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8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65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288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1篇
  3篇
中国医学   1754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96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2019,(8)
本文以"水蛭"为关键词,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检索,共获取3 033条医案,系统分析了水蛭治法与临床主要适应证,同时基于已有批准文号制剂,归纳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现状。结果发现,水蛭在传统医案或现代中成药中临床疗效的发挥大多均基于其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结合中医古籍、医家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认为黄芪的症靶为肢体活动不利、肌肉无力、疮毒内陷、脏器下垂、肢体麻木等,标靶为尿蛋白升高、血糖不稳、白细胞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等;此外,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可调节免疫功能,并且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等具有一定治疗作用。黄芪的综合毒性试验显示其无明显长期毒性和急性毒性,《中国药典》规定黄芪用量为9~30 g,临床内服多应用9~120 g,最大可至500 g。临床应结合症靶、标靶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经史及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藿香类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栽培、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考证,可为含藿香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本草考证分析可知,历代本草多以“藿香”为正名,所用主流基原均为Pogostemon cablin,为区别于明代以来我国民间习用的同科另一种植物土藿香Agastache rugosa及推崇道地产区而有“广藿香”之名;广藿香原产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早期因作香料经广东等地传入我国,宋代以来便已在我国南方引种成功;药用部位多为其干燥地上部分,亦有将其叶、梗分开单独使用;历代推崇的道地产区为广东,现广东广州、肇庆、湛江和海南省多有栽培,以石牌所产最为知名;广藿香主要为扦插繁殖,二月生苗,六月采收;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闷晒法,放置阳光下反复闷晒至有芳香气味、颜色转黄;炮制方法多以净选后生品入药。基于考证结果,建议养胃汤中所用藿香以P. cablin为基原,取叶片生品入药,而藿朴夏苓汤则建议选择土藿香A. rugosa除去根及老茎的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丹参泽泻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0.144 g·kg-1)和丹参泽泻汤低、中、高剂量组(1.16、2.32、4.64 g·kg-1),给予高脂饲料建立MAFLD模型。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连续8周。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TC、TG、游离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或活性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谷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滴空泡和较多的气球样病变,脂肪变性评分和油红染色面积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泽泻汤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TC、TG、ALT、AST及肝组织中TC、TG、FFA、MDA、ROS含量或活性(P<0.01),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GSH含量及p-AMPK、Nrf2、GCLC、GCLM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明显改善肝组织脂肪变性(P<0.05,P<0.01)。结论 丹参泽泻汤可能通过激活AMPK/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发挥防治M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脾活骨方(JPHGP)对酒精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蛋白激酶B/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 MAPK(Akt/JNK/p38 MAPK)信号通路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鸡胚尿囊膜实验、胸主动脉环实验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侵袭、黏附和管腔形成实验,在有或无酒精诱导条件下,观察JPHGP不同质量浓度8、16、32 μg·L-1对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Akt、JNK、p38 MAPK等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脉环周围微血管数目及长度均减少,HUVEC的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降低(P<0.05,P<0.01);JPHGP 16、32 μg·L-1组作用后能明显升高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长度(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 8、16、32 μg·L-1组能浓度依赖地增加胸主动脉环周围微血管数量(P<0.05,P<0.01),JPHGP 32 μg·L-1组能升高胸主动脉环周围微血管长度(P<0.05);JPHGP 16、32 μg·L-1组均能增强HUVEC的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JNK/JNK、p-p38 MAPK/p38 MAP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 8、16、32 μg·L-1组的p-p38 MAPK/p38 MAP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JPHGP 16、32 μg·L-1组的p-JNK/JN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JPHGP对酒精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JNK/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将为JPHGP“健脾活血”功效阐明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海风藤药材名称、基原、产地及采收加工进行考证,以期为含海风藤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表明,海风藤入药最早以“南藤”为正名收载于唐代《本草拾遗》,并有“丁公藤”“石南藤”等异名;而“海风藤”一名应出现于明代;宋代之前海风藤药材来源可能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石南藤Piper