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396例老年患者术后循环呼吸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手术后循环、呼吸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 6 0岁以上各科手术患者 3396例 ,根据年龄分成四组 :Ⅰ组 175 6例 ,6 0~ 6 4岁 ;Ⅱ组 10 0 8例 ,6 5~ 74岁 ;Ⅲ组 5 5 6例 ,75~ 84岁 ;Ⅳ组 76例 ,≥ 85岁。记录患者手术前病情及术中、术后循环、呼吸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Ⅰ组手术后循环和呼吸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1%、5 2 % ;Ⅱ组为 3 2 %、10 1% ;Ⅲ组为 4 3%、13 2 % ;Ⅳ组为 5 2 %、15 0 %。6 5岁以上患者术后呼吸并发症发生率 (11 3% )高于循环并发症 (3 7% ) (P <0 0 1)。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循环、呼吸并发症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显著上升 ,呼吸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循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异丙酚颈内动脉输注与静脉内输注对中低温体外循环大鼠脑内氨基酸含量和外周循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CPB模型,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对照组(SC),体外循环组(CPB)组,CPB+propofol 2 mg/kg·h)静脉给药组(P2v组),CPB+propofol 2 mg/(kg·h)颈内动脉给药组(P2A组).结果病理检查显示,P10v组和P2A组病理损伤轻于CPB组;对脑内Glu,Asp和Gly具有抑制作用,对GABA具有促进作用.上述指标P2v组与CPB组没有差异.P10v组出现HR增快,MAP下降,而2mg/(kg·h)的异丙酚无明显的循环抑制.结论异丙酚颈内动脉连续输注具有脑保护作用,且剂量小,对循环的抑制轻微.为异丙酚脑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3.
中度低温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时炎症介质的过度释放是胰腺及胰外器官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激活的中性粒细胞(PMN)在肺脏聚集,并释放蛋白酶和氧自由基是急性胰腺炎诱发急性肺损伤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PMN从微血管迁移到组织间隙的过程,包括了PMN的贴壁、激活、粘附和移行等一系列细胞间反应,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低温能够抑制PMN浸润,抑制诸多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和释放。但中度低温对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观察中度低温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PMN浸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
氟哌利多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氟哌利多具有镇静、镇吐作用,常用于麻醉诱导,麻醉辅助用约和防治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近来,其锥体外系反应、延长Q—T间期和血流动力学影响等不良反应受到关注。现就氟哌利多药理作用、在围麻醉期的应用和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性评估。  相似文献   
35.
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通过监测心率、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和心排血量(CO)的变化,探讨术前用降压药的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的心血管功能变化规律。方法 4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Ⅰ组,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组;Ⅱ组,对照组。以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滇铵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监测诱导期间HR、HRV、MAP和CO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HR、MAP、CO显著降低,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min MAP、HR较诱导后显著升高,插管后5—10min又降至诱导后水平,CO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Ⅱ组MAP升高幅度显著大于Ⅰ组。LF、HF在诱导及插管后均有了下降趋势,LF/HF无明显改变,组间无显著差异。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和诱导后15min内麻黄碱用量及输液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反应明显。术前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选择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滇铵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较未正规用抗高血压治疗的病人轻,对心率变异性无影响;但应注意麻醉诱导前必须补足血容量,以防止发生诱导后低血压。  相似文献   
36.
亚低温与血液稀释对猪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再灌注后脑损害的治疗是重要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但并不能明显改善脑功能及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近年人们又开始注重低温脑保护的研究[1]。近年发现全身亚低温治疗和头部局部降温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亦有关心肺复苏后等容血液稀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临床报道。本研究观察全身亚低温辅助适度血液稀释,对脑氧供和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7.
晚期肿瘤病人全身灌注热疗联合化疗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身麻醉下采用体外循环全身灌注热疗(EWBH)将机体中心温度提高到42℃左右,维持120min,并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肿瘤病人实施EWBH时,如何维持心肺功能的稳定,是麻醉管理过程中的难题。本院对40例晚期肿瘤病人实施了EWBH联合化疗。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拟观察老年病人静注不同剂量异丙酚,其BIS值的变化和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相应时点的血浆浓度,以得到老年病人麻醉诱导时异丙酚的合适剂量。资料与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实施手术的老年病人36例,65~85岁,ASA Ⅰ~Ⅲ级,按异丙酚静注剂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异丙酚1 mg/kg;Ⅱ组为异丙酚1.2 mg/kg;Ⅲ组为异丙酚  相似文献   
39.
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原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240例颈丛阻滞下施行甲状腺手术的病人,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中40例病人围手术期的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和游离T_3。结果表明:(1)颈丛阻滞后血压,心率有明显上升(P<0.05)。(2)除游离T_3外,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和血糖于麻醉后,术中及术后有显著增加(P<0.01)。(3)心血管反应的原因与颈动脉窦和颈迷走神经受阻滞,手术刺激,镇痛效果不全,病人焦虑和术前伴有高血压等因素有关。(4)安定、氟哌利多、哌替啶或芬太尼等辅助药能减少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影响,以探讨静脉麻醉药对心肌细胞内游离Ca2+ 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心肌细胞分离培养7~9 天,以Fura2/AM 荧光指示剂负载后,实验组A 加入实验用药孵育10 分钟进行Ca2+ 测定;实验组B:加入实验用药10 分钟后,加KCl40m m ol/L,1 分钟后进行Ca2+ 测定。结果 临床剂量的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静息心肌细胞内Ca2+ 浓度无明显影响,超临床剂量的异丙酚和硫喷妥钠使静息细胞内Ca2+ 明显降低。40m m ol/L的KCl可使心肌细胞内Ca2+ 浓度明显升高,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对高浓度KCl所激发Ca2+ 内流均有明显的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异丙酚和硫喷妥钠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他们在完整心肌的负性肌力作用可能与其部分抑制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钙离子内流和抑制静息状态下的钙溢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