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5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病理状态对机械性显微损伤产生和修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去势和假手术后3个月在右胫骨钻孔造成机械性损伤,分别在钻孔后1、2、4周后取材,进行标本碱性品红染色,制作50 μm厚切片在光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利用BIOQUANT图像分析软件对显微损伤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镜下观察发现损伤呈现片状的弥散性损伤和线性裂纹.对线性裂纹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裂纹的数量密度和长度密度在去卵巢组明显地高于假手术组(P<0.01).对弥散性损伤的统计学分析发现:去卵巢组的损伤骨表面的比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0.05);损伤面积比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均为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弥散性损伤和线性裂纹都有逐渐减少的倾向,其中损伤面积比在各组的不同时间点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结论 在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质疏松骨上,植入物可产生更多的显微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显微损伤可逐渐修复.  相似文献   
52.
猪滑膜源性MSCs体外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猪滑膜源性MSCs(synovium-derived MSCs,SMSCs),探讨其在体外多向分化潜能.方法 2月龄长枫杂交猪3头,雌雄不限,体重8~10kg.取猪膝关节滑膜组织分离SMSCs并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待第3代SMSCs长满培养皿后,吸去基础培养液,分别加入特定培养液进行成软骨、成骨、成脂诱导分化,作为实验组;以基础培养液培养作为对照组.成软骨诱导21 d后行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诱导10 d后行ALP染色检测,21 d后行茜素红染色检测;成脂诱导21 d后行油红O染色检测.结果 SMSCs培养24 h后细胞形态细长或呈多角形;48 h后细胞数量增多;72 h后可见大量纺锤形细胞,其间散在分布少许小圆形细胞.实验组成软骨诱导21 d后甲苯胺蓝染色早阳性,细胞外有蛋白多糖(Aggrecan)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特异软骨基质Col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Col Ⅱ A1、Aggrecan、SOX9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诱导10 d后ALP染色阳性,21d后茜素红染色阳性,有钙结节形成.成脂诱导21 d后油红O染色示细胞内有脂滴形成.对照组除ALP染色观察呈弱阳性外,余染色均呈阴性.结论 猪膝关节滑膜组织可分离获取SMSCs,其在体外具有向成软骨、成骨、成脂多向分化潜能,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53.
关节内骨折是指骨连续性的中断累及关节囊内,可累及或不累及关节软骨面,在诊断和处理上的要求要高于骨干骨折,其解剖连续性的恢复程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重建关节面的平滑完整无疑是评价关节内骨折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治疗不当或关节面的广泛损伤可导致创伤后关节病的结局,其发生的潜在原因有关节面的不平整,载荷通过损伤的软骨面传导,肢体对线不良,关节脱位或半脱位以及重复负荷损伤等。因此,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重点是关节面连续性的重建和恢复。但关节面的广泛粉碎性骨折,其连续性的恢复常难以达到,例如股骨远端,胫骨平台以及胫骨远端、髋臼等处的粉碎性骨折,因此创伤性关节病的发生率较高,这与创伤的严重程度本身相关,主要是由于无法解剖重建关节面的平滑以及关节软骨损伤自身的原因。有报道表明能够引起股骨骨折的冲击力足以导致关节软骨细胞的坏死和软骨裂开,全层软骨的撕裂如小于1cm通常不会引起关节炎。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双极射频在治疗髌骨软骨退变中价值。方法采用髌骨外侧支持带紧缩和内侧支持带松解的方法制造16只山羊髌骨软骨退变的动物模型。3个月后对右髌骨退变的软骨进行双极射频成形手术,左膝为对照侧,两侧同时进行恢复髌股关节对合的手术。观察双极射频对退变软骨的即刻效应和后期效应。结果造模方法可以造成山羊髌股关节倾斜,3个月后发生以髌骨内侧面OuterbridgeⅠ级和Ⅱ级为主的病变。即刻观察发现射频处理后的软骨表面光整,小的裂隙被融合。浅层的少量软骨细胞死亡,深层细胞受到的影响比较小。3个月后发现治疗侧髌骨软骨表面仍光滑,改良Mankin’8软骨评分结果显示治疗侧(8.50±2.51)分,对照组(11.00±4.15)分(t=2.57,P〈0.05),治疗侧软骨损伤比对照侧轻。流式细胞学检测发现治疗侧软骨细胞死亡率(18.69±7.26)%,和对照侧(25.66±13.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5)。结论一个能级的双极射频不会对软骨细胞造成明显的损害,软骨成形术是治疗髌骨软骨退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对骨肉瘤Saos-2 细胞迁移与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传代培养的hMSC 和Saos-2 细胞,分别制备hMSC 条件培养基(MSC-CM)和Saos-2 细胞条件培养基(Saos-2-CM).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 和双抗体夹心ELISA 方法 分别检测hMSC CCL5 趋化因子的表达及其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 检测Saos-2 细胞CCR5 因子的表达.按条件培养基的不同将Saos-2 细胞分为4 组:含10% 胎牛血清的α-MEM 培养基(阴性对照)、Saos-2-CM(阳性对照)、MSC-CM、含24 ng/ml 兔抗人CCL5 抗体的MSC-CM(MSC-CM/anti-CCL5 Ab),应用Transwell实验和噻唑蓝(MTT)法分别检测hMSC 对Saos-2 细胞迁移与增殖能力的影响.实验均重复3 次.结果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 和双抗体夹心ELISA 检测显示,hMSC CCL5 因子表达阳性且其表达水平为3.68 pg/ml.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显示,Saos-2 细胞CCR5因子表达阳性.Transwell 实验和MTT 检测结果 显示,MSC-CM 能明显促进Saos-2 细胞的迁移与增殖,而MSC-CM/anti- CCL5 Ab 组Saos-2 细胞的迁移与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2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 0.01,P < 0.05).