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痛记忆模型大鼠ACC脑区差异蛋白,并进一步筛选与电针干预痛记忆可能相关的差异蛋白,为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通过二次角叉菜胶足跖注射建立痛记忆模型。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电针组于首次注射后5 h、1~5 d进行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仅作与电针组相同的束缚处理。分别检测3组大鼠造模前,首次注射后4 h、5 d和二次注射后4 h、72 h的机械痛阈。二次注射后第3天,大鼠处死后取ACC脑组织。以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双向电泳后经不同波长光激发扫描得到不同样品的蛋白质组图谱,经Image Master2D 6. 0软件进行分析后,筛选相差在1. 5倍以上的蛋白作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进行质谱鉴定。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二次未注射角叉菜胶足跖痛阈显著下降(P 0. 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二次未注射角叉菜胶足跖痛阈显著上升(P 0. 05)。2)经蛋白质组学分析共筛选出18个差异蛋白质。其中模型组有明显差异者有11个,4个表达呈现下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α-1A链、DAB2相互作用蛋白、NADH脱氢酶的辅酶黄素蛋白2、转凝蛋白-3; 7个表达呈现上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β-3链、肌动蛋白1、磷酸甘油酸激酶1、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蛋白、肌动蛋白2、细胞色素c氧化酶6A1亚基、泛素40S核糖体蛋白S27a。与空白组比较,电针组有明显差异者有15个,3个表达呈现下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α-1C链、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NADH脱氢酶的辅酶黄素蛋白2; 12个表达呈现上调,分别为微管蛋白β-2A链、微管蛋白β-3链、肌动蛋白1、乌头酸水合酶、丙酮酸激酶同工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磷酸甘油酸激酶1、Ras相关Rab-19蛋白、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蛋白、肌动蛋白2、细胞色素c氧化酶6A1亚基、泛素40S核糖体蛋白S27a。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后呈现明显差异的有8个差异蛋白,2个呈现下调,分别是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肌动蛋白2。6个呈现上调,分别是微管蛋白α-1A链、微管蛋白β-2A链、DAB2相互作用蛋白、乌头酸水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Ras相关Rab-19蛋白。结论:经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有11个差异蛋白参与痛记忆的唤醒过程;有8个差异蛋白参与电针干预痛记忆的过程。提示电针对痛记忆的干预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骨架蛋白,进而抑制神经突触可塑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方芳  邵晓梅  沈醉  孙晶  方剑乔 《解剖学报》2014,45(5):610-615
目的探讨痛相关情绪模型大鼠前扣带皮层(AC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分布特点。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进行右侧腰5脊神经结扎制做模型。采用右后足跖机械痛阈检测观察行为变化,旷场实验和高架O迷宫实验检测痛相关情绪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同侧前扣带皮层前囟前3.2、2.7及2.2mm 3个水平p-ERK表达。结果大鼠经神经病理痛模型制做成功后机械痛阈显著下降,焦虑样行为产生。前扣带皮层前囟前3.2、2.7及2.2mm水平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11.89±2.57、32±4.67和17.56±2.04。对照组相应的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12.44±2.16、10±0.87和10.11±1.36。除前囟前3.2mm水平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他两个水平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能诱发大鼠焦虑情绪的产生及ACC脑区pERK的表达增高,这种变化可能主要与ACC脑区前囟前2.7及2.2mm水平p-ERK的变化相关,而与前囟前3.2mm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FA致炎性痛模型大鼠的情绪反应,探讨前扣带皮层(ACC)磷酸激酶Czeta(PKCzeta)与炎性痛大鼠情绪反应的关系。方法 24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足底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动态观察各组大鼠造模前(base)、造模后3、7、14、21和28 d的体重和痛阈变化;观察造模后14、21、28 d所有大鼠在高架O迷宫中的总运动距离、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观察造模后14、29 d所有大鼠在旷场中的总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进入次数和中央象限停留时间。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造模后14 d和29 d健侧和患侧ACC区域PKCzeta蛋白表达。结果 各个时间点两组大鼠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前,两组大鼠痛阈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模后1 d,模型对照组大鼠痛阈显著降低(P<0.05),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于模后28 d开放臂运动距离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于模后29 d中央象限运动距离和中央象限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造模后29 d,模型对照组大鼠患侧ACC区域PKCzeta蛋白表达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开放臂运动距离、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中央象限运动距离、中央象限进入次数与患侧PKCzeta蛋白表达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可出现异常情绪行为;慢性炎性痛情绪样行为可能与ACC区域PKCzeta的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频电针干预神经病理痛维持期脊髓背角(SCDH)蛋白激酶A(PKA)、辣椒素受体(TRPV1)通路的调控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4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方法建立神经病理痛模型。电针干预取术侧足三里、昆仑穴,频率2Hz,每日1次,连续干预14d。