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64篇
  免费   1176篇
  国内免费   41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3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741篇
内科学   695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28篇
外科学   4468篇
综合类   3561篇
预防医学   563篇
药学   985篇
  70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1029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725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667篇
  2019年   815篇
  2018年   639篇
  2017年   492篇
  2016年   591篇
  2015年   556篇
  2014年   849篇
  2013年   930篇
  2012年   1067篇
  2011年   977篇
  2010年   865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技巧。方法:1999年3月-2002年10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乙状结肠造瘘术5例,其中包括直肠下段癌4例和直肠癌伴肠梗阻1例。手术方式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4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人工肛门出血、坏死、内陷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平均1.8(1.1—2.9)年,造瘘口的吻合钉在术后1年后逐渐脱落,人工肛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进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造瘘口形态一致,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为3例短肠综合征患者和1例肠神经节缺失导致小肠无功能患者施行亲属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受者HLA配型均有4个以上抗原相合,供肠均取自回肠末端,长度为(150±10)cm,应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术后采取抗凝、改善微循环、输注人白蛋白等措施调控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预防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和出血,给予法莫替丁或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给予头孢三代为主的抗生素、更昔洛韦以及氟康唑预防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并注重对体表易感染部的消毒和护理;术后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早期给予谷氨酰胺,尽早将营养支持治疗过渡为肠内营养,以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结果术后3d,1例患者发生肺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控制。1例术后5 d移植肠系膜根部出现血肿,手术清除血肿。2例消化道分泌物及大便中发现真菌生长,给予氟康唑治疗后好转。4例在术后20 d左右均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加大FK506的用量,并以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患者,2例获得长期存活,至今分别存活6年8个月和3年2个月,另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35 d因感染死亡。结论小肠移植术后早期的并发症较多,与小肠的生理结构有关,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成功防治是临床小肠移植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围术期维持活体部分移植小肠血供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兰  王为忠  陈绍洋  吴国胜  宋维亮 《医学争鸣》2002,23(14):1335-1336
目的:探讨围术期维持移植小肠血液灌注的方法,方法:男,18岁,短肠综合征患者,全麻下接受其父亲供给末段回肠150cm,行活体部分小肠移植,围主期维持出入量平衡,中度等容血液稀释,选用扩血管药,防止血管痉挛,以及抗凝治疗,结果:术的31d脱离肠外营养,至今已术后34mo,未发生移植小肠明显缺血性改变。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匀是维持围术期移植小肠血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检测直肠癌肠系膜静脉血细胞角蛋白 2 0 (CK2 0 )mRNA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RT -PCR方法检测 4 2例直肠癌术中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结果  4 2例中 2 2例CK2 0mRNA阳性 ,阳性率 5 2 .4 %。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 ,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阳性率升高 :DukesC +D期CK2 0mRNA阳性率高于DukesA +B期(P <0 .0 1)。随访发现 ,肠系膜静脉血阳性者远处转移率增高 (18.2 % )。结论 肠系膜静脉血CK2 0mRNA的检测可提高直肠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CK2 0mRNA阳性者 ,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5.
脾切除后对诱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随机选用21条健康杂交犬,设60天前全脾切除组,非切脾组和正常对照组,经主胰管逆行插管法制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感染型)模型。在不同时间动态观察血浆酶学、血液流变学、细菌学及组织学的变化。结果表明:脾切除后诱发胰腺感染性坏死的阈值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血液流变因子的应激反应大小,胰腺坏死的范围有直接的临床病理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病人,16例术后肠外营养(PN)(对照组),16例术后行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治疗(实验组)。结果术后实验组的胃肠动力比对照组的恢复早(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升高,而实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显著。结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比肠外营养(PN)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7.
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是否需要代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胃切除术后胃肠道连续性的重建可以运用各式各样的手术完成,全胃切除后是否应该使用代胃进行重建、哪一类代胃最为理想迄今为止仍无定论的观点。本文对支持使用代胃和不支持使用代胃进行消化道重建的文献作一综述,并总结了如何选择代胃的类型问题。  相似文献   
78.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外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在上世纪初主要靠手术缝合穿孔部位,术后大多数患者出现溃疡再穿孔或出血。到了上世纪中期,由于对十二指肠溃疡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认识到“有酸就有溃疡”,因而强调对穿孔行“确定性”手术,主要有胃大部切除、迷走神经切断术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特别是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离子泵抑制剂,溃疡的治愈已不再困难,单纯的穿孔修补术又成为主要的手术方法。近10年来,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腹腔镜技术,显示了微创外科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9.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在男性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传统手术、TME和PANP+TME在男性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对各组病人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3年存活率、局部复发率、排尿功能、性功能作一评价。结果TME组和PANP+TME组手术病人的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较传统手术组明显缩短(P〈0.05);3组的3年存活率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TME组和PANP+TME组的局部复发率较传统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传统手术组、TME组、PANP+TME组的排尿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逐渐降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ANP手术分型与排尿障碍、勃起功能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TME可以降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降低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PANP和TME结合使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加降低,PANP手术保留神经越彻底,手术后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80.
经腹胃癌全胃切除P形空肠代胃10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 108例胃癌病人经腹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行P形吻合,空肠.空肠行Roux-Y吻合,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与经胸腹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 经腹胃癌全胃切除P形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有益于病人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