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1病历摘要 女,14岁。以腹部胀满不适,肛门部位渗液、瘙痒10a余为主诉入住痔瘘科,观察正常肛门口前有一黄豆大小的瘘口,随在局麻下,行瘘口扩大,术后涌出大量干性粪块及大量稀粪便,腹部膨隆消失,探察瘘腔与正常肛门、肛管不通,即予以常规处理。而后行钡剂灌肠、上消道化钡透、静脉肾盂造影、CT、B超。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及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 对1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7例手术成功,中转开放手术1例,结肠损伤1例.手术时间70~ 145(100±25)min;术中失血量30~400(60±25) ml;术后住院时间5~9d,病理报告均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48个月,患者术后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是直径<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PKERP)的技巧改进与应用.方法 应用Gyrus等离子内镜系统,对6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PKERP.整个手术技巧的掌握分3个步骤:前列腺尖部撬剥(10例),分叶撬剥(20例),腔内剜除(35例).结果 6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78±24) min,切除腺体组织质量(69.0±9.4)g,术中出血量(110±35) ml.术后有2例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困难,再次留置导尿管后排尿通畅,术后无真性尿失禁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尿道外口狭窄2例,经尿道扩张后治愈.术前与术后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6±1.3) ml/s比(18.3±2.6) ml/s、(30.6±4.2)分比(11.2±1.5)分、(5.0±0.7)分比(1.6±0.3)分,P< 0.05].结论 PKERP的方法是可以掌握的,此技巧的掌握要循序渐进,先简单、单叶的剜除,后整体剜除,最后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64.
1987年3月至1991年11月,作者应用10%止血敏溶液经耻骨上膀胱内直视注入前列腺包膜下,浸润1min行前列腺摘除术,临床治疗2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0例,前列腺癌1例,均经病理证实。病人年龄56~80岁,平均65岁。病程6个月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发生机制和内在联系,为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冉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大鼠左肾组织中BMP-7与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种因子表达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再灌注2、12、24h后的肾组织中BMP-7蛋白的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加重而逐渐减弱,再灌注损伤48、72h后表达逐渐恢复;再灌注2、12、24h后的肾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随着损伤的逐渐加重而增强,冉灌注损伤48、72h后表达逐渐下降;BMP-7与TGF-β1蛋白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 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MP-7随着损伤的加重表达逐渐减弱,而TGF-β1却随着损伤的加重表达增强,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统计学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可能在缺血再灌注的损伤和恢复过程中两者是一对重要的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并发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泌尿系结石并发泌尿系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仅2例获得术前诊断,1例为肾细胞癌,1例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余4例为术中发现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结论对于年龄50岁、结石病史10 a及反复感染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应怀疑合并泌尿系肿瘤可能,及时术前检查、术中病理活检及术后的跟踪随访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7.
《黑龙江医学》2017,(7):625-627
目的 1470 nm半导体激光对大体积前列腺患者疗效评价及相关术式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01—2016-12间收治的40例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0例,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测得前列腺体积80~210 m L,平均体积(132.4±20.7)m L。分别应用经尿道电切(对照组,n=20)和1470 nm半导体激光(观察组,n=20)对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手术治疗。评价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均较术前改善,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470 nm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尤其对于大体积前列腺手术出血量少,愈合快,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超微通道组和标准通道组各39例。标准通道组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超微通道组行超声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估两组术前、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结石取净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标准通道组相比,超微通道组结石取净率较高,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通道组并发症发生率2.56%(1/39)低于标准通道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超微通道组生理、心理评分高于标准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超声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更具优势,结石取净率、生活质量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术式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2007年收治的48例复杂性UPJO患者腹腔镜下手术方式及途径,其中22例经腹腔途径行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型术,3例为输尿管镜下内切开术后的双侧UPJO患者,12例曾行开放性肾孟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7例为较肥胖者;26例为经后腹腔途径肾盂输尿管离断成型术中,17例曾行输尿管镜下内切开术,5例为血管压迫,4例为纤维条素压迫,均无同侧开放性手术史.术后留置单条或双条双J管,1~3个月更换,输尿管镜检观察肾盂输尿管吻合口愈合情况,必要时行镜体扩张或内切开术.结果 42例1次治愈,更换双J管1~3次,6例经输尿管镜下扩张或内切开、更换双J管共3~6次治愈.肾积水明显减轻,IVU及输尿管镜检UPI通畅.随访6个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IVU及输尿管镜检无明显再狭窄.结论 对于双侧、曾行开放或腔内手术、长段狭窄、较肥胖者、外部压迫等复杂性UPJO患者,腹腔镜下选择合适的径路,术后留置合适的双J管,定时更换,是复杂性UPJO患者微创治疗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0.
《临床医学》2021,41(1)
目的 比较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中运用利多卡因乳膏、利多卡因局部注射进行麻醉处理的效果。方法 筛选出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治疗处理的患者6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利多卡因局部注射进行麻醉处理,观察组运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麻醉处理。记录并对比两组的麻醉结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配合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 0. 05);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长、术后痛感恢复时长比参照组短(P 0. 05);观察组麻醉有效性明显高于参照组(P 0. 05)。结论 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中运用利多卡因乳膏进行麻醉处理,相较于利多卡因局部注射,麻醉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手术的操作时长及术后痛感的恢复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