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转化生长因子p(TGF-β)1信号转导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抗氯化汞中毒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方法SD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FZHY组)与维生素E组(Vit.E组),以8mg/kg氯化汞水溶液灌胃9周制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开始扶正化瘀方组以扶正化瘀方4.6g/kg大鼠体重灌胃,Vit.E组以100mg,kg大鼠体重VitE水溶液灌胃,1次/天,共9周。免疫荧光法观察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TGF-β1表达,Western blot观察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E-cadherin、TGF-β1、TβR-1、Smad2、P-Smad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扶正化瘀方干预后其表达明显升高;模型组α-SMA、TGF-β1、TBR—1、P—Smad2表达明显升高,扶正化瘀方干预能降低其表达。各组大鼠Smad2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扶正化瘀方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与抑制纤维化肾脏TGF-β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下调Smad2活性,抑制TGF—β/Smads病理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经典退黄三方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应,探讨该模型的病机。方法:48只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组、茵陈五苓散组和栀子柏皮汤组,采用DMN腹腔注射4周的方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从造模第3周开始,各药物组在继续造模的同时予以相应的药物干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以等量生理盐水。4周末结束实验,杀鼠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肝组织病理学、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及肝功能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显著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功能显著异常(P〈0.01)。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可显著改善肝功能(P〈0.05或P〈0.01),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及肝脏胶原增生程度(P〈0.01);茵陈五苓散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P〈0.01),对肝组织病理影响不明显;而栀子柏皮汤显著改变肝脏病理,并对肝组织Hyp含量有降低作用。结论:茵陈蒿汤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优于茵陈五苓散和栀子柏皮汤;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其形成期的病机以“湿(瘀)热内蕴”为主,且湿(瘀)热并重,与茵陈蒿汤方证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芪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甘草和大枣组成,具有补气益虚损之功,对肝纤维化有着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对黄芪汤及其组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屡见不鲜,现通过对黄芪汤治疗肝纤维化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以期对黄芪汤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SIMCA法的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IMCA(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法对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扶正化瘀方(FZHY)调控的差异微小RNAs(miRNAs),并对这些差异miRNAs进行生物功能分析,部分揭示FZHY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CCl4皮下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FZHY组;自造模前3 d开始给药,1次/d,共8周。天狼星红染色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应用miRNAs芯片检测各组小鼠肝脏miRNAs表达谱。基于miRNAs表达谱筛选出正常组、FZHY组与模型组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差异miRNAs,即FZHY调控的miRNAs,并以qRT-PCR进行验证。采用Target Scan及PITA数据库对miRNAs靶基因进行预测,并采用DAVID数据库对这些预测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其调控的显著性功能及信号通路。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miRNA差异基因筛选采用随机方差模型的t检验。结果 FZHY可明显降低纤维化肝组织Hyp含量,减轻胶原沉积。miRNAs芯片分析共发现3个FZHY调控的miRNAs,分别为:mmu-miR-322、mmu-miR-342-3p和mmu-miR-296-5p。信号通路分析共得到32条这些miRNAs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其中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黏着斑、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间隙连接、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32项显著性功能,其中三磷酸尿苷(GTP)酶活性调节、细胞连接、凋亡调节、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及小GTP酶活性调节等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结论下调miR-322,miR-342-3p及miR-296-5p表达,从而调节这些miRNAs对应的相关功能,如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凋亡调节及Ras蛋白信号转导调节等可能是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芪是一味具有益气作用的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黄芪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发现多糖类、三萜皂苷类、黄酮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也已开展并取得很大进展,现就黄芪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先期所构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报告结局评价量表(PHBC-PRO)预试表进行条目筛选及考核,为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提供科学、客观、可量化的工具。方法:基于病证结合研究思路及前期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建立由64条条目组成的PHBC-PRO量表条目池及预调查表。通过对临床预调查的147例患者量表资料采用条目分布考察法、t检验法、离散趋势法、分辨力系数法、相关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等方法的分析,对条目进行筛选与优化。结果:设定条目被所选方法中至少4种同时删除为筛选标准,最终形成由57个条目组成、涵盖3个领域(生理、心理及社会)的PHBC-PRO量表,经克朗巴赫系数法检验,提示信度较好(α=0.955)。