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一年蓬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制备高效液相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一年蓬全草中分离并鉴定16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6″-咖啡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6-甲氧基山柰酚(2)、瑞香素(3)、伞形花内酯(4)、梣皮树脂醇(5)、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one(6)、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7)、楝叶吴萸素B(8)、C-藜芦酰乙二醇(9)、L-苯丙氨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对羟基桂皮酸(12)、丁香酸(13)、对羟基苯乙醇(14)、异黑麦草内酯(15)、异香草酸(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一年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西南地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矿物药资源的分布及其应用概况,为当地矿物药的质量控制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矿物药专项调查(西南地区),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完成西南地区矿物药的种类统计和分析工作。结果:本次调查发现西南地区矿物药共124种,主要以碳酸盐类、硫酸盐类、氧化物类为主,其中,四川有65种,贵州有69种,云南有48种,重庆有33种,西藏矿物药种类最多,达72种。西南地区矿物药使用富有民族特色,且被开发出治眼病、高血压等新的用途。结论:西南地区矿物药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同时存在名称混乱、品质差异较大、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此次调查可为西南地区中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白术的多糖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不同产地共8批白术的多糖合量进行了测定。方法:苯酚一硫酸比色法。结果:不同产地白术的多糖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法为白术的质量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金果榄的“利咽”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首先采用UPLC-Q-TOF-MS技术辨识18批金果榄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一方面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潜在“利咽”成分,并对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分析所得化合物交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质量标志物准确性。结果:UPLC-Q-TOF-MS共鉴定出金果榄中17个化合物,包括生物碱类、二萜内酯类、甾醇类等类型化合物。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寻找到5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分别为非洲防己碱、药根碱、巴马汀、蝙蝠葛任碱和古伦宾。基于网络分析筛选出四氢巴马汀、巴马汀、蝙蝠葛任碱、去氧黄藤苦素、neoechinulin A、古伦宾共6个化合物为金果榄的潜在“利咽”成分;通过白细胞介素-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等关键靶点,以及乙型肝炎、甲型流感、人类嗜T细胞病毒感染、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牛黄解毒片中砷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灌胃给药的小鼠各脏器中砷的含量。结果与结论:进入小鼠体内的砷分布较广,各脏器均有一定量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远志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远志中去羟基远志皂苷元进行含量测定,ODS Hypersil色谱柱(5 μm,125 mm×4 m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溶液(7426);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去羟基远志皂苷元在0.585~11.7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99.21%(n=5),精密度的RSD为0.25%(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远志药材及其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地高辛用药情况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使用地高辛的347例患儿,对其年龄、性别、科室分布、用药剂型及维持剂量、原发疾病、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23例患儿,其中年龄<2岁占91.33%,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科室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30.03%)、小儿心脏内科病房(22.91%)、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20.43%)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19.50%)。口服溶液(65.63%)多于片剂(34.37%)。地高辛维持剂量低于推荐用药剂量下限共246例(76.16%),在说明书推荐范围内63例(19.50%),超过推荐用药上限14例(4.33%)。原发疾病情况符合说明书适应症,联合用药种类按使用频率依次为利尿剂、抗菌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药,包含6种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的药物。323例患儿临床结局治愈率67.80%,死亡率1.24%,不同剂量组治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高辛片剂与口服溶液说明书患儿年龄分段情况和用药剂量不完全一致,维持剂量最大相差10倍,不利于临床使用的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0.62%。结论:为保障儿童安全用药,建议开展地高辛已上市剂型儿童群体药动学研究,统一不同剂型说明书中儿童用法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并由药师全面分析并跟踪用药情况,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方血清对离体状态下血-视网膜内屏障(iBRB)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7 d SD大鼠用于取材及细胞原代培养。将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和视网膜Müller胶质细胞(RMGC)分离及传代培养,利用Transwell小室将RMEC与RMGC共培养以构建正常条件下的体外iBRB模型,制备补肾活血中药方血清,并分别标记为中药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本实验分8组。选取构建成功的体外iBRB细胞共培养模型,按不同培养条件进行分组。其中正常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的DMEM液培养;中药干预正常组用含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的DMEM液培养;低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组用含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50 mg·L-1AGEs培养;中药干预低AGEs组用含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50 mg·L-1AGEs培养;高AGEs组用含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100 mg·L-1AGEs培养;中药干预高AGEs组用含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100 mg·L-1AGEs培养;缺氧组用含体积分数20%空白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1.0 mmol·L-1连二亚硫酸钠培养;中药干预缺氧组用含体积分数20%中药含药血清的DMEM液及终浓度1.0 mmol·L-1连二亚硫酸钠培养。利用细胞电阻仪检测各组RMEC层的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Occludin、ZO-1蛋白在RMEC层的表达。结果 在AGEs或缺氧条件下,低AGEs组、高AGEs组及缺氧组RMEC层TEER在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细胞培养24 h后,中药干预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RMEC层TEE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培养48 h后中药干预正常组RMEC层TEER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培养72 h后中药干预正常组RMEC层TEER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干预低AGEs组、中药干预高AGEs组、中药干预缺氧组RMEC层TEER在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后均高于同一时段相对应的非中药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AGEs组、高AGEs组及缺氧组Occludin、ZO-1蛋白在RMEC层的阳性表达在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后均弱于正常对照组。在细胞培养24 h、48 h和72 h后,中药干预正常组、中药干预低AGEs组、中药干预高AGEs组、中药干预缺氧组Occludin、ZO-1蛋白在RMEC层的阳性表达均强于同一时段相对应的非中药干预组。结论 AGEs及缺氧均可导致体外iBRB模型RMEC层TEER降低及Occludin、ZO-1蛋白表达减弱,补肾活血中药方血清能有效提高Occludin 和ZO-1蛋白的表达,抑制iBRB模型通透性增加,从而起到对体外iBRB模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藏药兔耳草环烯醚萜苷类主要成分(梓醇、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基原兔耳 草及不同药用部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 Waters Atlantis T3 C1(8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 乙腈-0.1%磷酸水(1∶99);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 mL·min-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所建立的梓醇、桃叶珊瑚苷含量测定方法分离度高,在测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好,精密度、重复 性、稳定性的RSD 均小于2.0%。梓醇、桃叶珊瑚苷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94%、100.85%。各基原兔耳 草环烯醚萜苷类主要成分(梓醇、桃叶珊瑚苷)比较:全缘兔耳草>紫叶兔耳草>短穗兔耳草>圆穗兔耳草>革叶 兔耳草>短筒兔耳草。同一基原不同药用部位比较:梓醇含量地下部位优于地上部位,而桃叶珊瑚苷含量地上 部位优于地下部位。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藏药兔耳草梓醇、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测定,为兔耳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短筒兔耳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低于其他5 种基原。建议将各基原兔 耳草均作为藏药兔耳草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