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疗情况间的关系.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62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活动性发热患者729例,非发热患者1033例,通过对照研究,发热组入院年龄、是否初治、光敏感、浆膜炎、神经精神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血清肌酐、补体C3、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既往治疗与非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异常[比值比(OR)=1.396,95%可信区间(CI)1.114~1.711,P=0.004]、CRP (OR=1.005,95%CI 1.002~1.009,P=0.002)、ALT( OR=1.003,95%CI 1.001 ~1.005,P=0.005)、血清肌酐(OR=0.997,95%CI 0.995~0.999,P=0.007)、血红蛋白(OR=0.986,95%CI0.981~0.992,P=0.000)、入院年龄(OR=0.984,95%CI 0.974~0.993,P=0.001)及环磷酰胺应用比例(OR=0.557,95%CI 0.382~0.813,P=0.002)与SLE 患者发热相关.结论 发热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白细胞下降、CRP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入院年龄轻为SLE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危险因素,而肾累及、环磷酰胺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艳 《光明中医》2016,(5):732-734
目的探讨对大偻患者实施中药湿热敷的方法。方法对30例男性大偻患者进行辨证施护,采取中药湿热敷外敷疼痛关节,并沿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生活起居、情志、膳食要点、关节疼痛、功能锻炼、疾病知识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结论中药湿热敷治疗大偻,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与疗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症状与中、西药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413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9例和西药治疗组20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方案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的18项常见症状.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20, ACR20)进行判断.数据分析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和夜尿增多症状与治疗12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疼痛和关节压痛症状与疗效呈正相关,夜尿增多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发热和小便黄浊症状与治疗24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发热与疗效呈正相关,小便黄浊则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关节压痛、口渴和眩晕症状与治疗12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口渴与疗效呈正相关,眩晕则呈负相关;关节压痛、肢体困重症状与治疗24周的疗效相关,其中关节压痛与疗效呈正相关,肢体困重则呈负相关.将回归分析结果中显示的相关性症状列入治疗的适应证,分析后的结果表明:中、西药治疗组的疗效均有所提高.结论:中、西药治疗RA的疗效与一些症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加强症状对疗效影响的研究,将症状纳入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5.
王敏  韩善夯 《医疗装备》2016,(4):201-202
总结雷公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特别阐述了雷公藤多甙片、雷公藤复方、雷公藤药酒、雷公藤膏药的临床研究进展;同时,也探讨了雷公藤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其在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前列腺素、皮质激素和毛细血管方面的作用表现。  相似文献   
6.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近年来,细胞因子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引起了关注。Th1/Th2失衡抑制免疫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内累积大量免疫原性核小体,刺激T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加重自身免疫反应。Th17/Treg失衡可能诱发或加剧SS的发生发展。B细胞反应性增生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局部组织炎症损伤。SS患者唾液腺及血清中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均较高,并与炎症活动及损害程度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SS炎性细胞迁移至病灶腺体及促进异位生发中心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检索雷公藤多苷片(glucoside tripterygium total,GTT)致肝损伤及其增效减毒的相关文献,探讨GTT使用剂量和时间与肝损伤发生的相关性。归纳具有保肝作用的单体或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GTT与这些药物相互作用机制。讨论GTT的肝损伤机理和增效减毒机理,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应用GTT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许满秀  钱先 《河北中医》2014,(4):541-54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 )是自身免疫介导以免疫性炎症损伤为特点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本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难愈。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以本虚、瘀毒为主,血瘀贯穿疾病始终。兹就SLE的中医血瘀证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谢榆  鲁璐 《江苏中医药》2020,52(7):21-23
汪悦教授认为麻黄辛温走散,通脉镇痛效冠诸药之首,凡风湿痹病出现疼痛者皆宜用之,无问寒热虚实。临证不敢使用麻黄,主要在于不能合理掌握麻黄的禁忌证。用好麻黄的关键在于合理规避禁忌证,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失眠等患者均需慎用,而"热证""虚证"并非麻黄禁忌。应用麻黄还需严格辨证论治,首辨虚实,次辨寒热,兼辨风寒湿痰瘀之盛衰,同时还需兼顾患者体质情况,调整起手剂量,以期安全、高效。临证只有衷中参西、古今结合,掌握麻黄适应证与禁忌证,才能克服恐惧,敢用并用好这味良药。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方法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证候疾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397例确诊为活动期RA的病例来自9个临床中心,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203例和西药治疗组194例。西药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药,中药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和辨证用药。治疗前后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和西医疾病诊查指标,治疗效果用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the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20,ACR20)判断,抽取患者初诊时的信息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在SAS8.2上实施。通过单因素探索性分析,计算疗效与变量的比数比,以P<0.2作为入选模型的标准;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疗效为分层变量,随机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占75%)和验证集(占25%),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数据分析模型中,中药治疗组共纳入18个变量,西药治疗组纳入24个变量。中药治疗组中,晨僵、关节肿胀数、免疫球蛋白M、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关节疼痛等与疗效正相关,病程和夜尿多与疗效呈负相关。西药治疗组中,血沉、腰膝酸软、苔白、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和关节肿胀等与疗效呈正相关,苔黄、舌红、白细胞检测与疗效呈负相关。在随机选取的验证集患者中,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作用表现为:RA中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90%;RA西药治疗方案使用中,可预测20%患者有效率达到100%。结论:根据证候疾病信息与中西医疗法疗效的临床数据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显示证病信息对疗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