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孟军 《海峡药学》2011,23(2):199-199
1病例介绍 姚某,女,39岁,体质量47.5kg,既往无药品不良反应史,因咽喉痛在家服用家人以前治疗剩余的阿莫西林胶囊,口服,1天3次,每次3粒,服用2天后,患者面色潮红,出现密集、形状大小不一的暗红色皮疹,伴瘙痒,累及躯干、四肢,并有呼吸轻微急促等症状,自行到医院就诊,当即将患者平卧,给予吸氧3L.min-1,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加入50%葡萄糖20mL中静推;并给予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 2.0g、  相似文献   
2.
张红  李智慧  李孟军 《人民军医》2011,(12):1078-1079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无症状心肌缺血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每次2粒,每天3次;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每次10mg,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心电图缺血、各种期前收缩、血流动力学、血脂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改善37例(92.5%),对照组30例(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各种期前收缩、血流动力学、血脂等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可靠,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是最常见骨肿瘤之一,但在细胞发生、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各方面都存在争议。早在1818年,Cooper首先描述了骨巨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在病理组织中以存在大量多核巨细胞为特点,曾长期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后其转移和易复发等恶性特征逐渐被发现,1940年,Jaffe等在细胞学水平上重新描述了该瘤的组织学特征,排除了许多所谓变异性骨巨细胞瘤,如:动脉瘤样骨囊肿、软骨母细胞瘤等,并根据细胞变异情况,在病理学上分为三级,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其病理分级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1980年美国肌肉骨关节肿瘤协会正式确定骨巨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Enneking结合病变浸润范围和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骨干骺端骨折碎骨块的生物胶粘合固定技术,总结应用生物胶粘合技术固定游离骨块的临床经验.方法 将骨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按照骨块固定技术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空心钉、螺丝钉、克氏针固定,共30例;治疗组采用生物胶粘合结合可吸收线缝合固定技术共28例,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对有无骨块移位、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价、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骨块移位发生率、关节功能、有效率明显较治疗组低(P<0.05),而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生物胶粘合技术是治疗骨干骺端骨折碎骨块固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1月对3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予以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及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1周(8~17周),仅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按Neer评分标准,平均86.5分(39~97分),其中优26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1%。结论: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胃癌切除术的死亡率很低 ,多数为早期病例 ,有关进展期胃癌手术死亡率的报道很少 ,为此 ,作者复习 Oita医科大学第一外科收治的 97例肿瘤≥ 10cm的胃癌资料 ,从病人、手术和肿瘤 3方面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机因素。在 97例胃癌中 ,属 期 4 2例、 期 4 0例、 期 9例和 期 6例。95 %病例的肿瘤浸润浆膜下层、浆膜或邻近脏器。 7例于住院期死亡 ,包括手术死亡 2例(2 % )。 6例死于脓毒症或多器官衰竭 ,由于吻合口瘘、腹腔脓肿或腹膜炎所致 ,其中 4例曾再次行引流等手术。总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为 39% (38例 )和 7% ,8例曾再次手术 11次。…  相似文献   
8.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及效果。方法将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V型截骨内固定术29例;对照组:应用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26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不融合、纠正后凸畸形度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V型截骨术治疗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可有效防止手术后畸形再发生,矫正后凸畸形彻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筋膜间隔综合征是指在局限的间隙内压力升高导致组织循环和功能损害所产生的一系列征象。文内报道5例发生在普外科截石位手术后的病例,致病因素可能是绷带过紧、小腿的直接压迫和截石位时间过长。5名患者男性4人,女性1人,年龄25~60岁。因不同原因行回肠造瘘术、回肠袋重建术或结肠造瘘术等。术中均取截石位>5小时。术后5人均出现筋膜间隔综合征,行间隔筋膜切开术后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王昕海  李孟军  辛国明  王雅平  唐一帆 《上海医学》2007,30(8):622-623,F0003
巨大尖锐湿疣(GCA)是一种缓慢增长、巨大、类似菜花样的肿瘤,由Buschke和Loewenstein于1925年最先描述。肛周GCA由Dawson于1965年首次报道,国内有学者将发生在肛周的疣体过度增生、超过蚕豆大小的尖锐湿疣称为肛周GCA。临床上GCA类似恶性肿瘤,病理学上却为良性表现且无远处转移,但由于其局部复发率较高,且存在化生为鳞状上皮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所以治疗宜积极、彻底。目前对于较小的尖锐湿疣可采用局部涂药、冷冻、电烧灼和激光等方法,但对于GCA,手术切除是首选。我院肛肠外科于2002年1月至2006年10月通过局部根治切除术治疗肛周GCA患者46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