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的特点、手术减压范围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腰椎退变性侧弯伴椎管狭窄患者,5例行椎板间开窗侧隐窝扩大减压(A组),19例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B组),8例行全椎板减压并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对所有术前术后影像学特点、减压方式、减压范围和功能评分(症状、体征)进行比较和评估.结果 A组中5例行开窗减压患者中3例效果良好,1例有好转但仍有症状,1例术后症状无明显减轻;B组中16例效果良好,2例症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者要采用双侧全椎板减压,部分出现神经根管狭窄者要对狭窄的神经根管进行减压和扩大或者通过纠正侧弯和旋转改善狭窄的神经根管和改善神经根牵拉紧张状况. 状缓解不完全,1例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C组中8例效果良好.结论 退变性脊柱侧弯伴椎管狭窄病变较复杂,手术方案要根据椎管狭窄的程度、范围和侧弯的类型确定,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神经减压和最大限度最大可能的稳定和重排脊柱.对单纯侧隐窝狭窄而中央椎管不狭窄者可选择椎板间开窗减压,但这种减压范围往往不能达到完全减压,部分患者会残留狭窄症状,对合并中央椎管和侧隐窝同时狭窄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对旋转平台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中胫骨假体自行确定的旋转中立位与胫骨结节内侧缘、胫骨结节中内1/3等解剖标志点相互位置关系的比较,探讨TKA术中胫骨假体的正确旋转放置位置。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对30例患者行初次单膝关节置换术,女21例,男9例;年龄54—77岁,平均62岁。术前诊断:骨关节炎23例,类风湿关节炎7例。所有手术均采用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胫骨假体的旋转放置以胫骨前后轴为参照。假体试件安装完毕、关节复位后,全范围内屈伸膝关节数次,使旋转平台在股骨假体的导引下自行确定其伸直位时的旋转中立位。借助于试件前方的刻度标志测量胫骨平台旋转试件相对于金属托中心(胫骨结节内侧缘)的旋转角度。结果胫骨旋转平台试件的中点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缘的平均旋转角度为外旋2.3°±3.4°,其中男性平均为2.2°±3.6°,女性平均为2.4°±3.4°,男、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膝内、外翻平均外旋角度分别为2.9°±3.0°和1.4°±3.9°,膝内翻外旋角度大于膝外翻。本次研究的结果显著小于国人胫骨前后轴与后十字韧带中点胫骨结节中内1/3连线的夹角。结论国人TKA术中采用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时,以胫骨结节中内1/3为标准行胫骨假体旋转放置时,有导致胫骨假体相对于股骨假体外旋过度的可能,满意的胫骨假体旋转安放位置应位于胫骨结节内侧缘稍外侧。  相似文献   
43.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和骨软骨缺损适用于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修复,且不受缺损形状和面积的限制,在临床上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现对国内外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4.
改良Abumi法行下颈椎椎弓根钉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良Abumi法行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可行性。方法4具下颈椎的39例颈弓根(1例内横径(TID)<1.5mm排除在外)。对5例TID<3.0mm(组A)、3例3.0mm≤TID<3.5mm(组B),31例TID>3.5mm(组C)的椎弓根行改良Abumi法螺钉植入。先通过侧块松质骨刮除寻找椎板前壁(ACL)、上关节突前壁(ACS)和下关节突前壁(ACI)三者的汇聚点找到椎弓根入口(EP);再以椎弓根内壁(MCP)为参照,沿椎弓根髓腔钻孔。CT扫描明确孔道准确性。植入3.5mm直径螺钉后,再行CT扫描。结果钻孔后组B、组C的34例椎弓根四壁完整;组A的5例椎弓根外皮质(LCP)向外移位小于2mm。螺钉植入后CT复查,组C的椎弓根四壁保持完整,组B的LCP向外移位,组A的LCP向外进一步移位并骨折,但钉道方正确。结论改良Abumi法行下颈椎弓根螺钉植入能保持钉道正确。  相似文献   
45.
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LARS人工韧带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移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以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因前交叉韧带损伤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手术的18例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膝不稳症状消失,前抽屉试验阴性,关节功能良好。平均伸屈度0°~(130±10.2341)°。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平均积分由术前的(45.2±1.2315)分提高到术后的(85.5±2.3317)分,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恢复效果满意,特别适合于运动员的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46.
将9个脊柱功能单位(FSU)分成三组进行轴向压缩试验以测定其极限压缩载荷。即A组:完整的FSU;B组:全椎板切除术加小关节部分(50%)切除术;C组:全椎板切除术加全小关节切除术。结果表明三组间差别非常显著。作者认为后部结构对于稳定腰椎具有重要作用,手术时应注意维持或重建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47.
腰椎椎弓峡部裂病因学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腰椎活动节段的力学模型,着重分析椎弓峡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发现椎弓峡部在人体直立法、屈曲位和伸展位均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其中以伸展位时的应力水平最高。作者认为,椎弓峡部裂实质上主要是由局部应力增高而引起的疲劳骨折,而腰椎后伸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8.
几丁糖为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无毒性、组织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理化性状稳定等特性,是一种生物学性状优良、极具发展潜力的植人材料.有关几丁糖膜预防术后粘连的基础研究较多,但国内还未形成正式的产品.本文就几丁糖膜预防术后粘连的机制、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9.
在脊柱手术中.因脊柱退变、不稳或脊柱滑脱需行脊柱融合的情况逐渐增多.而常规的脊柱融合术据报道发生不融合率高达45%;同时自体取髂骨植骨发生并发症的机会也近30%。为了减少并发症和增加骨融合率,人们做了广泛的研究。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应用新型的病毒或非病毒载体。借助于直接或体外基因治疗的方法获得长期稳定、高浓度的基因表达。从而获得骨形成蛋白。本文综述了在骨形成诱导中基因治疗的新进展.及其在脊柱融合术中应用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内固定、植骨融合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36±9.6)个月。置换间隙平均活动度术前为13.8°±6.5°,末次随访时为12.5°±5.3°,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为9.5分±1.5分,术后4个月时为14.2分±2.2分,平均改善率62.7%±11.2%,其中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及断裂,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固定融合节段,同时又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