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43例低体重(≤5kg)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麻醉管理,并对心肌保护、脑保护进行探讨。方法:常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动静脉穿刺,体外循环,根据需要维持全身深、中,浅低温;主动脉开放后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结果:2例大动脉转位患儿死于吻合口渗漏,1例法乐氏四联症患儿死于低心排综合征,肺部并发症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余患儿均恢复良好。本组患儿死亡率6.98%。结论: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麻醉管理较困难,死亡率高,并发症多,但只要处理得当,可降低其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未成年肥胖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与海马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蛋白及血浆中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3周龄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n=40)和高脂饲料组(n=100)。基础饲料组予基础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喂养4周后,取高脂饲料组体质量≥基础饲料组平均体质量+1.4倍标准差的40只大鼠判定为肥胖建模成功。将基础饲料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脂肪乳组(NL组)、正常丙泊酚组(NP组),将建模成功的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肥胖脂肪乳组(OL组)、肥胖丙泊酚组(OP组),每组均为20只。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脂肪乳组(对照)腹腔注射脂肪乳100 mg/kg,每天注射1次,连续7 d。停药后第1天,各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ELISA检测大鼠血浆S100β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HO-1、SOD1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与OL组比较,OP组第1~5天逃逸潜伏期均延长(P均<0.05),第三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血浆中S100β蛋白表达升高(P<0.05),海马组织中HO-1和SO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均<0.05),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减少(P<0.01)。与NL组比较,NP组第1、2天逃逸潜伏期均延长(P均<0.05),上述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丙泊酚通过下调未成年肥胖大鼠海马组织中抗氧化因子HO-1和SOD1的表达使大鼠S100β表达和氧化应激增加,从而导致其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麻醉复苏期患者医疗处置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改进复苏流程。方法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工具,对患者麻醉复苏期医疗处置流程进行分析,查找每个医疗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针对管理制度不完善、具体流程不明确、人员职责不清楚及技能培训不到位等关键环节,实施改进措施1年。结果麻醉复苏期患者医疗风险危机值(RPN)由改进前的1 721降至357,不良事件发生率由改进前的2.40%降至0.97%(P0.01)。结论运用FMEA对麻醉复苏期患者实施医疗风险管理,有助于规范患者麻醉复苏工作流程,保障了患者复苏期全过程的安全,有利于麻醉复苏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采样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分离病原学及耐药性特点,及其在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意义。方法2004-01—2006-04,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47例病程迁延、疗效不佳、病因不明的难治性肺炎患儿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纤支镜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标本进行培养,并与入院时痰培养结果比较。结果147例灌洗液标本中分离出细菌86株/80例。其中革兰阴性(G-)菌36株,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大肠埃希菌(6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12株,多重耐药株15株;革兰阳性(G )菌1株;真菌15株;咽部正常菌群34株。余67例无菌生长。147例患儿在入院时行痰培养,分离出细菌115株/109例,其中G-菌67株,前3位为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布兰汉菌、流感嗜血杆菌;G 分离菌15株;真菌7株;咽部正常菌群26株。38例无菌生长。痰液和灌洗液二者培养结果一致25例(17%)。结论对于病情复杂迁延、疗效不佳的下呼吸道感染,及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明确病原、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6例患儿。随机分为参附组(n=18)和对照组(n=18),参附组麻醉诱导后静脉输入参附注射液1mL/kg,对照组输入等量9g/L盐水。观察二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主动脉开放到心电图(ECG)出现窦性心律的时间(转窦时间)、术中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参附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P<0.05),HR、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Pa<0.05);参附组术中术后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剂量低于对照组(Pa<0.05);参附组主动脉开放到ECG出现窦性心律时间、术后拔管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Pa<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循环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2种麻醉方式对小儿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效调控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麻醉方式.方法 1~3岁ASA Ⅰ-Ⅱ腹腔镜手术患儿40例,按随机数宁表法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各20例.术中监测HR、MAP、SpO2、PrrCO2、并于麻醉前5 min(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开始后5 min(T2)、气腹开始后30 min(T3)、气腹结束后30min(T4)及气腹结束后24 h(T5),抽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IL-6及IL-10浓度.结果 ①与T0比较全麻组HR、MAP在T2、T3、T4时显著升高;GEA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9,t=10.349,t=13.632,t=10.051,P<0.01).② E、NE均随手术进行逐渐升高,T5时E仍高于T0时,GEA组NET5时已明显下降.GEA组在T2、T3、T4、T5各时点E和NE含量均明显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IL-6水平与T0时比较,T2、T3、T4时升高,T5时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10随手术时间升高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EA组较GA组T3~T5时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可致明显的应激反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较全麻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患儿苏醒快且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参附注射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4例〈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参附组于中心静脉穿刺完成后经中心静脉泵注参附注射液1mL/kg(对照组只用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即刻、体外循环(CPB)开始时、主动脉阻断时、CPB后20min、CPB结束时及术后6h、24h抽取中心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参附组患儿转窦时间、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后即刻两组间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PB后对照组TNF—α、IL-6均升高,CPB20min时达峰值(P〈0.05),术后24h降至术前水平。参附组TNF—α在主动脉阻断时、CPB20min、CPB结束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6在CPB20min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具有缩短转窦时间和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并可抑制CPB引起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黏膜上皮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n=24)和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组(S组,n=24),采用脂多糖(10 mg/kg)单次尾静脉注射建立内毒素血症模型。M组和S组大鼠分别于建模前30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参附注射液5 ml/kg,分别在建模后2、6、12 h随机取8只收集标本。另取8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n=8)。取腹主动脉血,ELISA检测血浆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变化;取远端回肠,ELISA检测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HE染色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并行Chiu氏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M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浆i-FABP、DAO水平、肠黏膜TNF-?琢、IL-6水平升高,肠黏膜Chiu氏评分增加(P<0.05)。与M组比较,S组2 h时相点大鼠血浆i-FABP、DAO水平、肠黏膜TNF-?琢、IL-6水平降低,肠黏膜Chiu氏评分降低(P<0.05);S组6 h时相点大鼠肠黏膜TNF-?琢、IL-6水平降低(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预先给药在内毒素血症早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反应,降低大鼠血浆i-FABP和DAO水平,减少肠黏膜Chiu氏评分,减轻肠黏膜上皮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