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集束化治疗的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6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1(66例)与观察组2(66例)。对照组给予集束化治疗,观察组1 给予集束化治疗+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2给予集束化治疗+血必净注射液+低剂量氢化可的松。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乳酸水平、降钙素原(PCT)和内毒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 h观察组1和观察组2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血乳酸水平低于观察组1、乳酸清除率高于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3 d和5 d观察组1 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毒素未见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3 d和5 d,观察组2内毒素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内毒素和PCT水平低于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3组患者首测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2的APACHEII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1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对照组死亡38例,观察组1死亡28例,观察组2死亡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847,P=0.004)。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低剂量氢化可的松可更有效地清除血乳酸、降低降钙素原水平,促进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探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对其的影响。方法:5周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18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Feeney 氏法制造TBI模型。造模前晚及术后每晚治疗组给予SIM 10 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淀粉灌胃;于伤后3、12、24 h和3、7、14 d处死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伤侧海马CA3区 GFAP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伤后3 h即见GFAP阳性表达增强,3、7 d,GFAP阳性细胞增加达到高峰(P<0.01)。治疗组伤后治疗7 d时GFAP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3 d和治疗14 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IM可抑制GFAP在TBI后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3.
华法林作为一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具有蛋白结合率高、依赖细胞色素P450 酶进行代谢、治疗窗狭窄 等特点。临床上,华法林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随着中药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丹参 与华法林合用增多,且丹参对华法林药动学及药效学影响的研究亦越来越多。该文综述了丹参对华法林抗凝作 用影响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丹参中的多种组分(尤其是脂溶性的醌类成分)可能会通过影响细胞色素P450 酶活性而干预华法林代谢。同时,已有的临床证据认为,对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联合应用丹参和华法林 可提高冠心病和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Hunt-Hess(H-H)分级及短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医学特色中心脑科中心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93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纳入患者的H-H分级、SUA水平、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及出院时GOS评分等资料。根据入院时SUA水平、病情的轻重(H-H分级)、转归分别进行分组,分析SUA与aSAH患者H-H分级及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aSAH患者入院H-H分级不同的因素。 结果3组aSAH患者不同SUA水平的H-H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90,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的不同是造成H-H分级不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SUA水平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H-H 4~5级与H-H 1~3级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SAH患者入院时SUA水平不同,其H-H分级也不同,SUA的不同是造成H-H分级不同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差异一定程度提示aSAH患者短期预后不同。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脑组织和血清中表达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TBI的治疗作用。方法8周龄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只。对照组、治疗组参照改良的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造TBI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前晚及伤后每晚给予辛伐他汀10mg/kg灌胃;对照组及假致伤组同时给予等量淀粉灌胃。3组大鼠分别于伤后3h、12h、24h、3d、7d、14d取5只大鼠的颈总动脉血3mL,ELISA法测定NSE浓度;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检测伤侧海马CA3区NSE表达。结果(1)ELISA法测定:对照组,伤后3h血清NSE即开始升高,24h至3d达高峰,14d仍高于假致伤和治疗组;治疗组,伤后3h血清NSE水平升高,24h达高峰,3d至7d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伤后14d接近假致伤组。(2)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伤后3h伤侧海马CA3区NSE光密度值下降,3d至7d达低谷,14d时仍显著低于假致伤组;治疗组的大鼠伤后3h伤侧海马CA3区NSE光密度值下降,12h至24h达低谷,但明显高于对照组,7d开始回升,14d时接近假致伤组水平。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TBI后血清NSE水平的下降,提高损伤侧海马神经元的NSE表达,对TBI后大鼠损伤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护理人员结构、管理框架、岗位设置,明确各级岗位职责,以及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蘑碱溶性多糖(Fb)对荷瘤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调节作用,探讨其抗肝癌作用机理。 方法:建立小鼠体内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control),阳性对照环磷酰胺组(CTX)和Fb小、中、大剂量治疗组(Fb20,Fb40和Fb80)。测定Fb抑瘤率(IR),观察其整体抗肝癌作用; 用明胶酶谱分析和电泳凝胶定量分析系统测定酶解条带的灰度值观察肿瘤组织MMP-2和MMP-9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种植性肝癌组织内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的阳性率和分布特点,分析Fb对其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Fb20、Fb40和Fb80 3个治疗组肝癌H22抑瘤率分别为38.7%、51.2%和58.3%,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或P<0.01);Fb40和Fb80组肿瘤组织内TIMP-1表达率分别高达70.0%和84.5%,与阴性对照组(41.7%)和CTX组(44.4%)比较均表现出明显的上调作用(P<0.05);Fb40和Fb80组肿瘤组织内MMP-9的表达分别为47.7%和44.4%,与阴性对照组(60.0%)比较,显示Fb对肝癌组织中MMP-9有下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Fb40组MMP-2表达阳性率为20.0%,与阴性对照(58.3%)比较有明显下调作用(P<0.05)。结论:Fb可以有效地抑制移植性肝癌H22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MMPs/TIMPs活性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郑璇  孙熙罡   《医学信息》2019,(10):156-159
目的 探讨“调神益咽”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调神益咽”针刺法治疗。分别在入组当天、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疗效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方面,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8.37% vs 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VFSS、NIHSS、MBI均有显著改善,试验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0% vs 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神益咽”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显著,并能有效降低患者肺炎发生率,同时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preD组)、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posD组)及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pre-posD组),每组40例。preD组和pre-posD组于阻断主动脉前3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posD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posD组和pre-posD组于开放主动脉前30?min灌注液中加入右美托咪定0.2~1.0?μg/kg进行心脏灌注,preD组灌注液中加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麻醉诱导前5?min(T0)、开放主动脉后15?min(T1)、体外心肺转流(CPB)结束时(T2)、术后4?h(T3)、术后16?h(T4)、术后36?h(T5)、术后72?h(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记录心脏复跳时间和心脏复跳情况,记录3组前并行循环时间(Tpre)、主动脉阻断时间(Tab)及后并行循环时间(Tpos)。检测各时间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结果 不同时间点3组HR、M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6 时pre-posD组血浆TNF-α浓度低于preD和posD组(P?<0.05)。T2~T6时pre-posD组血浆IL-6浓度低于preD组和posD组(P?<0.05)。T1~T6时pre-posD组血浆CK-MB活性弱于preD组和posD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联合后处理较单纯的预处理或单纯的后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具有更好的心肌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会诊患者病例特征,为综合医院针灸学科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针灸科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会诊记录单及患者相关信息,对会诊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疾病及所属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6年针灸科共收到16 410例患者25 566次会诊申请,其中接受治疗者13 716例,原发病涉及19个系统505种疾病,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排在前3位,占比69.2%,每周>1次会诊的病种仅7个。年度前10位疾病以脑血管病和急腹症为主,神经和胃肠类症状为主要会诊原因。结论 针灸会诊病例覆盖面广而不均,优势病种相对较少而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