时间和Matta评分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除1例骨盆骨折合并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抗休克同时急诊剖腹探查术中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急诊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其余21病例选择合适的确定性手术时机,行骨盆内固定,从创伤至二次确定手术固定时间5~26d,平均9.7d,平均住院天数32.5d,经12~24个月,平均16个月的随访,各部位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平均Matta骨盆髋臼骨折功能评级优良率93%.结论对合并骨盆骨折的严重多发伤病人进行伤害控制性治疗选择合适手术时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骨科脊柱手术时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2.11%~9.37%。脊柱后路二次以上手术时,国外文献报道[5]硬脊膜损伤率高达17.4%,国内文献未见脊柱再手术时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的专题报道。为探讨脊柱再手术时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我院1997年1月-2006年7月发生的脊柱二次以上手术7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小斌  王燕 《吉林医学》2012,33(33):7342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进行全面评估,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损伤各时期并发症,积极康复锻炼,促进创伤恢复。结果:17例患者均存活,术后获1~2个月随访,骨折均达愈合。创面愈合:15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创面经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严重骨折往往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损伤,依照骨科损伤控制理念能有效评估和指导抢救生命,创造二次修复时机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对骨科收治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应用康复护理的步骤及临床价值。方法选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0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用脊柱脊髓损伤术治疗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骨科术后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资料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骨科康复护理对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检测有显著改善,干预前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等评价均有改善,干预前后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0.5%(38/42)。结论骨科康复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接受康复治疗,对于提高脊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患者顺利康复有积极作用,构建和谐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成香  谢克恭 《右江医学》2009,37(5):623-624
损伤控制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的目的是救命,保全伤肢,控制污染,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为计划确定性手术赢得时机。对于多发性骨折患者,如何恰当地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是骨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我科采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救治28例严重多发骨折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伤害控制骨科学(DCO)在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的35例严重多发创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干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及颅脑、胸腹部等其他系统损伤,平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8.7±3.2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2±2.1分.死亡1例,大腿截肢2例,胫骨骨折发生不愈合2例,经再次手术最后愈合;其余30例骨折愈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肢体功能恢复满意.35例中28例患者重新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结论 对严重多发伤合并多发性骨折患者使用伤害控制策略治疗,争取尽快恢复患者体能,降低手术风险,从而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科康复护理在患者脊柱脊髓损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名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在他们进行术后骨科康复治疗的同时,对他们采用康复护理的治疗方法。研究时间为1个月。结果通过研究发现sas的评分降低,而fMa和Barthe1的评分都升高。结论在脊柱脊髓损伤术后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可以增强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对于患者恢复脊柱脊髓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学在骨盆骨折救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19例骨盆骨折病人进行对比性研究,评估伤害控制骨科学治疗骨盆骨折的疗效。19例患者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8~57岁。结果 19例患者中3例死亡,其他病人骨折均得到良好愈合。愈合时间12~27周,平均(15.6±4.5)周,其中1例术后出现晚期感染,1例出现肠粘连。其他均无严重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损伤控制骨科学可以将院前的现场急救、转运、院内的治疗合为一体,提高急救的质量和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陈爱宝  龚琦  曾国庆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2,26(4):388+391-388,391
损伤控制学为一种旨在控制损伤发展进程,而不是早期针对于损伤采取决定性治疗的理念[1]。损伤控制学的概念应用于医学最初开始于腹部外科领域,其目的是为了保全患者的生命[2]。岛礁因缺乏决定性手术的医疗条件,对于单纯或合并骨科创伤的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理念应用在严重骨盆骨折合并伤救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57例骨盆严重损伤合并不同部位多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患者ISS评分32.7±3.18分(25~39分).通过骨盆急救相对简单固定同时多学科协作对相关危及生命的损伤积极处理等损伤控制操作及损伤控制手术进行早期干预.分析各种损伤控制方法在不同骨盆合并伤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57例骨盆复杂骨折合并其他颅脑损伤、泌尿系统损伤、腹部损伤、四肢脊柱骨折、胸部损伤患者中,经伤害控制后,ISS评分明显下降至21.27±2.2分(7 ~ 29分)(P<0.05),55例患者成功手术治疗康复出院,2例死亡. 结论 根据骨盆骨折及合并伤特点实施损害控制,进行早期的生命损害救治,控制损伤发展,为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最后转归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伤害控制骨科学的救治观点为指导,使严重多发损伤病人在接受"医疗救治干预"的伤害程度最小化.方法 对23例严重伤病例以"伤情评估体系(ISS)"进行评分,并根据一期临时固定、ICU病情稳定、二期手术时间与方式等进行分析,探讨ISS评分的分值数与手术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23例手术治疗病人中死亡3例(ISS 34分、36分、41分).ISS >25分严重多发伤10例的总体疗效评价,优2例(ISS 27、34分),良3例(ISS 27、34、36),可2例(ISS 27、36分),差3例 (ISS27、36、41分).总优良率为65%.结论 严重创伤病人在原始创伤打击后,在对其后续"医疗救治干预"时应伤害控制骨科学(DCO)新观念指导下,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此类病人的医源性致死、致残因素,明确最佳手术时机与救治方案,指导多专业的联合救治更加有序、合理,把救治病人生命作为首要的救治目的 .  相似文献   

12.
