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究L型挡板加压对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SCBPB)效果及膈肌麻痹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10月于宁波市第六医院择期行右上肢手术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行SCBPB时均将L型挡板紧贴于超声探头头端,注药时试验组加压L型挡板,对照组未加压。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麻痹情况、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和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阻滞30min后,试验组患者不同呼吸状态下膈肌的总麻痹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静呼吸时膈肌完全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用力呼吸时膈肌部分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但感觉、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局部麻醉药中毒、神经损伤、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L型挡板加压行SCBPB能降低膈肌麻痹的发生率,同时加快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恢复时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徐爱君 《护理与康复》2008,7(8):639-640
随着枢椎椎弓骨折发生率逐渐增高的趋势,许多学者对枢椎椎弓骨折的损伤机制和分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不同的治疗措施,但对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存在不同的看法。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力学上的巨大优势,使用日渐广泛,但手术过程风险大,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本院对17例不稳定性枢椎椎弓骨折患者施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孙泽宇  罗旭  李波  朱欢叶 《骨科》2020,11(2):173-177
颈椎后凸畸形是一类由于各种病因最终导致颈椎生理结构异常的疾病,不仅使病人外观异常,严重时可对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等产生压迫,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甚至造成严重后果。近年来,关于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较多,但目前仍无统一的诊疗标准,对其手术治疗方法存在一定争议,其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可明显影响病人预后。本文就颈椎后凸畸形的定义、分类、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影像学参数测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老年人桡骨骨折行手法复位中最重要的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行保守治疗的60岁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60~89岁,平均64.49岁;随访测量影像学参数以并评价临床疗效。影像学参数是在标准腕关节X线片上测量掌倾角、桡骨高度、尺骨变异、尺偏角等;腕关节临床疗效通过Dienst评分标准来评价;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各影像参数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所有桡骨远端骨折获得愈合。末次随访根据Dienst评价:优27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影像学参数指标中桡骨高、掌倾角以及尺骨变异和自测腕关节功能有明显相关性。当桡骨高8.12 mm、掌倾角-1.64°、尺骨变异4.05 mm时,Dienst功能结果优良率较高。结论 :桡骨高、掌倾角及尺骨变异等影像学参数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恢复有相关性,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为桡骨高度,提醒术者对于老年人桡骨骨折行手法复位时复位前后尤为注意该参数。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8年9月收治1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掌侧脱位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活动性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临测糖尿病患者活动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HCMV pp65基因内自行设计一对引物,建立RT-PCR检测727例糖尿病患者及230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白细胞HCMVpp65 mRNA转录水平,同时应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法检测HCMV pp65-IgM.结果 糖尿病患者HCMV-IgM及mRNA阳性率分别为11.14%和16.64%,与对照组(0.87%、2.17%)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不同年龄段HCMV感染率,结果发现发病年龄<30岁的患者中HCMV-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从病程来看,病程<1年的糖尿病患者HCMV-mRNA阳性检出率最高.结论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活动性的HCMV感染,RT-PCR检测HCMV pp65和抗体捕获HCMV pp65特异性IgM可快速有效地确诊HCMV活动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建立腰椎的3D模型,使用模拟穿刺来观察倒退旋转法在腰椎椎体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适用性及进针参数。方法:选取24例全腰椎螺旋CT扫描初次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腰椎无异常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12例,应用Mimics软件对原始DICOM文件进行3D建模,分离出各节段椎体,直接导入3-matic软件后约束其椎体后壁进行标准化测量后以椎弓根中点作一垂直于中切面及椎体后壁的素描图,在素描图上进行模拟穿刺,记录穿刺针可活动范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参数,记录穿刺针在最大外倾角时落在椎体中切线前、中、后区的穿越点,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数据在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数据在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L_1-L_5最大外倾角均逐渐增大,男性从(33.41±1.31)°到(56.53±4.71)°,女性从(28.58±2.55)°到(53.86±2.68)°,所有穿越点未落在前区,其中女性26.67%落在中区,男性3.33%落在中区,A、B、C分区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退旋转法理论上均能满足椎体压缩性骨折对穿刺点的要求,其中男性及下腰椎更加适用倒退旋转法。最大外倾角的测定对倒退旋转法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配合超声波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08年2月-2012年2月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及气管切开术患者210例,分析年龄、吸烟史、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GCS评分、卧床时间、气管切开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吸痰、留置胃管、使用呼吸机)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结果 210例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56例,感染率为26.7%;其中肺部感染发生率在年龄≥50岁者为35.1%,显著高于<50岁者的17.2%;有吸烟史者为41.6%,显著高于无吸烟史者的15.7%;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37.3%,显著高于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21.7%;有合并症者为36.9%,显著高于无合并症者的22.1%;GCS评分<7分者42.9%,显著高于≥7分者的18.6%;卧床时间≥10 d者为32.1%,显著高于<10 d者的17.1%;气管切开时间≥5d者35.3%,显著高于<5d者的20.8%;有吸痰者为36.8%,显著高于无吸痰者的18.3%;有侵入性操作者肺部感染率为32.3%,显著高于无侵入性操作者的9.2%;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昏迷程度、侵人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及吸烟史是颅内血肿术后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足趾移植再造拇示指术后因负性情绪再造指发生异常运动的叙事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包括与患者深度沟通,通过叙事了解患者面临的护理问题,进行外化、解构护理问题,帮助患者改写故事,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有效阻止再造指异常运动,保障治疗顺利进行.术后2周,患者恢复良好予以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