结论:遵循国际PRO量表研制的原则和方法构建的中医PHBC-PRO量表,符合中医理论及量表规范、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及适用性,可用于中医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临床证候及疗效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黄芩提取物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抗氧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黄芩提取物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影响肾组织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3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以10mg/kg氯化汞灌胃8周制备大鼠肾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分别以20mg/kg(高剂量组)、10mg/kg(低剂量组)的黄芩提取物灌胃模型大鼠,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共8周。生化法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蛋白浓度,以盐酸水解法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以HE、六铵银及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炎症与纤维化病理。试剂盒生化法检测肾组织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含量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肾脏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脱落、坏死;部分肾小管明显萎缩、部分肾小管扩张;可见广泛胶原组织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尿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模型组血尿素氮和肌酐及羟脯氨酸含量增加。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无统计学差异;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肾小管病变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纤维化程度减轻,尿蛋白浓度及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下降,羟脯氨酸含量减少。模型组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下降,黄芩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均可以提高肾组织GSH含量和SOD活性。结论:黄芩提取物具有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抗肾组织氧化损伤是黄芩提取物抗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药WC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体内作用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四君子汤等健脾中药为基础的复方胃肠安(WCA)对胃癌细胞的体内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系统评价WCA对胃癌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以及SP法检测caspase-3的活化表达;cDNA array筛选出WCA组N.S.对照组差异表达2倍以上基因,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验证与增殖、凋亡、分化及信号转导密切相关的19条基因的表达;SP法检测部分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在细胞内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WCA组对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平均抑制率为(44.32+5.67)%,3次实验WCA组的平均瘤重分别为(0.99±0.76),(1.02±0.16),(0.88±0.47) 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93±0.58),(1.65±0.46),(1.63±0.52) g(P<0.05);WCA组移植瘤PCNA阳性表达率(35.73±6.01)%、强阳性表达率(3.39±1.48)%和总阳性率(39.03±7.37)%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3.48±9.34)%,(8.78±5.43)%,(62.26±13.80)%(P<0.05);凋亡指数为(9.72±4.51)%高于对照组的(2.45%±1.37)%(TUNEL法);WCA组活化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5.20±2.26)%,较对照组的(2.82±1.84)%高(P=0.0367);与对照组比较,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出WCA组共45个2倍以上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24个,下调表达21个。35个已克隆基因,10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 sequence tag,EST);2-ΔΔCT法对19条目标基因的表达量进行评估,与对照组比较,表达量显著差异4倍以上的有Stat3(2-ΔΔCT=0.16),RIPX(2-ΔΔCT=0.18),ROD1(2-ΔΔCT=0.23),bcl-2(2-ΔΔCT=0.10),均为下调表达作用;WCA组P-Stat3阳性表达率(35.93±12.67)%、强阳性表达率(3.64%±1.72)%和总阳性率(39.57±13.31)%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6.49±9.34)%,(13.16±7.06)%,(69.65±10.80)%,差异有显著性;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1.62±0.82)%低于对照组的(7.53±3.73)%(P<0.05)。结论:健脾中药复方WCA在体内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WCA对胃癌细胞SGC-7901在核酸层次上有影响作用的已知基因主要为Stat3,RIPX,ROD1,bcl-2,均为下调表达作用;在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磷酸化的Stat3,bcl-2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上调活化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丹酚酸B对HgCl2中毒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大鼠HgCl2中毒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的作用,并探讨其影响肾脂质过氧化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雄性大鼠以8mg/kg Hscl2水溶液灌胃9周制备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从造模开始SA—B组以丹酚酸B10mg/kg灌胃,VitE组以100mg/kg灌胃,1次/天,共9周。试剂盒方法检测肾功能和脂质过氧化,肾组织HE染色、六胺银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炎症与胶原纤维沉积变化;盐酸水解法测定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丹酚酸B能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肾小管炎症坏死与肾间质胶原沉积,减轻肾组织Hyp含量,降低异常增高的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水平,升高GSH含量,并降低MDA含量。结论:丹酚酸B可明显改善大鼠HgCl2中毒性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为增强机体抗氧化损伤能力与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