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缩足阈值(PWT)、SCDH PKA和TRPV1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 结果 SNI模型大鼠术侧PWT下降(P<0.01),术侧SCDH PKA、TRPV1、CGRP、SP水平均上调(P<0.05);2Hz电针可提高SNI模型大鼠PWT(P<0.01),降低术侧SCDH PKA、TRPV1、CGRP、SP水平(P<0.05)。 结论 低频电针能改善神经病理痛,可能与其下调SCDH PKA-TRPV1通路以及CGRP、SP痛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一种改良方法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对造模后大鼠出现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即关节局部炎症和疼痛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验证吲哚美辛是否能够对该模型大鼠发挥有效镇痛作用。方法:实验一:把24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n=6)。模型组大鼠左踝后侧沿跟腱内侧以30~40°方向穿刺关节腔,注射1.25 mg/50μl尿酸钠,制备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照组则以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对两组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的2 h,4 h,8 h,24 h和48 h踝关节肿胀程度测量,进一步利用动物行为学方法对大鼠疼痛行为学指标进行检测,包括自发性疼痛行为评分、机械缩爪阈值和热痛敏潜伏期。实验二: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n=6),造模后24 h对其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实验三:把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n=6)。模型成功建立后,进一步利用行为学方法观察腹腔注射吲哚美辛后对模型大鼠4 h,8 h,24 h机械缩爪阈值的影响。结果:实验一:利用改良法造模2 h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踝关节开始出现明显肿胀,模型组踝关节肿胀情况可持续48 h以上。造模2 h后,模型组大鼠开始出现自发性疼痛行为,并且机械缩爪阈值开始出现显著降低(P<0.05)。造模4 h后,热痛敏潜伏期也开始出现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上述各项疼痛指标一直持续到模型建立后的第24 h(P<0.01)。实验二: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相比对照组出现广泛炎性细胞浸润。实验三:吲哚美辛可以有效缓解该模型大鼠机械痛过敏情况(P<0.05)。结论:采用该改良方法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可引发大鼠出现明显关节炎症及疼痛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表现的主要临床症状。并且非甾体抗炎药对该模型可发挥显著镇痛作用。因此提示这一方法可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制备,并用于镇痛药物的筛选,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研究左旋奥拉西坦对动物记忆障碍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左旋奥拉西坦高剂量(0.96 g/kg)、左旋奥拉西坦中剂量(0.48 g/kg)和左旋奥拉西坦低剂量(0.24 g/kg)组。采用跳台实验和Y-电迷宫实验研究左旋奥拉西坦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所致小鼠记忆巩固障碍和乙醇所致小鼠记忆再现障碍的影响,并用试剂盒检测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跳台实验结果显示,左旋奥拉西坦高、中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反应时间、错误次数均显著性降低,逃避潜伏期显著性延长。Y-电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左旋奥拉西坦高、中剂量均显著性缩短小鼠的潜伏期,提高正确次数,显著提高小鼠学习记忆保持能力。与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组相比,左旋奥拉西坦高、中剂量组可显著性升高小鼠脑组织中ACh的含量,降低脑组织中AChE活性。提示左旋奥拉西坦可以改善记忆损伤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脑内ACh的含量和降低脑内AChE活性,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行不同目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水平控制性降压时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肾脏血流的干预效应。方法 4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50%对照组、40%对照组、30%对照组、50%实验组、40%实验组、30%实验组,每组6只。单纯全麻组不行控制性降压,其余组分别行控制性降压至目标MAP水平并维持60min。实验组在动物生理状态稳定后开始至维持目标MAP60min期间给予TEAS,刺激穴位为双侧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曲池(LI11),强度(4±1)mA,频率2/100 Hz。采用激光多普勒组织血流仪监测不同水平相应时间点肾脏表面血流变化。结果 在控压开始至血压下降至目标MAP水平,30%对照组肾脏血流显著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及本组基础水平(P<0.05),而30%实验组在此阶段无明显变化;在血压维持阶段,50%、40%、30%对照组及30%实验组肾脏血流明显低于同期单纯全麻组(P<0.05),而50%、40%实验组肾脏血流无明显改变;至血压回升结束,50%对照组、50%实验组、40%实验组肾脏血流回复至基础水平(P>0.05),而40%对照组、30%对照组、30%实验组未回复至基础水平(P<0.05)。结论 复合药物全麻行控制性降压能够有效改善术中肾脏血液供应,从而可能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痛感觉及其所诱发情绪的干预效应及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和初级体感皮层后肢区域(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Hindlimb Region,S1HL)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大鼠模型。痛感觉部分:将3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1)、模型组(n=13)、电针组(n=14),在造模前1 d、模后3 d、6 d、9 d检测大鼠患足机械缩足阈(PWTs)的变化;痛情绪部分: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21)、模型组(n=21)、电针组(n=20)进行条件性位置厌恶实验(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通过自由跑动(15 min),剔除不符合条件的大鼠,造模前1 d进行条件化前训练(45 min),模后2 h和第2天进行条件化训练(45 min),模后第3天、9天进行检测(15 min)。两部分电针组大鼠均在造模后3 d~9 d进行电针干预,选取双侧"后三里"穴,刺激参数:2/100 Hz疏密波,初始电流强度1 m A,后每10 min增加0. 