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 对石家庄市2014—2021年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及主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整理2014—2021年石家庄市生活饮用水监测资料,分析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主要监测指标合格率、主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 2014—2021年石家庄市共监测水样10529份,总合格率为77.15%;地表水合格率(99.08 %)高于地下水(75.96 %)、城市水合格率(85.17 %)高于农村水(75.05%)、枯水期合格率(79.79%)高于丰水期(74.51%),完全处理水合格率(99.10%)高于仅消毒(86.29%)和未处理(70.70%)(P均<0.05)。2014—2021年石家庄市生活饮用水最低合格率为69.49%,最高合格率为82.28%,总合格率呈上升趋势(P<0.05)。主要指标耐热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总硬度、硝酸盐、硫酸盐的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菌落总数、硝酸盐、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石家庄市2014—2021年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呈现优化趋势,微生物指标仍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护理照护的价值日益凸显。加强对护患沟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特别是了解护患沟通的现状,探寻护患沟通的本质特征、影响因素及跨学科视角的差异,成为一个重要的护理学课题。通过对100个临床护患沟通真实案例的系统分析发现,当前护患沟通不畅问题仍普遍存在,突出表现为沟通意愿潜抑、沟通话题错位和沟通共识不足。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欠佳、负性情绪困扰、人文素养欠缺、用于沟通的精力不足,以及患方的脆弱状态、知识文化水平限制、对护士信任度不够等都是造成护患沟通不畅的原因。从伦理、心理、法律的跨学科多视角分析,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护患沟通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也可为临床上改进护患沟通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老年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DCI)的危险因素,防止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年龄60~79岁,Fisher分级>1。将患者分为DCI组和非DCI组。分析患者的相关指标(性别、吸烟史、局部脑氧饱和度等),找出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中,69例患者伴有DCI。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DCI组患者中,有吸烟史、低钠、局部脑氧饱和度<50的患者比例明显大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钠离子浓度(■=3.011,95%CI:1.123,8.070)与局部脑氧饱和度(■=3.324,95%CI:1.734,6.372)是迟发性脑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局部脑氧饱和度预测性能更佳。结论  局部脑氧饱和度是老年患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苷(PD)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CD-1 小鼠 (102 只)应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模型。随机将实验动物分成4 组:假手术组(28 只)、缺血再灌注 组(28只)、白藜芦醇苷低剂量组(30 mg/kg,18只),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60 mg/kg,28只)。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 进行行为学评 分、TTC 染色、干湿重测定、伊文思蓝染色,应用Western 印迹、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 31)、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5(Claudin-5)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缺血再灌注 组相比,白藜芦醇苷高剂量组改善了缺血再灌注小鼠行为学评分、减少了脑梗死体积[(33.76%± 13.27%)vs.(57.47%±9.53%), P<0.05]、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水肿程度[(75.62%±7.95%)vs.(85.72%±6.20%),P<0.05]、降低了伊文思蓝渗出量[(1.49±0.47) vs.(2.13±0.44),P<0.05]。(2)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苷上调了ZO-1、Occludin、Claudin-5(均P<0.05)的表达水平。(3)免 疫荧光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苷组上调了CD-31 在皮层缺血半暗带区的表达,且可见微血管形态相较缺血再灌注组更加光滑、完 整,同时白藜芦醇苷减少了ZO-1、Claudin-5 的破坏。结论:白藜芦醇苷的干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起到了保护血脑屏障的作 用,上调了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 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质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后成为泡沫细胞,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条纹和粥样斑块。过去几年中,对于单核细胞如何聚集、分化、摄取脂质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了解。单核/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复杂性提示其很可能会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靶点。本文就单核/巨噬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行为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大黄酚冻干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出大黄酚脂质体悬混液,低速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测定包封率,考察预冻时间、干燥时间、保护剂类型、保护剂加入方式及其用量对冻干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结果 预冻时间为24 h,干燥时间为24 h,以甘露醇-蔗糖(质量比1∶1)为保护剂外加法得到的大黄酚冻干脂质体粒径均匀,复溶性极好,包封率达(61.30±2.2)%。结论 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出大黄酚脂质体悬混液,以甘露醇-蔗糖作保护剂,可制得复溶性极好包封率较高的大黄酚冻干脂质体。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化瘀解毒方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脏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30只),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手术复制梗阻性肾病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各10只。西药组给予依普利酮100 mg/(kg·d),中药组给予化瘀解毒方13.7 g/(kg·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0天。检测各组血清IL-1β含量,检测肾脏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RNA表达,检测肾脏TUNEL阳性细胞率。结果假手术组NLRP3表达不明显,Caspase-1及IL-1β呈弱表达,仅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1β含量升高(P0.01),肾组织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NLRP3主要表达于肾间质巨噬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Caspase-1及IL-1β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TUNEL阳性细胞增多,以间质扩张的远端小管上皮细胞为主(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个给药组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1),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TUNEL阳性细胞率降低(P0.05,P0.01)。结论化瘀解毒方可下调NLRP3、Caspase-1、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减轻肾组织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顺义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之间的相关关系,有效引导中小学生合理饮食行为,为保障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7月对顺义区121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53%,其中男生为42.66%,女生为2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4.85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863,95%CI=1.455~2.384);而吃早餐是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包括天天吃早餐(OR=0.164,95%CI=0.058~0.464),有时吃早餐(OR=0.166,95%CI=0.058~0.478)。结论 顺义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较高,健康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各部门应加强营养和健康知识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方法检测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初步了解此类患者中TCT及HPV感染情况与妊娠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的72例患者, 初次孕期保健均进行细胞学、HPV检测, 对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妊娠合并CIN发生率为2.1%。72例患者中全部产前行宫颈TCT检测, HSIL为32例, LSIL为40例, 56例于产前保健时检测HPV, 其中48例(85.7%)为阳性结果, 32例为HPV16型单独或混合感染。72例孕期保健时行阴道镜活检病理诊断CINⅠ16例、CINⅡ16例、CINⅢ40例。  结论  液基细胞学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应用是安全而且有效的。在妊娠期CIN患者中HPV感染率高, 且HPV16型与CIN高等级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