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设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杀基因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肿瘤治疗新措施。但如何有效提高疗效是目前仍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由于免疫机制在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中的重要作用,激活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自杀基因抗肿瘤作用的炎症免疫微环境,是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的主要策略。中医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将自杀基因疗法与中医中药联合应用,有可能起到提高肿瘤自杀基因疗法疗效,防止肿瘤复发的作用。提出了自杀基因联合中医药疗法治疗肿瘤的新设想,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穴位敷贴对哮喘豚鼠引喘潜伏期及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从微观病理探讨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案 ,以自制敷贴方敷贴实验性哮喘模型颈背“穴位”。敷贴方由麻黄、细辛、甘遂、延胡、附片、防风、五味子、白芥子组成。【结果】从第 6天开始 ,贴药组点头呼吸的潜伏时间明显延长 ,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从第 9天始穴位敷贴组豚鼠发生点头呼吸的频度明显减少 ,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且贴药组有降低豚鼠炎性渗出及嗜酸性粒细胞数的作用 (与哮喘组比均P <0 .0 5)。【结论】提示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可能是通过延长哮喘发作的潜伏期 ,减小哮喘发作的频度 ,减少肺组织水肿、渗出 ,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肺系局部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胃祺 号方对大鼠胃窦 5 -羟色胺 (5 - HT)、乙酰胆碱酯酶 (ACh E)含量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胃祺 号方组、木香顺气丸组、西沙必利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每组 8只。采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模型 ,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胃窦 5 - HT的含量 ,化学比色法测定胃窦 ACh E的含量。结果 :胃祺 号方组胃窦 5 - HT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上升 (P <0 .0 1) ,且优于木香顺气丸组 (P <0 .0 5 ) ;同时 ,胃窦ACh E的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 1) ,优于西沙必利组 (P <0 .0 5 )。而且胃窦 5 - HT含量与 ACh E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胃祺 号方能提高胃窦 5 - HT的含量 ,降低胃窦 ACh E的含量 ,可能是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素钠对大鼠肝癌细胞及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影响。方法:丹参素钠与丙氧鸟苷(GCV)分别或共同作用于大鼠肝癌CBRH7919的tk-细胞,以及含5%tk 细胞的tk 和tk-混合细胞,MTT检测各组存活率,两两比较各组存活率的差异,用q值分析药物与自杀基因系统联合的相互作用是否为协同性。结果:丹参素钠12.5、25、50、100 mg/L作用于CBRH 7919细胞72h存活率分别为87.8±12.4%、46.0±6.4%、20.2±4.6%、8.9±1.2%;IC50为24mg/L。10mg/L和50mg/L组的丹参素钠联合5%tk /GCV组的细胞存活率比单纯丹参素钠或单纯自杀基因组明显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值均>1.15。结论:丹参素钠有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并能协同性增强tk/GCV系统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D1对胃腺癌细胞株低分化维持作用.方法:检索国内外关于ID1基因功能研究进展、维甲酸受体与ID1基因的潜在相互作用及维甲酸受体通路研究进展.结果:体内外实验表明维甲酸等对胃低分化腺癌具有显著的分化诱导作用,但分化诱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ID1基因潜在对胃癌细胞分化调节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同时极有可能同时参与了维甲酸受体分化调节信号转导方面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何彦丽  苏俊芳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4):47-48,F003,6
树突状细胞 (DC)的发现和研究进展为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阐述了DC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反应、肿瘤宿主DC表型改变与肿瘤免疫抑制、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以及从DC探讨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仙鱼汤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50只,腋窝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株复制肺癌模型,接种24 h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剂量为20 mg·kg-1·d-1),仙鱼汤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65、0.85、0.44 g·kg-1·d-1);14 d后检测各组小鼠瘤体质量、抑瘤率、脾脏与胸腺指教、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仙鱼汤中、高剂量组可减轻瘤体质量,升高脾脏与胸腺指数.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仙鱼汤低剂量组可降低血清IL-6含量(P<0.05);抑瘤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高.[结论]仙鱼汤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自身免疫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的膜损伤与膜修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华  董传仁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0):1110-1112
生物膜是由多种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离子组成的超分子体系,它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结构基础。膜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主要起结构作用,并可通过其流动性和极性作用调节蛋白质功能。膜脂主要由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组成,而磷脂在生物膜,尤其是在动物膜体系中的含量较高。膜...  相似文献   
9.
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DNA作用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目的:揭示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机理。方法:用莪术油进行2次抑制小鼠肝癌HepA实验,用病理细胞图像分析仅分析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莪术油对小鼠肝癌HepA的抑瘤率分别为51.85%和51.1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莪术油能降低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DNA光密度值(249.28±70.53∶430.23±160.06,P<0.005)、核面积(623.48±227.65∶1073.29±100.99μm~2,P<0.005)及DNA指数(2.376±0.672∶4.481±0.706,P<0.001),同时能提高肝癌细胞中二倍体细胞的比例(29.00±9.345∶2.97±5.69%,P<0.001)及降低超五倍体细胞比例(30.04±15.10%∶70.89±14.94%,P<0.001)。结论:莪术油具抗肝癌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有及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药物预适应方法进行干细胞诱导已有报道,本实验观察中药参三七皂苷Rg1对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05在南京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8只。参三七皂苷Rg18mg,批号20021017,由云南省长春花生物制剂公司提供,加入不含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液10mL,调配成10-4mol/L溶液,4℃保存。5-氮胞苷(Sigma公司,批号021209)。②实验方法: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立4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后进行无血清处理,每3d换液1次;5-氮胞苷单用组单纯以10μmol/L的5-氮胞苷进行处理,其终浓度为1×10-8moL/L,连续诱导15d;5-氮胞苷 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组分别加入0.1,1μmol/L参三七皂苷Rg1培养液处理24h,再各以10μmol/L的5-氮胞苷进行诱导,其终浓度为1×10-8moL/L,连续诱导15d。③实验评估: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生长曲线并计算群体倍增时间。观察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学特征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表面积变化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①5-氮胞苷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形态学特征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骨髓间质干细胞胞体逐渐增大并伸出细长突起,在突起末端出现分支,部分相邻细胞的突起连接成网,形态学上表现出向心肌细胞方向转化的特征。其超微结构呈梭形,有明显的肌丝,细胞核呈单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间质干细胞形似心肌细胞。②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对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与5-氮胞苷单用组比较,5-氮胞苷 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组从第3天开始细胞数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曲线均无明显的生长平台期,达到高峰后细胞数开始减少。③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对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积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积比较,5-氮胞苷单用组明显降低,0.1,1μmol/L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则能显著升高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积(P<0.01)。④参三七皂苷Rg1对5-氮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氮胞苷诱导4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游离Ca2 相对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t=6.72,P<0.01),且5-氮胞苷 1μmol/L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组升高幅度大于5-氮胞苷单用组(t=3.13,P<0.05)。结论:①参三七皂苷Rg1预适应在体外可显著刺激5-氮胞苷诱导的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转化和增殖,改善细胞形态,刺激细胞内钙离子增加。②参三七皂苷Rg1与5-氮胞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