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3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慢性低灌注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通过单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复制慢性低灌注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丹参素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Morris水迷宫对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价。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细胞损伤情况,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检测脑内微血管密度。结果慢性低灌注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显著下降,并且脑内海马区神经元有明显损伤。丹参素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降低,同时脑内微血管密度较慢性低灌注组明显提高。结论丹参素能通过提高脑内微血管密度增加脑灌注血流量,减少海马区神经元损伤,进而改善慢性低灌注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2.
抑郁症为心境障碍的一种临床症状,因致病危险因素多、病因不清及发病机制复杂成为精神医学科学界难题。基于"单胺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临床抑郁症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不良反应大缺陷,限制了应用。单味中药在抗抑郁症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常见抗抑郁单味中药进行简要综述,为指导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首次引入ABCG2尿酸转运蛋白,探讨其在痛风性关节炎中的作用机制和穿山龙总皂苷的干预作用。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ABCG2转运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m ABCG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01)。穿山龙总皂苷低剂量组可明显回调该基因的mRNA表达(P0.001),穿山龙总皂苷高、中剂量组均可回调ABCG2 mRNA表达(P0.05,P0.001)。穿山龙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均可回调ABCG2蛋白的表达(P0.001,P0.05和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通过对肾脏尿酸转运体ABCG2的调控来促进尿酸的排泄实现对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94.
冯程  石朗  陈大忠  张洪财  赵润琴 《中草药》2017,48(4):653-656
目的研究鸡冠花Celosia cristata止血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鸡冠花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rthalifoline(1)、韭子碱乙(2)、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3)、1-feruloyl-β-D-glucopyranoside(4)、阿魏酸酯6-O-β-D-吡喃葡萄糖酯[5(α构型)、6(β构型)]、2-甲氧基-4-(2-丙烯基)-苯基-β-D-吡喃葡糖苷(7)、羽扇豆醇(8)、阿魏酸(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鸡冠花植物中分离得到,也均为首次从青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5.
牛膝引经药性理论同源于归经,为历代医家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对中药临床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诸多学者对牛膝引经药性理论深入探究,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文章以溯源、求新的方式梳理牛膝“引药下行”的理论基础、影响牛膝引经作用的因素及现代临床应用。通过对近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并加以解析,分析当前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并提出思考与研究展望,以期为牛膝的临床规范化用药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双黄连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体内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进行双黄连不同剂量的处理后,对大鼠进行相关检测。结果双黄连处理组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将胸主动脉进行HE染色后发现,相比模型组,双黄连处理组均有管腔狭窄的减轻,脂质斑块的减少,泡沫细胞沉积的减少,蓝色颗粒钙化病灶的缩小;免疫组化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发现,双黄连处理组大鼠的动脉组织中TLR4、MyD88、NF-κB表达相比模型组发生了明显降低,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结论双黄连有利于减轻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症,其机理在于降低TLR4、MyD88、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研究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冰水浴联合注射牛血清白蛋白所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淫羊藿配伍麻黄的利水作用及淫羊藿发挥利水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先将SD雄性大鼠置于代谢笼内适应性喂养3 d。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于实验第1~3天冰水浴至大鼠四肢僵硬先造成大鼠风寒感冒模型;再于实验第4天和第11天早上9∶00按150 mg·kg^-1给大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取造模成功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多糖组,麻黄+非黄酮组,麻黄+大极性黄酮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各组大鼠从实验第15天开始按照10 mL·kg^-1灌胃给予相应试剂,空白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20 d。收集实验大鼠第34天24 h尿液,大鼠处死后,测定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指标含量。取肾脏组织用于做病理切片并于HE染色。结果麻黄+生淫羊藿组尿蛋白含量由显著性下降(P<0.05),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部分肾小球周围有少量的炎性细胞,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轻。麻黄+非黄酮组血清肌酐、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5),尿蛋白、血清尿素氮水平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所减轻,有囊腔变小。麻黄+大极性黄酮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依旧有肿胀,炎性细胞浸润减少。麻黄+小极性黄酮组血清尿素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及显著性下降(P<0.01);肾小球肿胀有减轻,肾小球附近的炎性细胞浸润有减少。麻黄+多糖组肾小球依旧充血肿胀,依旧有炎性细胞浸润,有肾小管扩张。结论淫羊藿及其拆分组配伍麻黄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模型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为:麻黄+非黄酮组>麻黄+生淫羊藿组>麻黄+小极性黄酮组>麻黄+非极性黄酮组>麻黄+多糖组,淫羊藿主要利水作用物质基础为非黄酮成分。  相似文献   
98.
目的:以龙血素B为检测指标,研究龙血竭在体内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龙血素B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两组家兔血浆中龙血素B的浓度。同时选择3P97软件进行处理。结果:与市售的广西龙血竭粉末相比,自制龙血竭缓释滴丸的达峰时间明显推迟,且达峰浓度明显降低(P0.05);但两制剂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总清除率(CL)以及迟滞时间(Lag time)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生物利用度F=AUCT·DR/(AUCR·DT)×100%=101.53%。自制的广西龙血竭缓释滴丸符合权重W=1/C2的单室模型分布,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且吸收程度与普通广西龙血竭粉末等效。结论: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龙血竭缓释滴丸中龙血素B含量的方法,得出了以龙血素B含量为主的缓释滴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两者剂型的生物等效性和药效学考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
前列泰欣饮为经验方 ,2 0 0 0 - 10~ 2 0 0 1- 10笔者应用前列泰欣饮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12例 ,并用美满霉素作对照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CBP) 92例 ,随机分为A组 6 1例 ,年龄为 19~ 6 0岁 ,病程为 0 2~ 8年 ;B组 31例 ,年龄为 18~ 5 8岁 ,病程为 0 1~ 9年。选择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NBP) 90例 ,随机分为C组 6 0例 ,年龄为 2 3~ 5 9岁 ,病程为 0 5~ 6年 ;D组 30例 ,年龄为 19~ 5 8岁 ,病程为 0 3~ 7年。A组与B组、C组与D组年龄及病程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  相似文献   
10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76-180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是一组能被不同的细胞外刺激物如细胞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激活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分为p38、ERK、JNK和ERK5四个亚族,分别行使不同功能。MAPK信号通路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阻断方法进行疾病诊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中药调控MAPK信号通路在疾病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