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8篇
  免费   1080篇
  国内免费   164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1062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256篇
  5篇
中国医学   755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392篇
  2021年   474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674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41篇
  2007年   636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并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杜仲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炮制历史沿革及产地变迁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及考证,以期为含杜仲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依据。经考证可知,历代本草均以杜仲为正名,基原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干燥树皮,古今一致;杜仲最早的产地为河南、山西、陕西、四川一带,自明代以来产地扩展至全国大部分地区,且推崇四川、陕西、重庆、贵州、湖北等地为杜仲的道地产区;近代以来总结其品质以皮厚、块大、粗皮刮净、断面多丝、内表面色暗紫为佳;杜仲的古代炮制加工方法主要有去粗皮切制生用和加酥蜜、姜汁、盐水、酒等辅料炮制,近现代以来炮制方法日趋简化,沿用的炮制方法主要为净制后切制生用、盐炙,建议挖掘不同杜仲炮制品的现代科学内涵,通过标准恢复传统主流炮制方法。基于宋代陈自明的三痹汤中杜仲“去皮,切,姜汁炒”的要求,根据考证结果,建议使用姜杜仲,即参考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炒法,以姜汁为辅料进行炮制后入药。  相似文献   
8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脂质堆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Toll样受体(TLR)/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与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通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的致炎作用,而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与瞬时受体电位锚蛋白1(TRPA1)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作者对近10年国内外期刊发表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研究显示,TRPV1/TRPA1的激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活性氧(ROS)、抑制胆固醇晶体(CC)的产生进而调控TLR/NF-κB与NLRP3炎性小体通路,抑制TLR/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同时,中医药中多种单味药有效成分与方剂可有效激活TRPV1/TRPA1或其下游途径,其对动脉粥样硬化中TLR/NLRP3通路可能具有显著调控作用。该文进一步对已探明的方剂及中药单味药有效成分调控AS中TLR/NLRP3通路的机制进行梳理,将TRPV1/TRPA1调控TLR/NLRP3途径的机制与中药方剂与单体成分进行对应。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药物相互作用机制提供新启发...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2021年江苏省中药材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该省中药产业发展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重点参考江苏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相关岗站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中药学、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技术方法,对2021年江苏省全域中药材种植面积、品种,以及中药材产量、产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江苏省有68个县种植中药材,种植品种46种,种植面积共115.56万亩(1亩≈666.67 m^(2)),年产量54.06万t,年产值约69.38亿元。江苏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徐州市、盐城市、扬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和淮安市,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97.72%。种植万亩以上的中药材有15种,种植面积达109.43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94.69%。本次统计中,江苏省乔木类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种植面积为52.17万亩,占比45.14%;其次为草本类、藤本类、灌木类。江苏省重点中药材银杏、菊花、芡实、瓜蒌、黄蜀葵花和薄荷种植面积为40.97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37.44%;产量106336420 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19.66%。结论:本次统计结果反映了江苏省中药材的种植现状,为制定江苏省中药材生产及中药产业规划、调整农村中药材产业结构、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中药资源信息化做出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究镰刀菌对太子参品质的影响和太子参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在其煎煮过程中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反式培养法,探讨镰刀菌侵染太子参后DON毒素积累变化及对太子参质量的影响,计算水煎煮后汤液DON毒素的迁移率。结果:受镰刀菌侵染后,太子参表面会形成1层白色菌丝和黑色沉积物,DON毒素在太子参中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受镰刀菌侵染的太子参中总皂苷和多糖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5、2.0倍,而太子参环肽B含量显著降低。镰刀菌侵染太子参20 d后,DON毒素质量分数达到45.40μg·kg–1,DON毒素煎煮后转移率为12.50%~27.90%。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中药材DON毒素限量标准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5.
“病为本, 工为标”是中医对医疗活动中医患的主从关系的论述, 强调患者的地位及医患配合的重要性, 这与叙事医学理论构建中的“主体间性”理念有着相似之处。文章旨在通过对“病为本, 工为标”进行阐释, 结合叙事医学原理钩沉, 尤其侧重对主客间性进行挖掘, 拓展其现代价值, 为中国叙事医学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86.
