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30篇
  免费   3009篇
  国内免费   804篇
耳鼻咽喉   96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80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2534篇
内科学   1133篇
皮肤病学   196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2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236篇
综合类   8732篇
预防医学   1369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2873篇
  23篇
中国医学   22208篇
肿瘤学   242篇
  2024年   383篇
  2023年   1202篇
  2022年   916篇
  2021年   1617篇
  2020年   1367篇
  2019年   1919篇
  2018年   2097篇
  2017年   1212篇
  2016年   1184篇
  2015年   1151篇
  2014年   1829篇
  2013年   1865篇
  2012年   2622篇
  2011年   2678篇
  2010年   2353篇
  2009年   2316篇
  2008年   2074篇
  2007年   2001篇
  2006年   2132篇
  2005年   1900篇
  2004年   1550篇
  2003年   1200篇
  2002年   1085篇
  2001年   1031篇
  2000年   778篇
  1999年   555篇
  1998年   447篇
  1997年   270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97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鉴定与丹参酮合成相关转录因子AP2/ERF家族中SmERF108转录因子,并分析转录因子SmERF108的靶基因。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平台如NCBI、PFAM等分析SmERF108的序列特征;MEGA-X软件用于构建SmERF108与不同功能转录因子的系统进化树;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法鉴定SmERF10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对SmERF108基因在丹参不同器官和组织差异表达进行检测;利用酵母体系对SmERF108的转录激活活性进行探究并用酵母单杂技术确定其靶基因。结果 SmERF108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属于ERF-B3亚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SmERF108与丹参中SmERF128、青蒿中AaERF2亲缘关系较近且保守基序分布一致;亚细胞定位显示SmERF10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mERF108基因在周皮中表达最高,且呈现周皮(R1)>韧皮部(R2)>木质部(R3)的规律;酵母自激活验证SmERF108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同时酵母单杂交确认其能与关键酶基因SmCPS1启动子结合。结论 鉴定到丹参中一个新转录因子SmERF108,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预测与丹参酮合成相关,分子互作初步证实靶基因为SmCPS1二萜环化酶。  相似文献   
2.
卵巢低反应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兼肝郁气滞、脾虚胃弱。临证治疗注重既往病史,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治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循卵巢周期调治,卵泡期重在补肾滋阴,黄体期注重补肾助阳,兼健脾疏肝,调和气血。灵活运用基础体温、阴超实时监测卵泡、内膜情况,及时调治,积极试孕。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骨伤科疾病中药用药聚集现象,探索中医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骨伤科门诊处方600张,符合纳入标准587张,用Excel统计各味中药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运用SPSS 21.0软件对频数前3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入选处方男女患者比例1∶1.34,年龄介于15~86岁,平均年龄为(45.28±5.69)岁;中药频数统计前30位中药药性以温(微温)性最多,药味以甘(淡)味最多,归经以肝(胆)经最多,药物类别以补虚药最多。前30位高频中药聚类最优结果分为3类:祛风湿类、补虚类、活血化瘀类。结论:骨伤科中药用药以补虚类最多,与发病人群中老年人占比高相关,且四气五味归经情况与该研究相符。骨伤科常用药以这3类为主,本研究中也发现清热药为高频中药,应与岭南湿热气候相关,临床用药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新工艺温通膏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新工艺温通膏的稳定性。方法:对新工艺温通膏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其性状、薄层鉴别、含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标准。结论:包装下的新工艺温通膏制剂质量基本稳定,包装材料适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针刺同一处穴位的基础上,观察肩三针使用不同针刺深度对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7年10月~2018年9月符合入选标准60例患者,按排除标准筛选后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的针刺深度分别为40mm、25mm、15mm,对比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疼痛症状和活动度,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完成4周治疗后,三组的疗效评价分析均可评估为治疗起效,视觉模拟(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Melle)评分都出现显著的降低(P0.05);与B、C组对比,A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A组治疗痊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VAS评分相对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Melle评分降低明显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三针对肩周炎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进针深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是20世纪50、60年代"献方运动"的产物;按临床各科编撰,条理清晰,理法俱全;邓铁涛、罗元恺、陶葆荪、何汝湛、李仲守、黎炳南、沈炎南、刘赤选等当代岭南名老中医的献方,占教职工献方的66. 6%,所有献方标明用量、煎药法、服用法、主治,一些献方还说明出处与运用经验;传染病献方较多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部分献方至今仍被运用于临床;广州中医学院教职工献方属献方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唐梓桐  陈为 《中医药导报》2019,25(19):140-141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治疗高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患者2例。2例患者分别辨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证和肝脾不和,肝郁脾虚证,分别运用酸枣仁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和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说明中医药辨证治疗垂体微腺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如:口服药物并配合理疗仪与治疗袜。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本方法,中医以健脾活血为主,西医以降低血液黏度并配合理疗仪与弹力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患侧小腿周径、大腿周径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全血还原黏度(与对照组相比,高切),红细胞沉降率和全血粘度(高切)显着改善。实验组术后满意度(76.67%)优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60.00%)(P0.05)。结论与传统西医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得气、选穴、补泻三个方面总结《标幽赋》体现的窦汉卿针灸理论:(1)针刺得气方有疗效,未得气则根据机体状态、病症属性、输穴部位、四时阴阳选择静留针法或动留针法候气,医患双方守神利于得气;(2)窦汉卿临床选穴精当,擅用特定穴,开八脉交会穴应用之先河,重用五腧穴,选穴配穴方法多样,如俞募配穴、原络配穴、远道取穴、缪刺法等,推崇按时取穴,如子午流注法和灵龟八法;(3)以补虚泻实为原则,认为补泻应依从输穴开阖次序,遵循日月消长,顺应四时阴阳,重视手指补泻,并首次详细描述手指补泻具体操作。窦汉卿针灸理论传承内难之精义,启发后世之医家,是针灸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