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罕用药 (orphandrugs)指用于罕见病 (raredisease) ,或是商业价值小的 ,没有赞助商愿意投资开发的药物。在WHO公布的将近 5 0 0 0种罕见病中 ,由于尚未开发出可能适用的药品 ,估计大多数仍未得到治疗[1] 。为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问题 ,美国在 1983年首先实施了罕用药管理制度 ,日本厚生省在 1985年颁发通知对罕用药开发给予扶持 ,1993年 4月对药事法进行了修订 ,增加了有关罕用药管理的内容 ,并于1993年 10月 1日正式实施[2 ] 。日本的罕用药管理制度主要参照美国模式 ,但因两国社会文化背景和医药管理体制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2.
黄药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林厚文  张罡  赵宏斌  张纯  刘皋林 《中草药》2002,33(2):175-177
综述了有关黄药子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3.
HPLC法测定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反相柱YWG-C18为固定相,以乙腈-0.15%磷酸溶液(1:2)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05nm。结果: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1.28mg/ml,平均回收率为95.4%,RSD为1.47%。线性范围为0.2~8.0mg/ml,回归方程为Y-31046 69823X,r=0.999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能满足控制脑脉通口服液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生药学设计性实验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深学生对生药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生药的品种鉴定、品质评价和资源开发的认识。方法:开展生药的品种鉴定及品质评价的设计性实验,分为制订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和总结分析三个阶段。结果:学生对生药的品种鉴定和品质评价有了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动手能力。结论:生药品种鉴定和品质评价的设计性实验结合生药学的实际工作,紧扣理论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和动手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5.
李扬  王强  陈涵  钱方  沈宏亮  许薇薇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4):2062-2065
目的:检测所制备的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LVFX/CMC)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和大鼠体内结肠靶向释药的性能。方法:以分光光度仪测定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的累积释放量,电镜观察微球在人工消化液中形态的改变。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LVFX/CMC微球(含40 mg左氧氟沙星)及等量左氧氟沙星溶剂灌胃,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LVFX/CMC微球和左氧氟沙星(LVFX)灌胃后大鼠盲肠、结肠中药物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左氧氟沙星壳聚糖微球在人工胃液介质中溶解缓慢,2 h仅释药8.62%;在人工小肠液介质中溶解速度稍见加快,6 h释药29.39%,但表现为药物缓释曲线,24 h仅释药42.13%;在人工结肠液中,4 h后释药84.56%,24 h内累积释药量为93%。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胃液中的微球明显溶胀,稍见变形;人工结肠液中的微球溶解,粒径明显减小。灌胃后LVFX/CMC微球组5和9 h时段盲肠、结肠药量明显高于LVFX组。结论: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在体外、体内实验中的释放符合结肠靶向释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并鉴定化合物。方法:采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运用光谱方法确定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异鼠李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槲皮素-3,3′-二甲醚(Ⅲ),正二十六烷酸(Ⅳ),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均为首次从水烛香蒲叶中分得。  相似文献   
87.
组合给药在药代动力学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合给药,即同时给动物服用多种药物,可以实现体内高通量筛选,这种方法目前应用不是很广泛,因此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该法的实施依赖于现代分析技术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尤其是HPLC/MS/MS联用技术的使用。本文将对组合给药法的实验设计、分析技术及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多棘海盘车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棘海盘车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 方法:利用溶媒萃取和多种色谱法,对多棘海盘车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测试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多羟基甾体皂苷amurensoside D(Ⅰ)、色氨酸(Ⅱ)和3个硫酸甾醇,包括3β-O-硫酸酯化-6α,23β-二羟基-胆甾-9(11)-23-羰基-硫酸盐(Ⅲ)、3β-O-硫酸酯化-6α-羟基-胆甾-9(11),20(22)-二双键-23-羰基-硫酸盐(Ⅳ)和3β-O-硫酸酯化-6α-羟基-麦角甾-9(11)-双键-23-羰基-硫酸盐(Ⅴ)。 结论:化合物Ⅱ是首次从多棘海盘车中得到,化合物Ⅲ和Ⅴ对稻瘟霉菌P-2b显示较强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89.
不同显色剂对玉竹总皂苷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显色剂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优显色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竹总皂苷含量,分别用三种显色剂,显色剂A为浓硫酸∶甲醇(4∶1),检测波长为405 nm;显色剂B为5%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乙酸乙酯(2∶8∶10),检测波长为518 nm;显色剂C为5%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冰乙酸(2∶8∶10),检测波长为518 nm。结果:采用方法C显色,玉竹总皂苷在6~3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低、中、高3种浓度(0.4、0.5、0.6μg/mL)对照品溶液的日内RSD分别为1.05%、0.22%、1.20%(n=5),日间RSD分别为1.25%、1.08%、1.30%(n=5)。低、中、高3种浓度(0.34、0.39、0.44μg/mL)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8±1.47)%、(100.32±0.72)%、(97.65±0.66)%(n=5);样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方法C优于方法A和B,为最佳显色方法,重复性实验RSD最小,加样回收率和精密度最高,溶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90.
李扬  王强  钱方  沈宏亮  王朝晖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455-1457
目的:检测左氧氟沙星羧甲基壳聚糖(LVFX/CMC)微球在大鼠体内结肠靶向释药的性能。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LVFX/CMC微球组和LVFX标准品对照组,每组30只。微球组灌胃给予950 mg·kg-1的LVFX/CMC微球(含200 mg·kg-1LVFX);对照组灌胃LVFX标准品200 mg·kg-1。2组根据取样时间又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分别于给药后1,3,5,7和9 h后麻醉,心内取全血分离血浆,并切取结肠和盲肠内容物,制成匀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盲肠内容物、结肠内容物及血液中左氧氟沙星的药物浓度。结果:微球组给药后3 h盲肠、结肠可检测出LVFX,5 h盲肠、结肠内容物中LVFX的浓度分别达(1.131±0.066)和(0.624±0.072)mg·g-1,远高于对照组的(0.163±0.123)和(0.026±0.001)mg·g-1;在9 h时微球组盲肠和结肠药物浓度仍分别达到(0.053±0.078)和(0.238±0.024)m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33±0.008)和(0.018±0.005)mg·g-1。微球组血药浓度波形明显滞后。结论:LVFX/CMC微球在大鼠体内的释放符合结肠靶向释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