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张世民  黎作旭 《中国骨伤》2006,19(6):375-376
间歇性跛行有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和脊髓源性3种类型,前2种临床上较常见,而颈脊髓受压所致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相对少见,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自1999年9月-2005年2月,治疗颈脊髓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1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为41~69岁,平均5  相似文献   
42.
中药改善地方性氟骨症患者体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以马钱子为主的中药复方改善地方性氟骨症患者体征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的地方性氟骨症患者30例,经中药马钱子为主的汤剂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征改善情况.以第三方进行数据分析的研究模式,采用McNemar-配对资料X<'2>检验、符号秩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颈椎、腰椎、膝关节、肘关节、髋关节活动度及上、下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以马钱子为主的中药复方改善地方性氟骨症患者体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三七凝胶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椎板切除术模型,将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黏连平组、凝胶组和三七凝胶组,各18只,分别在术后第7、14、21天采用免疫组化进行动态观察,分析愈合过程中TIMP-1和M...  相似文献   
44.
小针刀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昱彰 《中医杂志》2007,48(7):613-613
指屈肌腱腱鞘炎,又名弹响指或弹响拇。因屈指时可突然屈曲似扳机样,故又称为“扳机指”。患者常因掌指关节疼痛、交锁造成活动受限。笔者于2001~2007年5月对指屈肌腱腱鞘炎进行了小针刀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后有的人不重视,任其发展,或为了图方便,随便到一些不正规的按摩院或找个体游医按摩,这往往会造成病情加重,或贻误病情。所以,当您颈椎患病后一定不要乱投医,要到正规医院的骨科、骨伤科、推拿科找专科医生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治疗前后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数,评价郭氏马钱汤对中度氟骨症患者肘、膝关节届伸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4例中度氟骨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郭氏马钱汤治疗,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对照组采用空白安慰剂,8周后改服骨康宁胶囊安慰剂.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肘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膝关节的屈伸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周随访时肘、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郭氏马钱汤可改善中度氟骨症患者的肘、膝关节属伸功能.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 :对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手段。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手术310例,对其中9例术后出现C_5神经根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例;年龄51~84岁,平均64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2例,双节段6例,3节段1例。单纯三角肌无力及疼痛麻木7例,三角肌及肱二头肌同时无力及疼痛麻木2例。肌力0级1例,1级3例,2级4例,3级1例。结果: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2个月,最长为24个月,平均14个月。其中7例肌力恢复到4~5级。术后恢复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3周之内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10.89±1.89,术后发生C_5神经根麻痹时8.92±1.91,末次随访时14.48±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内固定术后C_5神经根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正确选择手术节段,操作准确轻柔,控制术中椎间隙撑开的幅度及椎体次全切的宽度等是预防此并发症的要素。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的两种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cecromy,PELD)治疗的3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PETD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30~65(44.70±12.08)岁;L_(1,2)节段5例,L_(2,3)节段6例,L_(3,4)节段8例;中央型突出6例,旁中央型突出8例,突出移位5例。PEID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25~55(42.23±12.09)岁;L_(1,2)节段3例,L_(2,3)节段4例,L_(3,4)节段6例;中央型2例,旁中央型4例,突出移位3例,脱垂游离型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3和6个月时VAS、ODI,并于术后1年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PETD组随访12~24(15.80±3.48)个月,PEID组随访12~30(16.70±4.66)个月,但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神经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的病例。PETD组中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囊撕裂,术后无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根据改良Macnab标准,PETD组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PEID组优7例,良4例,可2例。结论:经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满意疗效,PETD技术更适合于中央型、旁中央型及轻度移位的患者,PEID技术对于脱垂游离型有优势。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及融合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实施PLIF手术1 250例,对其中29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患者术前诊断、手术过程、术后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49~82岁,平均61岁.内固定椎间融合手术节段:单节段为12例,双节段14例,3节段3例.结果:29例患者术后随访均超过1年,最长为2年半,平均1年7个月.23例随访结果满意,受累肌力恢复到4~5级,3例患者随访效果较差,最终肌力为0~2级.术后恢复的时间与损伤程度成正比,术后肌力在2级以上的患者大部分2周之内即可有明显改善.结论:PLIF术后神经根损伤性肌肉麻痹的因素较为复杂,如果不存在严重碾挫伤及离断伤,多数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