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与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BillrothⅠ式吻合)对胃体中部早期胃癌病人术后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9例早期胃体中部癌(cT1N0M0)病人进行1∶1前瞻性随机化入组,其中LAPPG组(行LAPPG)34例,LADG组(行LADG,BillrothⅠ式吻合)35例,进行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BMI、术前合并症及术后病理诊断的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Ⅱ级以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BRG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下诊断BRG比例LAPPG组显著低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8.8%)vs.16例(45.7%),χ^2=11.763,P=0.001];LAPPG组中Kellosalofen分级Ⅱ度以上BRG的比例显著低于LAD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例(5.7%)vs.9例(25.7%),χ^2=5.062,P=0.024];组织学活检发现LADG组胃小凹增生1例、腺体萎缩伴肠化3例,LAPPG组未观察到上述病理组织学异常,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PPG治疗早期胃体中部癌安全可行,该术式较LADG可改善术后BRG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其对病人术后长期疗效及残胃癌发生率的影响仍有待大样本RCT研究的长期随访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K)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3例MESTK,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MESTK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大体检查示肿瘤边界清,切面呈囊实性.光镜下显示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而成,两种细胞成分均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及病理性核分裂相.免疫组化检测示上皮样细胞呈CK阳性反应.梭形细胞呈Vimentin、SMA、actin、PgR或ER及WT-1阳性反应.随访25~29个月,3例患者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混合性肿瘤,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心脏外科角度研究冠状动脉宏观和微细解剖。方法对13例人心冠状动脉灌注造影剂后,进行X射线和软X射线摄片研究,另有1例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灌注墨汁明胶液,作组织切片观察心脏毛细血管分布特点。结果冠状动脉分支中直径大于1.0mm的动脉数量较多,均可选择作为冠脉搭桥时的靶血管;左、右冠状动脉之间及同一冠状动脉分支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这些吻合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时明显增粗;细小动脉的分布密度左室游离壁明显大于右室壁,心内膜下层大于心外膜下层和中层,并且形成丰富的心内膜下丛。窦房结动脉是最粗的心房动脉,作心房切口时应尽量避免伤及,以免导致心律紊乱。室间隔和房室连接区是冠状动脉分支间吻合的重要区域。结论深入了解冠状动脉走行特点、口径及其固有吻合有助于理解心脏外科原理和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肾血管瘤1例     
患者女,57岁。反复全程肉眼血尿伴左腰痛2年,加剧3个月而入院。查体:左肾区扣击痛。尿检红细胞阳性。CT检查:左肾中部见一约21mm×21mm×28mm低密度肿物,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密度欠均匀,提示:左肾肿瘤,考虑肾癌可能。  相似文献   
15.
肾管状囊性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患者,男,46岁,因左侧腰背部不适1月,CT发现左肾占位1周入院,无血尿。先行肿块切除.后行左肾根治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中的血管生成情况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22例次成人AL患者骨髓中的微血管数,分析治疗前、后骨髓微血管数的差异性及其与患者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抗CD34和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分别标记所得骨髓微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402)。骨髓微血管数在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的患者中为(48.4±18.6)个/mm2,显著低于初发患者(103.1±38.6)个/mm2(P<0.01);化疗后未获CR的患者中为95.0(41.0~159.0),无显著下降(P=0.35);而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中升高至(92.9±32.9)个/mm2,与初发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44)。化疗后CR患者的骨髓微血管数仍高于对照组(35.7±5.3)个/mm2(P=0.02)。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初发时骨髓微血管数与初发时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r=0.399,0.525;P=0.009,0.030)。结论:不同类型成人AL患者骨髓中均存在血管新生现象。血管新生可能参与AL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革兰阴性杆菌的质粒ampC基因,了解该基因在我院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头孢西丁初筛试验筛选出符合头孢菌素酶(AmpC)表型筛选条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共50株,通过热裂解法进行DNA抽提,采用6组ampC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PCR产物,进一步DNA测序确定其基因型。结果50株试验菌中有8株为阳性,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5株,大肠埃希菌3株,基因型为CIT型1株,DHA型4株,EBC型3株。结论我院质粒介导ampC基因型主要为DHA型、EBC型和CIT型。多重PCR是特异性高、简便检测质粒ampC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及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MP-9和AnnexinⅡ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86.67%(52/60)及90.00%(54/60),明显高于在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23),组织学分级越低二者蛋白的表达越高(P=0.003;P=0.023).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MP-9和AnnexinⅡ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 DSRCT)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DSRCT多发生于男性青少年,常见的发生部位为腹腔和后腹膜.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睾丸旁的DSR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遗传学异常,以探讨该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3例PXA标本,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分析方法,研究PXA的染色体失衡.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通过CGH分析,在3例PXA中都发现有遗传学异常.其中1例有多条染色体的失衡:2p14-pter、4p15-pter、7p21-qter、11q24-qter、12和15q14-qter的获得,以及8p11.2-pter、9p11-p23、10p12-pter和13q14-qter的丢失.该患者于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3例肿瘤患者中的2例检测到7号染色体的获得和8号染色体短臂的丢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EGFR在3例PXA中均呈阴性表达.结论研究PXA的遗传学改变对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