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会阳”、“中膂俞”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诱发膀胱功能亢进的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组并造成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电针“会阳”、“中膂俞” ,分别于针刺后 3天、1 0天进行尿流动力学测定。结果 :电针“会阳”、“中膂俞”可调整大鼠膀胱尿流动力学指标 ,降低较高的膀胱内压 ,使低顺应性膀胱改善 ,抑制膀胱功能活动亢进 (频率、幅度 ) ,提高尿流率。结论 :电针“会阳”、“中膂俞”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所致膀胱尿流动力学异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艾灸对小鼠淋巴瘤的治疗及对免疫功能的增强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艾灸对小鼠淋巴瘤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机制。结果 :艾灸“大椎”穴能明显抑制恶性淋巴瘤的生长 ,抑制率达 4 1 0 8% ,小鼠生存期延长 ;并提高腹腔巨噬细胞 (Mφ)吞噬能力、杀伤活性及IL 1诱生能力。结论 :艾灸对恶性淋巴瘤具有治疗作用 ,其可能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血管活性肠肽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肽,存在于多个系统中,具有多样的生物学作用,和许多疾病有密切关系.近年来关于针灸调节血管活性肠肽的研究较多,我们就近10年来国内外针灸与血管活性肠肽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发现有关针灸对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涉及多个方面.本文从血管活性肠肽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针灸对血管活性肠肽的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包括:(1)针灸对血管活性肠肽胃肠道激素功能的影响,(2)针灸对血管活性肠肽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3)针灸对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功能的影响,(4)针灸对血管活性肠肽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我们认为针灸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对血管活性肠肽的产生和表达水平产生影响,但是针灸具体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其产生的机制尚不明确,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水通道蛋白-4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针、脑水肿和水通道蛋白-4(AQP4)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缺血性脑水肿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处理组,每组大鼠36只。电针处理组电针“水沟”“百会”穴,0.8-1.0mA,疏密波,电针30min。用CV染色法测定脑水肿肿胀率,用IgG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中的IgG来反映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观察AQP4蛋白和mRNA在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MCAO12h后,模型组脑水肿所引起的缺血侧脑半球开始肿胀,IgG开始外渗,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开始上升,随着梗塞时间的延长,肿胀和外渗逐渐加重,AQP4的表达进一步增多,在72h均达到高峰。而电针能够明显减轻脑水肿所引起的缺血侧脑半球的肿胀,减少IgG外渗,降低AQP4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电针可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肿胀率,同时改善BBB的损伤程度。电针的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AQP4表达下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女性不孕症是指婚后有正常规律的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而两年未妊娠者,依据其是否有妊娠史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不孕。近年来不孕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8%~17%[1]。引起不孕的原因既有生殖系器官或生殖轴各环节的因素,也有全身因素和配偶的因素,但以输卵管阻塞和排卵功能障碍最为多见。研究分析显示,原发性不孕以排卵障碍为主,继发性不孕以输卵管病变为主[2]。针灸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疗效较好,无明显毒副反应。现将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各类型不孕症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白环俞、会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电针白环俞、会阳并口服中药治疗和单纯口服中药治疗,疗程均为4星期。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表(NIH-CPSI)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总积分均有下降(P0.05),但针药组治疗后NIH-CPSI总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结论电针白环俞、会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综合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中药。  相似文献   
7.
近代"扬西抑中,废旧存新"的历史背景,决定针灸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实效。沪上名家汇聚,著书立说办学,注重信息交流,参与疑难重症包括疫病的治疗,共同致力于针灸学术传承,为保存中医和传播针灸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密波电针四花穴对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高黏血症患者15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施电针四花穴疗法,对照组施常规取穴电针疗法;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的降黏效应,但治疗组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中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并累及其周围组织(神经根、椎动脉、颈段脊髓、交感神经)出现相应的临床证候的一种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患。它的治疗方法很多,现搜集近3年的部分文献资料整理如下。1体针疗法1.1颈夹脊穴疗法根据病变部位选取相应节段的颈夹脊穴是针灸治疗颈椎病较为常用的方法。张氏[1]选用颈4—6夹脊穴毫针直刺,以针感向上肢放射力度,治疗63例颈椎病,痊愈13例,显效20例,好转27例,总有效率95.24%。刘氏[2]用颈2—7夹脊穴、风池、患侧肩井、肩、曲池等穴治疗颈椎病…  相似文献   
10.
观察肾上腺切除(ADX)大鼠哮喘模型针刺后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皮质酮水平的变化,并与ADX大鼠哮喘模型非针刺、ADX大鼠哮喘模型捆绑处理、普通大鼠哮喘模型和空白组作对照。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降低ADX大鼠哮喘模型的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血清皮质酮水平无明显影响。提示针刺对哮喘能从减少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方面发挥其治疗作用,亦表明针刺对血液嗜酸性粒细胞的减少不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