5 m A,共30 min,1次/d,造模后第10天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法(IF)和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ACC、S1HL的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PWTs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天、第6天、第9天,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PWTs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 0. 01),第9天电针组PWTs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0. 01)。CPA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第3天,模型组和电针组CPA score值(大鼠在条件箱停留时间差,Pre-post)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 01),造模后第9天,模型组CPA score值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 0. 01),电针组CPA score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 01)。与造模后第3比较,造模后第9天模型组CPA score值显著增加(P 0. 01),电针组显著降低(P 0. 05)。IF检测结果显示,在左侧S1HL,模型组p-ERK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空白组和电针组有上升趋势,在右侧S1HL和双侧ACC,模型组p-ERK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较空白组和电针组均显著升高(P 0. 01)。WB结果显示,在双侧S1HL,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左侧S1HL,电针组p-ERK1/2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5),在右侧S1HL,电针组p-ERK2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5),在双侧ACC区,模型组p-ERK1/2蛋白水平较空白组有上升趋势,电针组p-ERK1/2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有下降趋势。结论:电针可提高CFA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并缓解CFA大鼠厌恶情绪;该效应可能与其下调右侧S1HL中p-ERK表达水平和下调双侧ACC的p-ERK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优效电针干预对炎性痛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部分:1) 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FA组、100 Hz组和假电针组; 2) 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SNI组、SNI组、2 Hz组和假电针组。通过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炎性痛模型;通过结扎并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后远端,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于造模后1 d,100 Hz或2 Hz电针足三里、昆仑穴,持续干预3 d。采用up and down方法检测机械缩足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侧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FA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CFA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CFA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2)与假SNI组比较,SNI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SNI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SNI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结论:100 Hz电针可有效干预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阈,2 Hz电针可有效干预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缩足阈;其镇痛作用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痛行为的影响,探讨电针抗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胫骨内接种MRMT-1乳腺癌细胞(3×10~4个)诱发骨癌痛,联合腹腔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kg~(-1)·d~(-1),分两次注射,连续注射11d)建立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模型。第1部分:23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骨癌痛组(n=9)、吗啡耐受组(n=8)。第2部分:61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1)、骨癌痛组(n=11)、吗啡耐受组(n=13)、电针组(n=13)和假电针组(n=13)。成功诱导吗啡耐受后1d(接种癌细胞后第22天)电针,于每日第1次吗啡腹腔注射后即刻电针,穴位选用双侧"足三里"和"昆仑",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d。于癌细胞接种前和接种后10、11、21、22、24、26和28d时检测大鼠患侧机械缩足阈(PWTs);胫骨X线及HE染色观察胫骨组织形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大鼠蓝斑核(LC)内μ阿片受体(MOR)、Rab5阳性细胞表达及其共表达情况。结果:癌细胞接种后10d,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大鼠PWTs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接种后21d(即吗啡持续注射后11d),4组大鼠PWTs均显著低于同期假手术组(P0.01);接种后22~28d(即电针1~7d),电针组大鼠患侧PWTs显著高于同期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P0.01)。X线结果显示骨癌痛大鼠左侧胫骨近端上1/3处骨皮质破坏,呈不连续状,且局部软组织可见明显肿胀。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胫骨结构完整,骨髓腔内未见MRMT-1癌细胞;骨癌痛组和吗啡耐受组骨髓腔内见大量MRMT-1癌细胞。IHC结果显示: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大鼠LC内MOR、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吗啡耐受组大鼠LC内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低于同期骨癌痛组(P0.05);电针组大鼠LC内MOR、Rab5阳性细胞率及MOR~+/Rab5~+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同期骨癌痛组、吗啡耐受组和假电针组(P0.01)。结论:电针可缓解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的机械痛阈,部分翻转吗啡耐受现象;该效应可能与其提高大鼠LC内MOR表达、促进MOR内吞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