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0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34篇
耳鼻咽喉   103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212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1547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398篇
外科学   1020篇
综合类   3189篇
预防医学   1375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326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4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694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939篇
  2008年   909篇
  2007年   922篇
  2006年   859篇
  2005年   687篇
  2004年   638篇
  2003年   643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胆胰系统恶性肿瘤引起胆管梗阻,形成的以高直接胆红素为主的黄疸。临床上以肝外胆道和胰腺肿瘤多见,约占外科性梗阻性黄疸的75.3%,包括各种原发性胆管癌、胰头癌、壶腹部癌,亦可由肝癌、胆囊癌、胃癌、结肠癌、胰体尾部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引起。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并发糖尿病较为多见,往往表现为糖耐量降低和术后高血糖等,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本文重点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糖尿病的病因及围手术期治疗方法。1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是外科手术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恶性梗黄病人手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2.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5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经验,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11月为500例患者施行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其中男293例,女207例,9~76岁,平均44.6岁;其中肾上腺手术176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75例,肾盂切开取石术10例,单纯肾切除术26例,根治性肾切除术31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肾输尿管全切术18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9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9例,输尿管成形术11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33例。并对15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与18例开放式肾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484例(96.8%)完成手术,其中1例因大出血于手术次日行开放手术;术中膈肌穿孔1例,术后切口感染6例,无大血管破裂、腹腔内脏器损伤、死亡等并发症发生;中转开放手术16例。肾切除手术中,后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康复时间少于开放组。结论:后腹腔镜手术适于治疗肾上腺、肾、输尿管及精索静脉疾病,具有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可作为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3.
腹腔热灌注化疗在卵巢癌术后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卵巢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对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5例卵巢癌,术中均行根治或姑息性切除;对直径≥0.5cm的腹腔内转移灶用电刀减量戮灭。术后第1d开始,每日腹腔热灌注化疗1次,每次60-90min,一般4次为1疗程,共计做98次。结果:循环通畅率96.9%(62/64),治疗时间内腹腔内温度82%达到41℃以上,各出水管温度均超过41℃,并保持60~90min。并发症及毒副反应有:轻度腹腔感染2例,腹痛4例,恶心呕吐2例,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随访6~27个月,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B超或CT,腹腔转移3例,腹腔转移率为18.8%,1例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另1例术后13个月死于腹腔转移及肝转移。最长1例随访时间为29个月,现仍存活。结论: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腹腔内温度较均匀,可多次进行,并发症少且毒副反应小,有利于卵巢癌术后腹腔内较小的残余癌或游离癌细胞的杀灭。  相似文献   
34.
杭涛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2,15(5):456-457,461
腺嘌呤核苷酸载体(ANT)是一种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它在组织细胞能量产生和消耗的耦联中起关键性作用。作者就ANT的功能和表达情况及其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颈脊髓压迫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索、建立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观察、研究其病理学改变过程 ,为临床治疗颈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在犬C4 、C5椎间孔置入不锈钢螺钉压迫脊髓 ,成功建立起一种新型不完全性颈脊髓压迫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通过光镜和电镜研究创伤后不同时间脊髓的病理改变。 结果 :损伤后动物表现为不完全性瘫痪 ,随时间的推移运动功能逐渐恢复。病理改变结果可分三期 :早期脊髓内出血、水肿及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 ;中期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变性达到高峰 ,胶质细胞增生 ;晚期出现机化和修复 ,部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恢复正常形态。 结论 :颈脊髓不完全性压迫损伤后脊髓功能有恢复的可能 ,临床应进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6.
120例感染患者骨髓涂片细胞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患者骨髓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方法 :对 12 0例确诊有感染性病症的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分析。 结果 :感染患者骨髓中网状细胞增高者占 15 % ,伴吞噬细胞增高者占 8.3% ,有异型淋巴细胞出现者占9.2 % ,浆细胞相对增高者占 14 .2 %。 结论 :部分感染患者骨髓内既有网状细胞、吞噬细胞及浆细胞的反应性增生 ,亦可伴有异型淋巴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37.
成人斯蒂尔病的肝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dult-onset Stil's disease,AOSD))合并肝损害的发生、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7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中出现肝损害的13例,根据病情轻重采用中药水剂茵陈蒿汤中味或益肝灵片加服联苯双酯滴丸、强力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11例(84.6%)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成人斯蒂尔病患者合并肝损害甚为常见。经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合理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恢复或好转。应重视和警惕发生危及生命和急性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38.
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初步总结经内镜鼻胰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 :自 1998年 3月以来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常规非手术监测治疗的同时 ,随机床旁行经内镜置放鼻胰管引流 14例。其中明确合并胆结石 8例。观察每天胰管引流量和入院后第 5天在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动脉氧分压和血、尿淀粉酶的变化 ,并与第 1天比较 ,记录治疗结果和住院时间。 结果 :经鼻胰管引流时间为 (7.3± 4 .0 )天 ,前 5天的胰液引流量分别为每天 (2 36 .4± 176 .6 )、(2 87.1± 16 4 .7)、(2 84 .6± 2 16 .4 )、(435 .0± 35 7.8)ml和 (377.8± 2 2 3.8)ml。入院后第 1天和第 5天的体温为 (38.2± 0 .6 )和 (37.2± 0 .8)℃ (P <0 .0 1)、心率为 (10 2 .3± 17.0 )和 (82 .9± 14 .5 )次 /min(P <0 .0 1) ,白细胞计数为 (14 .6± 4 .2 )和 (10 .1± 5 .4 )× 10 9/L(P <0 .0 5 ) ,血糖为 (10 .0± 4 .9)和 (8.6± 3.3)mmol/L(P >0 .0 5 ) ,血钙为 (2 .1± 0 .2 )和 (2 .2± 0 .2 )mmol/L(P >0 .0 5 ) 动脉氧分压为 (78.0± 16 .3)和 (113.0± 4 1.6 )mmHg(P <0 .0 1) ,血淀粉酶为 (6 95 .7± 4 4 5 .2 )和 (82 .6± 4 7.1)U/L(P <0 .0 1) ,尿淀粉酶为 (3174 .1± 2 5 4 2 .5 )和(2 86 .8± 2  相似文献   
39.
进口阿斯美胶囊 (每粒含氨茶碱 2 5mg ,盐酸甲氧那明 12 .5mg,那可丁 7mg,扑尔敏 2mg)对哮喘有显著疗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系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浙江长兴制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阿斯美胶囊的同类品种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国产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  相似文献   
40.
凋亡相关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细胞凋亡 (又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过程由多种不同基因产物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其中某些凋亡基因的突变 ,已被认定为人类疾病的病因或相关因素。作者综述了当前对凋亡基因突变所致人类疾病的认识 ,以及将凋亡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疾病诊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