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喉显微手术44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玉成  张在华 《上海医学》1995,18(3):169-170
  相似文献   
102.
吗啡成瘾大鼠脑神经核,垂体和血浆中内啡肽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在吗啡成瘾大鼠中观察吗啡成瘾与内啡肽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神经核中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垂体和血浆中β-E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正常大鼠各指标值相比,成瘾状态大鼠中与依赖和戒断有关的脑神经核——伏隔核(Acc)中,β-EP、LEK的水平下降,DynA的水平上升,血浆、垂体的β-EP含量均升高。结论:在外源性吗啡作用下,机体这些内啡肽的改变与吗啡的依赖和戒断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03.
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片依赖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问题。研究阿片依赖的机制及其治疗对策,不仅是社会的当务之急,也是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阿片依赖的主要特点是强迫性寻求用药[1],它贯穿整个依赖过程,其他特点是戒断综合征、复发性和耐受性。阿片类药物中海洛因的滥用最为广泛和严重,因此海洛因依赖动物模型的建立为研究阿片依赖提供了便利。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分组 雄性SD大鼠(中国科学院上海动物繁育场),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为海洛因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自由饮水、摄食。1.2 方法 海洛因组…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地震所致挤压伤伤员野外条件下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麻醉科在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后野外救治的10例挤压伤伤员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结果:经过容量治疗、碱化尿液、稳定内环境等处理后,10例伤员在硬膜外或臂丛麻醉下,辅以心理安慰和适量镇静剂,接受了清创或筋膜切开减压手术.术中伤员呼吸、循环平稳,镇痛良好.结论:野外条件下,区域麻醉可提供充分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早期液体复苏和生命支持有利于保障伤员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5.
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肝移植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早期的各项指标中筛选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至出院)死亡的高危因素,为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2001年5月至2005年9月间307例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可能危险因素,对有价值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确切的高危因素。结果:4例患者因资料不全剔除,303例参与此次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Child分级、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早期拔管时间、白细胞计数、术前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血钠、血钾、腹水量、手术时间、术中尿量、大量输血、术中输碳酸氢钠量、吸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胆红素、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20项因子是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低血钠、手术时间长、大量输血(>7 500 ml)、术前高MELD分值等5项因子是肝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低血钠、手术时间长、大量输血者、术前高MELD评分的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病死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比较小剂量硫酸镁联合芬太尼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3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5mg氟哌利多,MF1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0.5mg/(kg·h)硫酸镁+5mg氟哌利多,MF2组:硫酸镁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1mg/(kg·h)硫酸镁+5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医用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h内MF1组和M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h后没有明显差别(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MF1组和M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MF1组和M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小剂量硫酸镁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总结颈椎肿瘤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对本院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31例颈椎肿瘤手术的麻醉管理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重度输血过敏反应,无1例术中死亡,全部清醒拔管送回病房,手术平均出血1200ml。结论颈椎肿瘤手术的麻醉要注意术中大量失血,做好预防与处理输血过敏反应,同时注意呼吸系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麻醉中出现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158例次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麻醉中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总结手术麻醉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结果158例次患者术中出血量1 500-6 500 ml,平均3 500 ml;输血量1 000-6 000 ml,平均3 300 ml;术中行肿瘤切除时出现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66例,发生率为41.77%(66/158),术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8例,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术中采用高容性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方法与单纯使用控制性降压比较,术中行肿瘤切除前者(血液稀释组)的血红蛋白与血球压积均较后者(对照组)下降(P〈0.05),术后1 h行血液稀释组的两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手术方式及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中输血量对照组较血液稀释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骶骨肿瘤手术出血量大,术中情况复杂,采用高容性血液稀释法及合理地控制性减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围术期可能出现如过敏反应,交感反射,以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特殊情况,及时有效地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9.
背景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系统的改变是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一个重要机制.在离体条件下,给予μ阿片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可以调节阿片受体水平.但不同的实验结果差别很大.目的用光学放射自显影术对吗啡依赖与戒断大鼠脑组织μ阿片受体进行定位和定量研究.设计完全随机分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为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180~220 g,由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干预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依赖组和戒断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在成瘾后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24 h,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大鼠不同脑区μ阿片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结果依赖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非常显著下降(t=11.54,17.82,15.80,8.35,13.78,P<0.01),下降幅度分别为22%,49%,21%,28%,39%;戒断组大鼠与吗啡依赖组比较,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丘脑、下丘脑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发生了显著的上调(t=3.72,7.77,5.84,3.06,11.24,P<0.01),上调幅度分别为10%,38%,12%,13%,58%.但除下丘脑外(t=1.64,P>0.05),其余脑区的μ受体特异性结合密度仍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水平(t=6.76,11.73,10.19,5.46,P<0.01).结论大鼠不同脑区在吗啡成瘾过程中μ阿片受体出现明显下调,予纳洛酮催促戒断,μ阿片受体较依赖组大鼠有显著回升,但仍显著低于正常组水平,这可能是阿片类依赖和戒断的重要神经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从目前国内外阿片类药物耐受和依赖及G蛋白与阿片受体偶联的研究出发,探讨G蛋白与阿片受体的偶联关系及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1/2003-12与阿片类药物耐受和依赖及G蛋白偶联相关的文献,检索词“opioiddependenceandtol-erance,G-protei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1995-01/2003-12与阿片类药物耐受和依赖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阿片类药物,耐受和依赖,G蛋白”,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随机对照试验。②对照组为未对阿片类药物形成耐受和依赖。③实验组为均对阿片类药物形成耐受和依赖。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献,没有对照组的文献及重复研究的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2篇关于阿片类耐受和依赖的随机对照试验,2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中有6篇为综述,2篇为重复试验。资料综合:阿片类药物作用于阿片类受体后,细胞外信号主要经受体传入胞内是由G蛋白来调节的,胞内有20种以上的G蛋白,不同类型阿片受体与不同种类的G蛋白相互作用。δ和μ受体相偶联的主要是Gi,GO和GZ蛋白(Gi1,Gi2,Gi3,GO1和GO2及),κ受体不仅能与上述G蛋白偶联,而且还能与G16蛋白偶联,但三种受体优先激活的G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