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0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92篇
内科学   260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116篇
外科学   229篇
综合类   835篇
预防医学   144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231篇
  14篇
中国医学   89篇
肿瘤学   133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348篇
  2020年   344篇
  2019年   469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10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正母乳中含有新生儿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及免疫成分,可以保护新生儿免受细菌感染、促进成长;也可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症,增强母亲与新生儿之间的依恋。研究表明,大约2/3的产妇会经历中度以上的乳房胀痛,严重的乳房胀痛会导致乳房变硬、疼痛、新生儿含接困难、乳汁排出受阻,甚至发生乳腺炎及终止母乳喂养,乳房肿胀是停止母乳喂养的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产后早期积极的预防和管理能有效减少乳房肿胀发生率,促进成功的母乳喂养[1]。因此,本文将从乳房肿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制一种可生物降解,其产物可完全排除机体的材料用于光声成像。方法 应用肉眼、光镜、电镜、激光粒径仪检测纳米粒物理特性;应用光声成像仪、红外光谱仪探讨纳米粒光声成像机制;应用光声成像仪检测纳米粒在体外、体内成像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肉眼观察纳米粒透明乳状,无分层,分布均匀,粒径(230.9±54.58)nm,电位(-22.8±5.75)mv,稳定性较好。二氧化碳可能是纳米粒产生光声信号原因。纳米粒光声信号随浓度、温度、时间增加而增强、面积增大;体外激光辐照对细胞无损伤作用。在体内,经鼠尾静脉注入纳米粒各组正常裸鼠血氨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精神体征与对照组无明显改变;肿瘤局部出现光声信号在4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失。激光能量对皮肤及皮下组织无损伤作用。结论 碳酸氢铵脂质纳米粒可用于光声成像,且是安全、有效、价廉、无副作用的。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Shh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中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iniMACS磁珠分选仪分选人骨髓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细胞纯度;将CD34+细胞与MSC分别种至Transwell上下室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并添加外源性shh蛋白进行干预。收集非接触共培养d 7的样本检测HSC及MSC细胞数量、RNA总量、HSC的ki67的mRNA表达量,以了解HSC增殖情况;测量HSC细胞Tie-2 mRNA表达量和MSC的VEGF、Ang-1 mRNA表达量,以了解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非接触共培养d 7,共培养组2种细胞数量、RNA总量以及ki67、Tie-2、VEGF、Ang-1相对表达量增加并呈以下趋势:MSC+HSC组和shh+HSC组均高于HSC组(P 0.05),MSC+shh+HSC组高于MSC+HSC组(P 0.05)。结论:shh可协同MSC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促进HS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血管生成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两种护理方案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两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干预的病人为FTS护理组,采用传统围术期护理的病人为传统护理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围术期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老年结直肠癌病人96例,其中FTS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各48例。FTS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相比,各项术后恢复时间均提前,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95.5±31.1)h和(109.5±33.5)h,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134.0±48.7)h和(154.0±47.7)h,首次进流质时间分别为(119.0±52.9)h和(144.5±57.8)h,术后住院时长分别为(269.5±48.3)h和(295.0±7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传统护理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病人的住院总费用(41 876元±7 718元)少于传统护理组(47 005元±10 60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与传统组病人在住院总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能加速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PS)通过调控高迁移率族蛋白1/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大鼠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及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H9C2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并分为4组:对照组、H/R组、APS组和HMGB1抑制剂组。CCK-8法和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HMGB1、TLR4、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HMGB1、TLR4、NF-κB p65、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P62、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AP1LC3,缩写为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R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凋亡及自噬水平明显增加,细胞内可见大量自...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和不同检测次数的高钾检出率,为高钾血症的防治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纳入四川省2018年至2020年血液透析患者资料,以血钾≥5.0 mmol/L定义为高钾血症,计算高钾血症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结果(1)共纳入6618例至少有一次血钾检测记录的患者,包含24885次血钾结果,高钾血症发生率为28.2%。(2)第一至第四季度高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0.9%、29.2%、23.7%、28.6%。(3)血钾检测次数越多,高钾血症检出率越高。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较高,存在季节差异,增加检测频率可以显著增加高钾血症患者检出率。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对db/db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db/db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b/db组)和恩格列净治疗组(Empa组,恩格列净10 mg·kg-1·d-1灌胃),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3个月,检测血清生化、炎症因子等指标;病理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检测细胞焦亡相关分子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db/db组相比,Empa组空腹血糖、HbA1C、血脂、血清IL-1β、IL-18及ACR明显降低(均P<0.05),病理染色显示Empa组肾小球固缩、肾间质纤维化明显改善,Empa组肾脏组织NLRP3、Cleaved 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恩格列净可能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GSDMD细胞焦亡信号通路而改善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脑梗死大鼠建模成功后不同时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表达对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清洁级雄性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 w后,选择30只作为假手术组,另外3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建模成功后12、24、72 h后处死大鼠,每次处死10只。检测并对比建模成功后不同时期大鼠CD4^+CD25^+Treg表达与神经功能(以Zausinger六分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并分析上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建模成功12 h后,模型组神经功能得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两组CD4^+CD25^+Tr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成功24、72 h后,模型组CD4^+CD25^+Treg与神经功能得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1);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脑梗死大鼠CD4^+CD25^+Treg与神经功能呈正相关(r=0.593,P=0.001)。结论脑梗死大鼠梗死早期CD4^+CD25^+Treg未见明显改变,随着梗死时间延长,大鼠CD4^+CD25^+Treg逐渐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加重,二者间存在相关性,考虑早期通过检测脑梗死CD4^+CD25^+Treg,对预测神经功能、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 评价一次性气管切开集痰保湿防护罩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48例,随机将其分入传统组(n=16)、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传统组采用2层湿纱布覆盖气管切开导管口进行湿化,实验组使用防护罩湿化,对照组使用人工鼻湿化。比较3组患者呼吸功能、气道温度和湿度、Ⅲ度黏痰以及湿化不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后,实验组吸气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吸气湿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高于传统组(P<0.05);3组呼气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呼气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均高于传统组(P<0.001);3组的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0,P=0.041),3组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1,P=0.230;χ2=1.948,P=0.763)。结论 一次性气管切开集痰保湿防护罩能提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温度和湿度,有效湿化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