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文章在分析系统解剖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依照《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在系统解剖学课程建设中的措施及初步成效,其中包括了课程思政、教材编写、微课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数字化教学环境和设施建设,以期为相关学科一流课程的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青春期前苯甲酸雌二醇(EB)暴露对SD大鼠睾丸发育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21 d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EB 0.1、100.0 μg/(kg·d)2个实验组(Aea和Aeb组)和1个对照组(AC组),于青春期前,即出生后第22 d(PND 22)实验组每日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的EB,共14 d,对照组仅注射溶媒(玉米油).观察各组大鼠睾丸下降时间.于青春期晚期(PND 50)、性成熟后(PND 64)和成年期(PND 130)分批处死各组大鼠,称量睾丸质量,测定大鼠血清睾酮浓度,观察睾丸形态学改变以及PND 130大鼠附睾尾精子质量.结果 AC、Aea和Aeb组睾丸下降时间分别为出生后(27.00±0.89)d、(27.50±1.05)d和(43.17±1.72)d,其中Aeb组较AC组明显延迟(P<0.01).PND 50时,与AC组比较,Aeb组血清睾酮浓度明显降低(P<0.05),单侧睾丸质量减轻(P<0.01),生精小管发育较差、生精上皮中细胞数目减少、精子发生阻滞、间质细胞发育幼稚.PND 64时,与AC组比较,Aeb组单侧皋丸质量和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与PND 50时类似,但总体较PND 50时有所改善.PND 130时,与AC组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单侧睾丸质量和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无明显差异,但Aeb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动率下降(P<0.05),a+b级精子比例降低(P<0.01).结论 青春期前小剂量EB暴露对SD大鼠睾丸发育及功能无明显影响,大剂量EB(100.0 μg/(kg·d)×14 d]暴露对大鼠睾丸发育及功能有明显的近期(PND 50和PND 64)和较远期(PND 130)毒性作用,该毒性作用随鼠龄增长而逐渐减退,其机制可能与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发育及功能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制成.BrdU标记增殖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BrdU免疫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与尾壳核和海马均有nNOS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缺血侧各脑区内,n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递增.川芎嗪处理组大脑皮层、纹状区与尾壳核nNOS表达1、3 d组比对照组同时段表达降低(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缺血再灌注1、3 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海马齿状回(DG)缺血再灌注3 d、7 d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内早期nNOS的表达,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并能促进SVZ和DG神经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室管膜下区(SVZ)和齿状回(DG)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正常不同发育时期SD大鼠脑,进行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对大鼠脑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和海马DG进行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EGFR和BrdU的共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室管膜细胞都呈EGFR阳性。侧脑室背外侧角SVZ的EGFR阳性细胞在出生前及出生后早期较多,出生30d后(P30)EGFR阳性细胞数目锐减。在P7的SVZ,90%以上的EGFR细胞与BrdU共表达。在齿状回,颗粒细胞、一些位于SGZ、分子层和门区的细胞呈EGFR阳性。在大鼠胚胎晚期和出生后1周内,EGFR表达较高。P30,P120和P365,EGFR阳性细胞数较P7大幅度减少并且减少的主要是位于SGZ、分子层和门区的细胞。此外,在P7齿状回的各层可见一些EGFR阳性细胞表达BrdU。结论:EGFR在SVZ和DG有较强表达且表达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在SVZ和DG各层可见EGFR和BrdU的细胞表达,EGFR信号途径在神经干(祖)细胞的增殖和特定类型神经元的分化及迁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17,(2):269-272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实验班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2013、2014级侯宗濂医学实验班(临床医学专业)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翻转课堂"组。传统组的40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翻转组"的40名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考试。两组期末考核成绩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珚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翻转课堂"组与传统组比较,期末考试中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题以及总成绩的分数均高于传统组,翻转组总成绩为(91.02±8.21),传统组为(85.23±11.2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翻转课堂"组满意度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解剖学实验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6.
胞二磷胆碱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胞二磷胆碱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胞二磷胆碱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周内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第15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 脑缺血对照组大鼠在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认知功能的障碍,胞二磷胆碱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与缺血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胞二磷胆碱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均大于脑缺血对照组(P〈0.01)。缺血对照组多采用边缘式和随机式搜索策略;正常对照组多采用直线式和趋向式搜索策略;胞二磷胆碱组采用趋向式和随机式搜索策略的频数较多。结论 胞二磷胆碱可以明显改善大鼠永久性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囊泡转运(vesicle transport)是大分子及颗粒性物质在细胞器间的跨膜转运方式,参与细胞多项重要的生命活动,如激素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及信息传递、天然免疫等,反式高尔基体网络(trans-Golgi network, TGN)-内体(endosome)运输作为其中一条途径,参与跨膜蛋白回收和重复利用[1]。TGN-内体运输缺陷引起的蛋白平衡紊乱和细胞功能紊乱,与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Kang QY  Liu Y  Chen XL  Zhao JJ  Zhang PB  Li J  Luo Y  Qian YH  Song TS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901-907
目的比较人视网膜祖细胞和脑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分化潜能。方法分离8-12周人胎儿神经视网膜和脑皮质、纹状体神经干细胞,进行无血清体外培养;采用光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或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在无血清和10%胎牛血清培养条件下,两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的细胞特性。结果两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均能在体外有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增殖并分化。视网膜祖细胞不但表达视网膜祖细胞标志物Pax-6,也可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成熟神经元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ap2)、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节细胞标志物Thy-1和视杆细胞标志物视紫红质(Rhodopsin);脑神经干细胞也能表达这些特异性细胞标志物。血清诱导分化时,视网膜祖细胞较难贴壁,贴壁细胞球伸出少而短的突起,单个细胞形态不清;而脑神经干细胞球易贴壁并伸出较长突起交织成网,大量细胞从细胞球中沿突起徙出,单个细胞形态清晰。结论人胎儿视网膜祖细胞和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均具有向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视网膜终末细胞分化的能力;两种干细胞在进行血清诱导分化时,细胞的贴壁、迁移能力及分化后的细胞形态均存在差异。(中华腠科杂志,2006,42:901.907)  相似文献   
9.
《西北医学教育》2017,(4):582-585
形成性评价是基于教学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教学评价方式,通过在医学本科生基础课《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引入多次不同的教学和考评方式,如灵活的考试方式、PBL案例分析、自我展示环节等,探索形成性评价过程对教师教学方案设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与评价、师生互动与交流方面的促进作用,并针对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的意义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2个班(共24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6个班为试验组(n=120),6个班为对照组(n=120)。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系统解剖学期末成绩为(72.88±16.13)分,及格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65.40±14.81)分和及格率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局部解剖学期末成绩为(75.37±17.11)分,及格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9.99±18.93)分和及格率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学生在学习积极性、课堂学习效率及多种能力的培养方面更优于对照组。结论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本科生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