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3篇
  1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检测Fra-1在人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探讨Fra-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印记技术检测50例人胃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Fra-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5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40例Fra-1阳性表达,阳性率80%;而30例癌旁组织中17例Fra-1阳性表达,阳性率56.67%.利用免疫印记技术测得胃癌、癌旁组织中Fra-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35±0.374)和(0.099±0.092),Fra-1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癌旁组织高(P<0.01).胃癌组织Fra-1的相对表达量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Fra-1可能参与胃癌的形成,并在胃癌的发展、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胃癌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以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Fra-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其表达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a-1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其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MTT方法检测L-OHP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OHP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L-OHP对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D1、CDK2、CDK4及p16、p21、p53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L-OHP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有升高趋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L-OHP能够诱导HepG2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并可下调CDK4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上调p21,p53蛋白的表达,CDK2和p16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L-OHP可能通过影响CDK4、CyclinD1及p21的活性使HepG2细胞阻滞在S期,从而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和评价国产新药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预防和控制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对使用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恶性肿瘤患者,于第1天化疗前1h口服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1粒(0.5mg/粒)和盐酸格拉司琼分散片模拟剂1片(试验组)或口服盐酸格拉司琼分散片1片(1mg/片)和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的模拟剂1粒(对照组),化疗12h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再次给予盐酸格拉司琼分散片模拟剂1片和盐酸格拉司琼分散片1片(1mg/片)。观察用药当天至化疗后5天患者出现急性恶心呕吐、延迟性恶心呕吐、体力状况变化情况和对恶心呕吐控制的满意程度VAS评分,必要时给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的解救性止吐治疗。结果 7家研究中心共入组240例患者,试验组122例,对照组118例。经全数据分析集(FAS)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性呕吐的完全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89% vs.85.47%,P=0.8338),经非劣效检验,试验组不亚于对照组(95%CI下界值=-7.33%,u=2.558,P=0.0105)。经符合方案数据集(PPS)分析,两组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38% vs. 61.54%,P=0.0490)。整个观察期内试验组的呕吐发生率为21.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422)。化疗第2天试验组与对照组出现呕吐的患者呕吐次数(次/例)分别为0.15±0.52和0.31±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0);化疗第1~5天两组0级恶心发生率和P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2~4天两组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便秘和总胆红素升高各2例,对照组发生便秘4例和药物性皮炎1例,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8%和4.24%(P>0.05)。结论 国产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在预防中度致吐性化疗所致的急性恶心、呕吐与盐酸格拉司琼分散片疗效相当,而对延迟性呕吐的疗效优于盐酸格拉司琼分散片,且安全性好,给药方便,建议准予上市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大肝癌的效果。方法对24例患者33个瘤体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结果治疗后显示肿块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血流减少或消失。本组病例的1,3,6个月及其后生存率分别为:100.0%(24/24)、83.3%(20/24)、66.6%(16/24)、41.7%(10/24)。中位生存期10.5月。完全缓解(CR):11.8%(5/24);部分缓解(PR):58.3%(14/24);总有效率为70.1%。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大肝癌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方法,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A组(经贵要静脉行PICC)58例和B组(经颈外静脉行PICC)36例从输液滴速、置管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输液高度60cm时,B组滴速明显快于A组(P〈0.01);输液高度120cm时,两组滴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满意度比较,其中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两方面,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舒适度和不影响美观两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A组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两种置管途径都是安全有效的,各有优缺点。对需要长期化疗、输液的患者,宜首选贵要静脉行PICC;当肘部血管条件差、置管失败或抢救危重患者需要快速输液时宜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2例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人予以二线治疗:伊立替康180 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雷替曲塞3 mg/m2,静脉滴注15 min,第2天;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 :22例病人均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6例,客观有效率为22.7%,疾病控制率为72.7%,病人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11.8个月.严重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3.6%和4.5%.结论 :伊立替康联合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二线化疗中,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能够耐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个体化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体化癌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过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癌痛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可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有效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考察免疫检查点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长端重复相关蛋白2(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 long terminal repeat-associating protein 2,HHLA2)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0例肝癌组织及相对应癌旁组织中HHLA2和PD-L1的表达,分析HHLA2和PD-L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HHLA2和PD-L1的表达与肝癌的临床分期、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病理分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参数和总生存时间(OS)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中,HHLA2阳性表达率(49/90,54.4%)高于癌旁组织(33/90,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阳性表达率(52/90,57.7%)较癌旁组织(44/90,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LA2与PD-L1表达在肝癌组织中呈正相关关系(r=0.280,P < 0.05)。HHLA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癌病人年龄、性别、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血管侵犯无关,与临床分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P < 0.05)。PD-L1的表达与肝癌病人年龄、性别、血清AFP水平、血管侵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P < 0.05)。HHLA2与PD-L1阳性表达的肝癌病人中位OS同阴性表达病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检查点分子HHLA2与PD-L1在肝癌组织表达有升高趋势,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关系,HHLA2和PD-L1的表达状态与临床预后无关。HHLA2作为新型免疫检查点分子能否成为晚期肝癌未来潜在的治疗靶点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