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调研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所面对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从而可以了解防护的知识、行为,以增强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方法:在2011年6月对100名供应室护理管理学习班人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是不记名,并加以分析。结果:100名供应室护理人员中,45%能够掌握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正确洗手的仅占18%;正确掌握被利器刺伤后处理伤口的占70%;管理人员较少应用防护措施的原因为认为思想上不够重视、防护用品供应不上的原因占79%;高达82%的人员觉得有必要进行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职业危害的环境中,根据调研结果应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抓防护措施落实;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制订合理培训计划;加强安全宣教培训,提高防护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分辨率Revolution CT不同权重前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Pre-ASiR-V)对仿真胸部体模中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寻找最佳Pre-ASiR-V权重。方法 采用Revolution CT对含有4个pGGN的仿真胸部体模进行扫描,Pre-ASiR-V权重分别设置为0、20%、40%、60%、80%和100%,记录并比较不同Pre-ASiR-V权重图像的平均噪声、有效辐射剂量(ED)和pGGN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 Pre-ASiR-V权重为0、20%、40%、60%、80%和100%的图像平均噪声分别为(17.93±2.20) HU、(17.30±3.68) HU、(18.20±3.44) HU、(18.80±0.20) HU、(19.87±2.56) HU和(15.90±4.56)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68,P=0.723);ED分别为7.40 mSv、5.16 mSv、3.36 mSv、1.97 mSv、0.97 mSv和0.33 mSv,与Pre-ASiR-V为0的图像比较,随着Pre-ASiR-V升高,ED分别降低30.27%、54.59%、73.38%、86.89%、95.54%。2名医师对pGGN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778,P=0.003),评分均 ≥ 3分。Pre-ASiR-V权重为80%及100%时,图像的主观评分略低。结论 Pre-ASiR-V权重对仿真胸部体模高分辨率图像的噪声影响较小,但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Pre-ASiR-V权重60%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空间分布与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山东省疫情的区域分布特征,为指导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1日至3月1日山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地理加权广义线性模型(GWGLM)分析COVID-19确诊病例数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相关关系。 结果 对558例确诊病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预算支出、湖北迁入规模占比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口越密集、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公共预算支出越多,则确诊病例数越多;绝大多数县区的湖北迁入人口规模和距武汉的空间距离与确诊病例数呈负相关。GWGLM的R2为0.363,模型可解释COVID-19确诊病例数总变异的36.3%。 结论 GWGLM能够揭示COVID-19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有助于局域精准施策,应根据各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确诊病例数的局域关系制定不同区域的分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症,以憋喘、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们应用更昔洛韦联合氧驱动吸入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4例,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男50例,女38例;年龄4个月~3岁。发病时间<3 h,均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对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1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神经介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再通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变血管再通人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 .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1 2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效果明显,可有效使患者病变血管得到改善,恢复受损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刘德忠 《山东医药》2014,(34):66-67
目的观察金双歧辅助护肝药物预防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的效果。方法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护肝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双歧,2 g/次口服,2次/d,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1年内两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再发、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病情况以及再发时各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出院1年内观察组7例(23.33%)、对照组14例(46.67%)再发自发性腹膜炎,观察组自发性腹膜炎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1年内观察组发生胃溃疡穿孔6例、阑尾炎5例、肝性脑病3例、胆囊炎5例,对照组分别为13、7、5、4例,观察组胃溃疡穿孔、阑尾炎、肝性脑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胆囊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双歧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出院后自发性腹膜炎的再发率以及可以诱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多种疾病的发生率,缩短自发性腹膜炎再发时各症状的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津益气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5℃,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流量为2.7 L.min-1。结果黄芪甲苷在0.11~0.9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RSD为1.13%(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生津益气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myc和c-fos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HCC)发生的相互关系及11盏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技术,分别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肝脏组织中c-myc和c-los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c-myc和c-los均无阳性表达,而肝癌、癌旁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c-myc和c-los表达。c-myc在癌组织表达率为51.43%(36/7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34.29%(24/70),c-los在癌组织表达率为20.00%(14/70),癌旁组织表达率为7.14%(5/7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还发现,肝癌组织中c-myc和c-fos的表达存在相关性,一种基因的表达会导致另一种基因表达的升高。c-myc和c-los癌基因的表达与HCC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但与HCC的分化程度、UICC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基因c-myc、c-fos表达增强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茵杞调脂饮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喂养12周。确认MAFLD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每日给予水飞蓟宾18.75 mg/kg)和茵杞调脂饮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给药剂量分别为9.51 g/kg、19.02 g/kg、38.04 g/kg),每组8只,正常组也取8只,各组每日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8周。灌胃期间茵杞调脂饮低剂量组大鼠死亡1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X受体α(LXRα)、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表达。结果:病理形态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肿胀,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已确诊的1型糖尿病(T1DM)患儿病程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生情况。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江西省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聊城儿童医院、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12家医院登记系统为基础调查多中心1995年12月至2014年6月胰岛素治疗下的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发生DKA的频度和诱发原因。其中,T1DM确诊后发生的第1次DKA为组1A,第2次DKA为组1B。选择北京儿童医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T1DM患者血糖控制状况横断面调查病程中无DKA发生者为对照组,即组2。结果 12家医院共新诊断了1676例T1DM患儿,其中89例患者在病程中发生了100次DKA,发生比率为5.3%(89/1676),发生频率为5.9%(100/1676)。且各中心的DKA发生比率不同,波动在1.1%~24.1%之间。组1A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31±3.03)% vs.(8.26±1.53)%,P<0.01]及胰岛素剂量[(0.85±0.42)IU vs.( 0.71±0.31)IU,P<0.01]明显高于组2。组1A的胰岛素泵使用率高于组2(25.0% vs. 11.2%,P=0.01)。而且,前者的自我血糖监测达标率(12.1% vs. 40.1%, P<0.01)及复诊次数达标率(21.2% vs. 46.6%,P<0.01)明显低于后者。组1A的DKA诱因主要是感染(33.7%)、中断胰岛素注射(21.3%)、饮食异常(20.2%),1例患者为胰岛干细胞移植后DKA。组1B仍以感染为主要诱因(4/10),1例患者因为胰岛素泵故障而发生DKA(1/10)。不同病程内发生的DKA诱因分布不同(P<0.01),1年内主要以中断胰岛素注射为主,占39.3%(11/28);1年以上中断胰岛素注射仅占13.1%(8/61),主要以感染(22/61)和饮食异常(16/61)为诱因。DKA发生率高的医院主要是以感染为诱因,达50%(12/24),而DKA发生率低的医院感染诱因占28.1%(18/64)(P<0.01)。结论 已确诊T1DM患者病程中DKA发生率为5.3%,各中心不同,最高达24.1%。DKA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差,不能规律的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及门诊复诊,应该强化糖尿病教育。胰岛素泵使用者及胰岛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成为新的教育关注点。DKA发生率高的医院需要强化患者学习感染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