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温病热瘀证的病机及分期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热瘀证是指在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既有热毒炽盛又见血行瘀滞的一类急性发热性疾病,是温病学中一个独特证型,即热邪入侵体内,煎熬阴津血液,导致血液粘稠而成瘀血。热邪和瘀血相互交织,热瘀阻于脏腑经络,引起相关脏腑的病变,最终可致热瘀气脱,正气耗竭而死亡,而热毒和血瘀是整个热瘀证病变过程中始终贯穿的基本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前额病变与语言理解障碍的关系和机理 ,分析两院收住的 5例左前额病变所致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表明 :5例的共同病变部位都在左侧脑室前角外侧的额中回 ,前回深部白质 ,发现由此可能引起经皮质性感觉性失语 ,其语言症状多样 ,而因前额叶病变引起的语言障碍较明显。提示因左额前回、中回深部白质病变导致左侧额中回、下回领域比较广泛的机能下降 ,从而出现语言理解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海马激活素A(activin A,ACT A)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抗损伤和促生长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以下简称电针组)、模型+氟西汀组(以下简称氟西汀组)。空白组正常饲养28 d,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均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造模28 d。电针组于造模前1 h,选取"百会"、"印堂"穴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 Hz,电流强度0.6 m A,每次20 min;氟西汀组于造模前1 h,给予盐酸氟西汀混悬液5 m L·kg-1灌胃治疗。通过生物素标记抗体芯片技术筛选出与神经元生长和损伤相关的差异蛋白ACT A、RAGE。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ACT A和RAGE蛋白表达均上调(fold change=1.240,1.356);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氟西汀组ACT A蛋白表达均下调(fold change=0.701,0.604)、RAGE蛋白表达均下调(fold change=0.617,0.624)。结论:电针通过下调RAGE蛋白表达水平以发挥神经元抗损伤作用,并且良性调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ACT A,使其趋于正常水平,揭示电针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元再生的作用,这些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的相关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尿毒症患者合并低渗性脑病的临床诊治.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尿毒症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43例,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清电解质测定结果进行治疗.结果 4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以嗜睡、反应迟钝为主,其中嗜睡18例(41.86%),反应迟钝15例(34.88%),意识模糊7例(16.28%),昏迷2例(4.65%),抽搐1例(2.33%);血清氮70~103mmol/L,其中低氮血症(<98mmol/L) 31例;血清钾2.2~4.3mmol/L,其中低血钾(<3.5mmol/L) 29例.尿素氮平均(24.12±1.32)mmol/L,血肌酐平均(1123.45±124.28) mol/L;经过治疗,43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精神症状治愈或明显好转,7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16.28%.不同原发疾病患者死亡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钠< 100mmol/L患者11例,死亡5例,100~120mmol/L患者27例,死亡2例,>120mmol/L患者5例,无死亡,其中血清钠<100mmol/L患者死亡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 对尿毒症患者应及时监测电解质,对合并低渗性脑病患者应及时行补充氯化钠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累及下丘脑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40例累及下丘脑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其中30例经手术证实;10例下丘脑错构瘤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分类总结;所有患儿的头颅 MR 图像由2名资深的神经放射医师进行分析。结果引起生长发育异常的肿物中,下丘脑旁错构瘤常见性早熟,呈等 T1等 T2且不强化的影像;颅咽管瘤常见发育迟缓,部分常伴视力障碍及少部分伴尿崩,为囊实性肿物,T1 WI 信号呈多样性,典型的可见 T1高信号,增强囊壁环状强化,实质部分不均质强化;生殖细胞瘤常见“三联征”———尿崩、发育迟缓及视力障碍,呈等 T1等 T2信号,常见多囊分隔或蜂窝状,明显强化。引起尿崩的肿物中,朗格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最常见,信号及位置与生殖细胞瘤相似,很少伴生长发育延迟。引起视力障碍,眼震及视力缺损以下丘脑区的视交叉/下丘脑星形细胞瘤最多见,症状出现早且单一,呈长 T1长 T2信号,本研究发现常伴“新月形”囊变;下丘脑内错构瘤以痴笑为主,影像同下丘脑旁错构瘤。结论累及下丘脑肿瘤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内分泌异常特征,结合影像学特征可以准确对儿童累及下丘脑的病变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87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入院患者,年龄6192岁,67例门诊骨密度(BMD)正常的健康人,年龄5092岁,67例门诊骨密度(BMD)正常的健康人,年龄5060岁,分别空腹抽取静脉血10 ml,取血清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s IL-6)、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KP)、钙(Ca)、磷(P)等指标,同时测定腰椎及股骨颈BMD。结果研究对象BMD随年龄增加逐年下降。IL-6在BMD正常人群中变化差异不明显,但均有随年龄增加和BMD值降低而上升的趋势,和BMD呈明显负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BGP和AKP含量明显高于BMD正常的健康人,血钙、血磷水平各组变化不大。结论随着年龄增加,BMD逐年下降,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血清L-6R明显升高,并促进骨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宋培栋  安阿玥 《山东医药》2012,52(37):86-88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PPH联合外痔切除术组(治疗组)及传统外剥内扎术组(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3个月,观察两组感染、肛周脓肿、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疼痛评分术后24 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72 h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在出血、伤口水肿、肛门狭窄方面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在尿潴留、大便困难及大便失调方面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3个月回访情况比较,治疗组感染、肛周脓肿、大便失禁及肛门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PH联合外痔切除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认为,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均为老年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因而选择降压作用持久有效、不良反应少,且能够降低血浆Hcy水平的降压药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择较为常用的一线药物,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对比分析其疗效.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高血压标准),且均排除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及严重的肝肾系统损害等重大疾病.  相似文献   
9.
<正>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人类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的疾病[1]。磁共振成像(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工具。MRI由于具有非侵袭性并且可以在活体组织中进行对比增强成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之中。小鼠脑动脉环的组成和脑血管解剖特点接近人类,而且几乎所有大型动物上观测的指标均可在用小鼠建立的模型上观测到,小鼠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种系同质性、纯合性好的优势,因此小鼠是模拟人类局灶性脑缺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内窥镜下直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Zhao K  Zuo H  Zhang X  Zh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84-86,T002
目的 探讨内窥镜控制下直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22例垂体腺瘤患者,在内窥镜控制下,经单鼻孔进入,术中不切除鼻中隔,直接自蝶窦开口打开蝶突前壁,进一步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22例患者中,15例肿瘤全部切除,7例肿瘤次全切除。术后随访1-12个月,17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4例术后发生暂时性尿崩症。结论 内窥镜控制下直接经蝶切除垂体腺瘤入路与目前常规经蝶显微手术比较,入路途径较短,且安全简捷、损伤小,手术显露良好,术后反应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