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49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丹参泽泻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0.144 g·kg-1)和丹参泽泻汤低、中、高剂量组(1.16、2.32、4.64 g·kg-1),给予高脂饲料建立MAFLD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连续8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TC、TG、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或活性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谷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空泡和较多的气球样病变,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泽泻汤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P<0.05,P<0.01)。结论 丹参泽泻汤可能通过激活AMPK/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发挥防治M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祛瘀解毒利水法(血必净和加味苓桂术甘汤)辅助治疗对脓毒症心肌病(SI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患者给予脓毒症集束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祛瘀解毒利水法治疗(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和加味苓桂术甘汤内服),两组疗程均为7 d。评估两组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指标[28 d死亡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A)、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e′)、后负荷校正心功能参数(ACP)]、心肌损伤标志[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脏指数(CI)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MN)大鼠肾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的表达及细胞自噬和凋亡的情况,探讨其治疗MN的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10 mg·kg-1),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16.7、33.3、66.7 mg·kg-1),通过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各组按照相应比例剂量连续给药4周后留取24 h尿、血清和肾组织,尿液用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清用于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法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磷酸化(p)-AMPK、AMPK、p...  相似文献   
4.
认为多汗症与五脏功能失常有关,脾胃不和是其关键病机,提出从“通调五脏安脾胃”观点辨治多汗症。临证自拟安脾胃经验方作为基础方以健脾和胃止汗,同时根据多汗症不同的症状表现辨证论治。针对心、肺、肾、肝四脏功能失常所致的多汗症,心病者配合养心清心法以敛汗,常合用桂枝甘草汤或当归六黄汤加减;肺病者配合益肺泻热法以固汗,常合用玉屏风散或泻白散加减;肾病者配合补肾滋阴法以摄汗,常合用金匮肾气丸或都气丸加减;肝病者配合清肝敛肝法以束汗,常合用龙胆泻肝汤或一贯煎加减。使五脏调和,阴平阳秘,肌表得固,多汗症得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清热凉血汤联合308准分子激光治疗血虚风热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血虚风热型白癜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308准分子激光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凉血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包括局部白斑、面色淡白、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乏力)评分、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42/4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6/45),对照组分别为77.78%(35/45)、8.89%(4/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局部白斑、面色淡白、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乏力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局部白斑、面色淡白、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HAMD...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为医患所苦。武蕾教授基于“邪伏肺络”理论认为,哮喘的根本原因为正气不足、肺络阳虚;病机关键为邪伏肺络、肺络不通;哮喘的夙根为伏风、伏寒、伏痰。在临床治疗中,谨守病机,以温补肺阳扶正气,祛除伏邪断夙根,通畅肺络调气机,并配合中医外治疗法,临床疗效满意。该文主要总结武蕾教授运用“邪伏肺络”理论论治哮喘经验,为论治哮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莪术消癥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囊性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气滞血瘀型囊性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采用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莪术消癥汤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证候总积分及血清E_2、PR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莪术消癥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囊性乳腺增生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结合刮痧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予艾灸结合刮痧)和对照组(予普通针刺),刮痧每4 d 1次,每5次为1个疗程;艾灸及针刺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艾灸结合刮痧组降低程度大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艾灸疗法结合刮痧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5,(8):1103-1105
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中风后抑郁的针灸治疗现状,分别从中风后抑郁的病因病机,针灸选穴,特色针法,灸法治疗以及综合疗法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11-21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方剂的运用在晚期肝癌患者疼痛减轻和生存期延长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89例晚期肝癌患者,按照病人治疗意愿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以止痛等减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药方剂辨证治疗;患者疼痛情况主要以患者主观感受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估,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后VAS评分和患者肝功能指标及1月、2月、3月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有显著减轻(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第1月时VAS评分为(5.7±1.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观察组在1月、2月、3月时的生存率分别是88.89%、75.95%、6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前、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部分肝功能指标(ALT、AST、Tb)及甲胎蛋白(AFP),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下降,观察组ALT(93.2±11.5)U/L、AST(96.5±13.8)U/L、Tb(54.3±4.7)μmol/L、AFP(705±203)μg/L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方剂可有效减轻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普遍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