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基于LC-MS脂质组学探讨健脾利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利湿方组3组, 每组6只, 采用60%高脂饲料饲喂12周诱导NAFLD模型, 同时进行给药干预。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及病理切片进行药效学评估, LC-MS脂质组学检测小鼠肝脏组织脂质变化。  结果  健脾利湿方改善了HFD诱导的体质量增加, HE、油红染色显示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可恢复葡萄糖代谢水平。其次, 降低了肝脏Fasn、CD36、SCD1、Srebp1c的mRNA水平(P < 0.05, P < 0.01,P < 0.001);此外, 脂质组学研究发现, 健脾利湿方对肝脏脂质组成存在调控作用。  结论  健脾利湿方具有降低体质量、调节血糖、保护肝脏的作用, 脂质组学研究表明对肝脏脂质组成的调控可能是健脾利湿方治疗NAFLD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证候实质。方法收集20例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婴儿。采用超高效液相-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技术对这些受试者的血浆及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研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对这些代谢数据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共检测到1 076个血浆代谢物和414个尿液代谢物。最终共鉴定出22个血浆代谢物和7个尿液代谢物,涉及鞘脂、甘油磷脂、组氨酸、甘油酯和脂肪酸代谢,其中鞘磷脂和甘油三酯可作为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结论代谢物和生物标志物的确认为探讨HCMV肝炎湿热内蕴证的证候实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2):434-435
玉屏风散是中医扶正固本的经典方剂,应用广泛。拟从小儿汗证、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过敏性疾病等方面,综述玉屏风散加味及其制剂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实验验证探讨黄龙止咳颗粒治疗哮喘的作用靶点及潜在机制。  方法  借助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黄龙止咳颗粒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哮喘的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和潜在靶点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构建哮喘小鼠模型, 通过病理染色, ELISA检测, qPCR及Western blot来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  结果  共获得黄龙止咳颗粒中175种活性成分、1 026个药物靶点, 哮喘900个疾病靶点, 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53个, 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1 967个, 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包括TNF信号通路在内的共计84条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表明, 黄龙止咳颗粒能有效改善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 并通过影响TNF信号通路从而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  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黄龙止咳颗粒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为临床用药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运合剂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黄水煎液制作小鼠脾虚泄泻模型,给予温运合剂进行治疗,观察小鼠的体质量、腹泻指数、肠道病理学检查变化情况,并测定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结果温运合剂有明显止泻作用,可显著改善脾虚泄泻所致的体质量减少,减轻肠黏膜损伤,还可以显著提高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结论温运合剂可修复肠道黏膜,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发挥其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小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观察消风宣窍汤对AR异常代谢物的调节作用,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究消风宣窍汤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孟鲁司特组和消风宣窍汤组,以卵蛋白腹腔注射进行致敏,局部鼻黏膜激发的方法建立BALB/c小鼠AR模型,孟鲁司特组和消风宣窍汤组分别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和消风宣窍汤,每天2次,连续7d,各组分别于给药最后1天采集尿液样本。采用基于UPLC/LTQ-Orbitrap-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各组代谢物的变化,分析药物的干预机制。结果 AR引起小鼠体内酸类、胺类等多种代谢物紊乱。消风宣窍汤主要调控了其中14种异常代谢物的水平,对AR小鼠的干预效果良好。结论 AR小鼠尿液中多个小分子偏离正常状态,消风宣窍汤主要通过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N-甲基烟酸、S-腺苷甲硫氨酸(SAMe)、吲哚-2-羧酸(I2CA)、6-氨基己酸(EACA)、咪唑乙酸、1-甲基-4-吡啶-5-羧酰胺(M4PY)的上调和1-甲基组胺的下调,改善组氨酸代谢和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以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患儿的血清代谢指纹图谱,探讨中医证候的组学代谢物研究方法。方法?30例风寒郁肺证患儿、30例健康儿童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通过在线分析平台XCMS Online预处理、NIST数据库和已有标准品进行验证、MetaboAnalyst确定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结果?有机酸、氨基酸、脂类等差异性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确定,能够良好区分风寒郁肺证与健康儿童组。与健康儿童相比,风寒郁肺证患儿血清中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牛磺酸、赖氨酸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上调;氨基丁酸、乙醇酸、甘油、1-棕榈酸单甘油酯、胆固醇、葡萄糖等下调,主要涉及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代谢、氨酰tRNA合成和赖氨酸降解等5条代谢通路异常。结论?病毒性肺炎风寒郁肺证存在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这可能与病毒感染导致的机体的多个能量代谢通路相关;代谢组学可为类似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mass spectrometer,GC-MS/MS)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痰热阻肺证、非痰热阻肺证尿液代谢物,进行中医证候学标记物研究。方法收集44例哮喘发作期痰热阻肺证、非痰热阻肺证患儿及29名健康小儿的尿液进行GC-MS/MS检测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判别分析图谱,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筛选,确定组间差异性代谢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分析确定异常代谢通路。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哮喘发作期患儿尿中肌醇、尿酸、硬脂酸等14种物质含量下降,氨基丙二酸含量升高(均P0.05),主要涉及赖氨酸降解、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与哮喘发作期非痰热阻肺组患儿比较,痰热阻肺组患儿尿中草酸、L-苏氨酸、嘧啶等9种物质的含量下降(P0.05),主要涉及戊糖磷酸途径,肌醇磷酸代谢等4条代谢通路。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与健康小儿尿液代谢物具有差异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不同证型间存在代谢标记物与代谢通路基础。  相似文献   
9.
钱文娟  杨瑞  谢彤  姚卫峰  康安  狄留庆  单进军 《中草药》2018,49(10):2258-2264
目的筛选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组织中疾病相关差异性代谢物,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肺炎小鼠代谢物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蒲地蓝组和利巴韦林组(n=10),以H1N1病毒尿囊液滴鼻造模。蒲地蓝组和利巴韦林组小鼠每日ig给药1次,连续用药6 d,末次给药后2 h处死并收集肺组织样本。采用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肺组织样本中代谢物的变化,综合P0.05、VIP1.0、Fold Change1.5条件筛选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疾病生物标志物。通过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初步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结果 H1N1病毒感染导致小鼠肺部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的肺炎,多种代谢物代谢紊乱,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及利巴韦林均能改善肺炎症状,并对多种代谢物起到回调作用。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内14个代谢物及12条相关代谢通路发挥治疗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桔梗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 (Jacq.) A. DC的干燥根,主要含有皂苷、黄酮、多糖、甾醇和脂肪酸等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祛痰止咳、抗炎、抗肿瘤、降血糖、抗肥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从桔梗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体内过程、毒性及溶血性和质量标准等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桔梗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