甘蔚明 《吉林医学》2014,(15):156-157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配合在高龄骨科下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手术的高龄骨科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术前及术中麻醉护理配合,实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所有下肢手术高龄骨科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患者发生麻醉意外及由麻醉引起的并发症。结论: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有利于顺利完成麻醉及手术过程,显著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及紧张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单秀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2,(20):2441-2442,24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矫治普外科患者术后心理障碍和躯体疼痛的效果。方法:按抛硬币分组法将6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术后治疗,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研究组则实施为期4周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心理和生理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HAMD、HAMA和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D、HAMA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普外科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疼痛程度,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和生理不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对电脑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能否起到减少出血量的作用得出明确结论,为止血带在手术室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指导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合理应用,达到方便手术进行,减少病人痛苦的目的。方法:在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收集电脑气压止血带的应用实例,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将同种手术未使用止血带的病人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出血量进行对照分析,以确定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是否具有减少出血量的作用。结果:应用止血带与未应用止血带在止血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应用电脑气压止血带在术中止血可使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四肢手术使用止血带后,术野清晰,肢体变白,术中未见再出血;术后肢端血运良好,肢体活动及感觉正常,无神经或肌肉损伤情况,气压止血带价廉物美,装置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各级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科术后并发精神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529例分析,统计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及手术部位、时间、术后电解质紊乱、镇痛及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等情况。结果: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患者58例,其中49例痊愈,5例手术失败,2例出现老年性痴呆,2例死亡,总发生率为10.96%;其中脊柱组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率为12.34%,骨盆组为12.86%;四肢长管骨组为8.16%,脊柱及骨盆组较四肢长管骨组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手术暴露时间、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术后电解质紊乱及镇痛泵使用情况与术后障碍密切相关。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的高龄患者,术前应积极治疗基础性疾病,围手术期控制血压、血糖、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防止或及时纠正各种并发症,从而减少骨科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与分析桡骨近端骨折术后畸形愈合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近端骨折患者,对其进行经皮克氏针“三角架”结构内固定手术,选取术后畸形愈合患者与术后正常愈合患者各80例。其中,A组研究对象为桡骨近端骨折术后畸形愈合患者,作为试验组。B组研究对象为桡骨骨折术后正常愈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及桡腕关节面的平整程度。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1年,前臂旋转功能明显较B组受限,且桡腕关节面平整度远远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近端骨折术后畸形愈合使前臂旋转功能严重受限,且桡腕关节面恢复平整程度较差,明显影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王永中 《中外医疗》2013,32(19):66-67
目的探讨在急诊面部手术中应用整形外科处理方法和原则,修复患者面部软组织损伤,使患者面部的功能和形态得到恢复。方法根据患者的伤情采用适当的修复方法,应用彻底清创、真皮缝合、皮瓣法等技术修复伤口。结果 258例患者,创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血肿,瘢痕增生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面部急性损伤的处理过程中,使用整形外科技术处理方法和原则是恢复患者面部功能及形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沟通技巧在骨科门诊急诊骨折患者治疗甲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其门诊治疗服务质量。方法:将120例门诊治疗的急诊四肢骨折患者,按是否接受沟通技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采用自制表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对病情、治疗及相关康复知识的认知情况、遵医情况以及对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沟通技巧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并可提高骨外科门诊急诊骨折患者接受、配合治疗的积极主动性,减少外固定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