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1篇
  免费   961篇
  国内免费   663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125篇
妇产科学   102篇
基础医学   899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1462篇
内科学   2610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402篇
特种医学   36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509篇
综合类   2263篇
现状与发展   27篇
预防医学   597篇
眼科学   183篇
药学   525篇
  6篇
中国医学   181篇
肿瘤学   5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655篇
  2012年   821篇
  2011年   851篇
  2010年   830篇
  2009年   788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662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中补片不固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中补片不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0只SD大鼠建立疝缺损(3cm2)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使用聚丙烯补片(12 cm2)采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进行修复。甲组为补片固定组,乙组为补片不固定组。大鼠于术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记录补片的挛缩度、腹壁抗张强度以及组织细胞学变化。结果所有大鼠术后腹腔均无粘连。2组大鼠在术后7 d、14 d、30 d、60 d和90 d补片的挛缩度分别为6.7%±1.3%vs 7.3%±1.5%、12.3%±1.3%vs 12.4%±1.6%、14.0%±2.0%vs 14.5%±1.3%、17.4%±2.1%vs 18.4%±1.5%和18.9%±2.2%vs19.5%±2.6%(P>0.05);2组大鼠的腹壁抗张强度分别为(288.4±8.4)mm Hg vs(286.6±10.2)mm Hg、(300.4±11.2)mm Hg vs(298.8±11.4)mm Hg、(305.0±11.7)mm Hg vs(303.3±16.1)mm Hg、(309.0±10.8)mm Hg vs(307.6±8.9)mm Hg和(311.8±9.8)mm Hg vs(310.0±8.6)mm Hg(P>0.05);2组大鼠的组织细胞学变化一致。结论当补片面积是大鼠疝缺损的4倍以上时,不固定的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
iNOS/NO对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2,NOS-2)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与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2,COX-2)之间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对NO清除剂、NOS抑制剂和释放NO的非甾体抗炎药的研究为结直肠肿瘤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23.
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和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术的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20例黏液腺癌和487例非黏液腺癌)及术前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20例黏液腺癌和38例非黏液腺癌的CT征象(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厚度、大体分型及强化方式)。结果:通过术前电镜活检,仅25.0%(5/20)的胃黏液腺癌得到确诊。20例黏液腺癌均为进展期胃癌,487例非黏液腺癌中早期胃癌占16.8%(82/4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与非黏液腺癌相比,黏液腺癌肿瘤较大[(6.9±4.0)cm比(4.4±2.3)cm,P=0.011],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5.0%比60.6%,P=0.028),且Ⅱ~Ⅳ期病例较多(95.0%比72.3%,P=0.025);二者在CT轴位图像上肿瘤最大径(P=0.008)、厚度(P=0.001)、大体分型(P=0.037)和强化方式(P=0.000)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黏液与非黏液腺癌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远处转移和根治性切除率间均无差异。结论:胃黏液腺癌病例数少且多属进展期,通过内镜活检判断黏液腺癌的敏感度较低,而多层螺旋CT则有助于鉴别黏液和非黏液腺癌。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中卵圆细胞数量与形态的异同.方法对38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和15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其中5例标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以5例正常肝脏作对照.结果两组标本在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观察到形态较相似的卵圆细胞.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显示,这些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在两组标本中,卵圆细胞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810).正常肝组织未见类似细胞.结论人类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和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组织中均存在卵圆细胞,这种细胞是具有双向分化能力的前体细胞.它们与不同病因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5.
环氧化酶-2表达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并评价上述两指标与肿瘤新生淋巴管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63例胃癌原发灶标本COX-2与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LYVE-1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淋巴管生成状况。结果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42/63)和52.4%(33/63),35例标本(55.6%)中可检测到LYVE-1阳性的肿瘤新生淋巴管。COX-2表达与VEGF-C表达、肿瘤新生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间呈明显相关关系(P<0.05);但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Lauren分型及有无浆膜浸润等无明显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VEGF-C表达状态、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明显相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胃癌淋巴管生成,并顺次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在兔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利用外源性一氧化氮(NO)前体物质L-精氨酸和NOS抑制剂L-NNA研究NO对脑缺血后脑水肿和脑梗塞的影响。NZW兔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计对照组、假手术组、MCAO组、MCAO+NS组、MCAO+L-Arg组、MCAO+D-Arg组及MCAO+L-Arg+L-NNA组。结果提示:与单纯MCAO组比较,L-Arg组的脑组织H_2O、Na~+、Ca~(2+)含量明显下降(P<0.01),脑梗塞灶亦明显缩小(P<0.01)。从而显示L-Arg系通过产生NO促使血管舒张而减轻脑水肿和缩小梗塞灶,为临床改进脑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顾丽群  赵咏桔  赵红燕  张连珍  罗邦尧  宁光 《上海医学》2004,27(8):592-593,F005
目的 检测一个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Ⅱb家系的RET原癌基因突变。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原癌基因第16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将PCR扩增产物进行直接基因测序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 检测到患者RET原癌基因第16外显子918密码子存在ATG(Met)/ACG(Thr)点突变,而在患者父母中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通过对MENⅡb患者及其父母的基因筛查发现,该患者点突变是杂合子错义突变。该疾病的诊断达到了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29.
Objective To summarize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for medically intractable hemifacial spasm(HFS) patients with emphasis on microsurgical manipulation and to improve cure rate and avoi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eight patients with HFS underwent MV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 With the help of "zero retraction" technique, prosthesis can be properly inserted between offending vessel loop and affected facial nerve REZ in a "rolling ball" fashion under operative microscope. Results Surgical intervention achieved high relief rate of 91 .4% and no major complications, with low recurrence rate of only 3.2% after averaging more than two years' follow-up ( M = 32 months).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approach to the facial nerve REZ with "zero retraction", which is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to clear from cranial nerve and cerebellar injury. Skilled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along with correct recognition and mobilization of offending vessels are a must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以自体脾静脉重建门静脉系统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胰头癌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移植的应用及其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门静脉阻断时间分别为52min、38min和30min。术后B超随访无脾肿大、腹水等情况,门静脉流量均正常(分别为1450ml/min、1200ml/min和1500ml/min),术后CTA复查显示重建的血管血流通畅,无血栓形成或狭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黄疸消失,肝功能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联合PV/SMV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自体脾静脉替代门静脉系的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