结论CCL5/CCR5 信号途径在hMSC 促进Saos-2 细胞迁移与增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抑制CCL5 趋化因子的表达可明显降低Saos-2 细胞的迁移与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间质干细胞(synovium-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s,S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及其在体外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特性.方法 取膝关节滑膜组织,胶原酶消化获得有核细胞.挑选单细胞克隆,筛选获得SMSCs.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标志.培养至第三代,分别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诱导分化.油红O染色鉴定向脂肪细胞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鉴定向成骨细胞分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向软骨细胞分化.RT-PCR检测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标志基因.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原代SMSCs体外培养呈葵花样细胞集落,传代后可见圆形巨噬样细胞和纺锤形成纤维样细胞,融合后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CD44、CD90呈阳性,CD34、CD71和CD45呈阴性.向脂肪细胞诱导21d,油红O染色阳性;RT-PCR检测有脂蛋白酶、乙二腈及PPARγ2表达;向成骨细胞诱导7、28 d,ALP,茜素红染色阳性,有ALP、Osteopontin及Osteocalcin表达;向软骨细胞诱导21d,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组织可以分离、培养获得SMSCs. SMSCs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发生定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57.
干细胞技术结合新型可降解材料进行腰椎融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P  Gan YK  Tang J  Hao YQ  Wang Y  Sun YH  Zhu ZA  Dai KR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7):493-496
目的 探索富集骨髓干细胞技术进行腰椎融合治疗脊柱疾病的疗效.方法 腰椎退行性疾患患者56例,根据行下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植骨融合材料的不同,分为富集骨髓干细胞快速复合多孔β-磷酸三钙(13-TCP)复合材料组(复合材料组,n=30)和自体髂骨植骨组(自体骨组,n=26).对复合材料组富集前后骨髓体积、有核细胞(NCs)和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细胞集落(CFUs/ALP+)计数,分析富集效率;结合随访、影像学检查和Oswestry功能评分等综合评定疗效.结果 复合材料组术中平均抽取骨髓血(249±31)ml,富集技术平均回收(43±11)ml,NCs由(15.9±3.3)x106/ml浓缩至(44.1±10.8)×106/ml,富集后CFUs/ALP+数量由(118±86)/ml浓缩至(486±305)/ml.临床随访(26.3±7.5)个月.两组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分布及融合节段无显著差异,复合材料组与自体骨组融合率分别为93.3%和96.2%(P>0.05).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材料组术中患者的总出血量高于自体骨组(P<0.01),但术中自体血回输可以将接近1/2的术中出血回输给患者.复合材料组术后骨髓采集部无血肿和慢性疼痛,伤口渗出或局部肿胀4例,均自行愈合;而自体骨组术后髂骨采集部血肿(15.4%)和慢性疼痛(26.9%),无伤口渗出的情况.两组间Oswestry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集骨髓干细胞技术可在术中一期应用,提高骨髓MSCs的浓度,安全、快速.富集骨髓干细胞快速复合多孔β-磷酸三钙后,可作为腰椎后外侧融合的植骨替代品.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骨干骺端骨折碎骨块的生物胶粘合固定技术,总结应用生物胶粘合技术固定游离骨块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按照骨块固定技术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空心钉、螺丝钉、克氏针固定,共3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胶粘合结合可吸收线缝合固定技术共28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对有无骨块移位、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价、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骨块移位发生率、关节功能、有效率明显较治疗组低(P<0.05),而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生物胶粘合技术是治疗骨干骺端骨折碎骨块固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9.
运动力学作为生物力学重要的分支和前沿方向,近年来在运动数据获取、力学参数测量及人体动力学模型建立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并对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医学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人体内力环境是运动、负荷、生物学和形态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准确测量和估计人体内力环境是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重点和难点,而个性化的数据获取和模型建立也是获得物理与生理上有效的组织生物力学预测的关键。该文回顾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与发展,为运动力学分析方法提供系统与全面的工作框架,并展望学科未来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方案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使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它们或者抑制骨吸收、或者促进骨形成、或者发挥双向作用,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实验研究得出的各种药物治疗效果和方案加以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