wallichii的藤茎,宋代后使用品种则多为胡椒属风藤P. kadsura、山蒟P. hancei等植物,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海风藤药材基原仅风藤P. kadsura一种,结合基原考证、市场调查及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建议经典名方所用海风藤基原除风藤P. kadsura外,可增加山蒟P. hancei;由于气候变化及胡椒属植物喜热的习性特点,历代海风藤药材所著录的产地呈现由秦岭一带逐渐向南迁移至南方盛产胡椒属植物的地区,明代以来则推崇福建省泉州地区;采收期为农历七月至八月,采取地上部分,除去须根、细茎及叶,晒干;历代关于海风藤药材的炮制记载较少,多为生品入药,故建议经典名方所用海风藤药材未注明特殊炮制要求的采用生品即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研究使用概况性综述的方法,对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说明书信息及临床研究证据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并报告。方法:通过检索2021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商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三大药品目录,获得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成药;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得相关文献,最后进行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分析。结果:经筛选分析后,共纳入中成药52种。涉及9种剂型;主要组成为黄芩、苦杏仁、连翘等;功效以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等为主;主要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咳嗽等;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证均只有19.23%(10/52)的中成药给与说明,其余均为尚不明确。纳入文献27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文献277篇,英文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2篇,包括随机对照研究253篇(含剂型/剂量比较6篇)、基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数据的回顾性分析11篇、病例系列1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13篇(含网状Meta分析2篇)、经济学评价1篇。72.76%(203/279)的研究发表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上;文献只涉及33种中成药,关于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研...  相似文献   
8.
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RCT)时,如果对照组存在患者招募和入组困难的情况,就会影响试验整体实施。近年来,真实世界数据(RWD)作为除RCT之外的数据来源,在医疗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医药RCT中可以尝试采用将RWD作为对照组的研究设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中医药RCT西医对照组患者入组困难的问题,同时能提供有力证据来评价中医药的疗效。倾向评分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真实世界研究中混杂因素的处理,该文对RCT采用RWD作为对照组的这类设计中,基于倾向评分法常见的4种研究设计形式以实例分别进行了介绍,包括不对称随机分配、基于倾向评分分层法的两阶段设计、倾向评分联合复合似然法及倾向评分多种方法的联合。同时,这种设计类型也存在着方法学的挑战,包括RWD数据源必须是高质量且关键信息需要规范收集、RCT和RWD患者基线特征应该具有可比性、协变量选择时需要把所有已知与干预措施和结局相关的协变量都纳入进行分析等。在中医药领域采用这种设计时,还存在着有些RWD中医证型信息缺失、中医结局指标缺失等问题,在使用RWD时,需要根据数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分析。该文对以RWD作为RCT对照组的设计类型及面临的方法学挑战进行了介绍,期望能为研究者今后使用这类设计提供方法学借鉴。  相似文献   
9.
当归补血汤出自金元时期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是一首被历代医家传承发扬的补气生血经典名方,已被收录于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通过系统梳理古籍文献及现代文献,并结合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考证原则,对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的历史源流、组成、剂量、炮制、制法与煎服法、功效与应用进行考证分析。共收集相关古籍文献信息604条,其中涉及中医古籍186部,其中40部(金元5部,明19部,清16部)中医古籍详细记载了组成、炮制、剂量等内容。有关当归补血汤组成,主要为当归和黄芪;根据古今剂量折算,黄芪37.3~38.1 g,当归7.5~7.6 g;黄芪宜采用蜜炙,当归为酒当归;加入水600 mL,煎至300 mL,饭前温服。该方古籍主要记载功效为血虚发热,证见肌热、燥热,烦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补气生血名方。现代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汤常用于治疗各种贫血、糖尿病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上述研究结果为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后期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早期疗效的预测指标,为中医补肾治法联合西药治疗AA提供预后参考指标。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9家医院就诊并采用补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6个月有效的126例患者,评价其治疗4个月时的疗效,根据治疗4个月时的疗效评价结果将其分为4个月有效组和4个月无效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包括重型AA(SAA)、非重型AA(NSAA)]、病程、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及基线血象水平[包括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AN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RET)]、T淋巴细胞及亚群、T-box转录因子(T-bet)、GATA家族转录因子-3(GATA-3)表达水平指标上的差异。结果:4个月有效组在20岁≤年龄<40岁及60岁≤年龄<80岁患者占比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疾病分型(SAA/NSAA)、病程、有无合并症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月有效患者治疗前HGB、WBC、ANC、PLT基线水平明显高于治疗4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