我国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着心理康复需求,中医药对其有良好的干预效果。目前已有肿瘤相关西医心理指南及标准治疗方案发表,然而中西医结合及中医干预方案仍有待规范。结直肠癌作为中国高发病率、长生存期的肿瘤,其根治术后的时期作为中西医结合心理康复的良好切入点,前期已有一定基础的研究发表。为规范该类疾病的诊疗及随访,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心理问题的效果,202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早中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中西医结合心理康复干预指南》,包含12条推荐意见。该指南为结直肠癌领域首个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指南,但受限于相关研究的数量与质量,未来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结果的发表以促进其更新完善。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全国范围内的野生苍术进行生态适宜性和品质区划,为苍术的栽培选址和优质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采用文献搜集的方法收集近30年与苍术分布和挥发油含量相关的研究数据,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野生苍术生态适宜性进行区划,并对苍术的适宜种植区和品质形成区进行预测。结果:1)野生苍术最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燕山山脉、太行山脉、陕北高原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区、大巴山区、桐柏山区、大别山区、茅山周边及黄山周边地区;2)合格野生苍术(苍术素含量>0.30%)最适宜分布区集中在湖北省中部的大洪山、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的桐柏山和大别山区、安徽省中部的张八岭和江苏省南部的茅山山区至上海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大别山区的野生苍术品质差异较大。结论:MaxEnt和GIS对野生苍术生态适宜性分布区预测结果可靠有效。生态环境因子并不是影响苍术品质形成的唯一决定因素,生产合格苍术药材需要有优良的种质资源,以及合适的生态种植环境,如林下、林缘或田间作物套种等。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UPLC-MS/MS测定多黄酮成分含量的方法,测定不同产地陈皮质量,为其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指纹图谱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6个产区,49个不同批次陈皮药材(S1~S49)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确认,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等化学计量学综合分析。采用UPLC-MS/MS法建立了8个黄酮类成分柚皮素、柚皮苷、木犀草苷、川陈皮素、橙皮素、橙皮苷、橘皮素和芸香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60批7个产地陈皮药材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49批不同产地陈皮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64~0.999,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HCA分析49批陈皮明显分为4类;PCA得到5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2.748%;OPLS-DA表明8、7、10和11号峰可能是影响陈皮药材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陈皮中黄酮类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广东新会以川陈皮素和橘皮素为主要标志成分,四川荷花池以木犀草苷为差异性成分,江西樟树以柚皮素和柚皮苷为差异性成分,广西玉林则以橙皮素、橙皮苷和芸香柚皮苷为主,重庆云阳以川陈皮素和橙皮苷为主。结论 建立了稳定性强的不同产地陈皮HPLC指纹图谱和8个黄酮类UPLC-MS/MS定量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可用于陈皮药材综合评价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9.
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现代社会,标准建设在各行各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彰显,中医药标准建设则是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促进中医药更好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及更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中医药标准建设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紧跟标准改革的步伐,同时面向行业的需求,梳理了当前中医药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的概况,解析新时期下标准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其不足,旨在为中医药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郭旭东  晏伟  席少阳  杨莉萍  姬捷  马晓辉  黄璐琦  晋玲 《中草药》2023,54(16):5296-5311
目的 对21世纪以来国内外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其研究前沿,分析发展方向,为今后黄芩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数据清洗。利用VOSviewer、Coocation等软件对发文量、地区/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主题演化路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黄芩相关的研究前沿热点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英文文献1560篇、中文文献22 214篇。黄芩相关领域发文量在2014年以前每年呈现上升趋势,之后每年发文量趋于稳定状态,我国在黄芩相关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合作网络显示国际上中国与美国合作较为紧密,国内各地区合作较为散乱,协作程度较为薄弱。关键词分析表明未来黄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代谢组学、化学成分、作用机制、抗肿瘤、阿尔茨海默症等方向。结论 黄芩相关研究进展迅速,近年来对黄芩的研究逐步稳定,2019年后有回温现象。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应注重各地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代谢组学、化学成分、作用机制、抗肿瘤、阿尔茨海默症等方向成为近年来黄芩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黄芩不良反应机制研究还不够完善,同时在其质量评价方面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