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3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61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38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700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0篇
  10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164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的颈椎影像学及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时颈椎影像学及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3组,正常组20例,平均年龄23岁;颈椎间盘突出症组(颈椎组)18例,平均年龄43岁,桡骨骨密度正常,行颈椎前路手术;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组(疏松组)25例,平均年龄59岁,桡骨骨密度低于正常,行颈椎后路手术,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C3-C6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椎体变形指数,C4-C6骨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颈椎组患仅在C5,C6椎体出现轻度椎管狭窄,椎体变形,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疏松组则是颈椎广泛椎管狭窄,椎体变形,骨密度升高,三值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颈椎骨质疏松可能是颈椎开始退变进而发展为颈椎病的始动因素之一,C5,C6椎体最早发生椎体变形,椎管狭窄,以后逐渐扩大至其他椎体,椎体周围骨增生使椎体骨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42.
脑转移瘤的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风云  郭艳  孙朝阳  石梅  王立根 《医学争鸣》2000,21(6):S128-S130
目的 对比分析X-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全脑放疗与单纯SRT对脑转移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脑转移瘤患者69例行SRT加全及放疗32例,单纯SRT37例,SRT等中心剂量14~22Gy,全脑放疗30~40Gy/3.5~4.3wk。民单纯SRT组比较,SRT加全脑放辣其局部复发率低(3%vs35%,P〈0.05)和中位复发时间和910.5mo vs 4mo P〈0.05),但局部控制率(94  相似文献   
43.
颅内疾病X-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510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立根  郭艳  章翔 《医学争鸣》2000,21(9):1121-1123
目的 分析X-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颅内疾病的疗效,方法 用CT薄层连扫描图像定位,采用BRW立体定向坐标系统,RadionicsRSA-3型X-刀治疗计划系统,PhilipsSL-75-14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510例颅内疾病患实施X-刀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15(3 ̄36)mo,其中多数病例在治疗后1 ̄6mo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和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缩小或消失等改变。结论合理选择适应症  相似文献   
44.
NMDA受体与NOS在大鼠脊髓中间外侧柱的定位和生后发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魏丽春  石梅  马海昕  王志祥 《医学争鸣》2000,21(10):1178-1181
目的 探讨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R1和NMDAR2A/B亚基)、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还原型辅酶Ⅱ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d)活性在大鼠脊髓中间外侧柱(IML)的定位与生后发育特征。方法 在甲醛固定的脊髓切片上,进行ABC法免疫染色和NADPH-d组织化学反应与半定量分析。结果 MMDAR1,NMDAR2A/B,NOS I和NADPH-d反应产物丰富地分布于IML,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体、树突和轴突样纤维终末。在生后早期发育中它们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生后7d(P7)有微弱或中等的表达,随后逐渐上调,P21或P28达到高峰,然后保持于此水平于成体动物。结论 NMDA受体-NO通路可能是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途径,并参与神经元生后发育成熟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45.
46.
本文从临床角度对Buchler机的放射源和剂量学上进行初步评估,认为尚有不足之处,另总结1983年10月至1985年3月应用高剂量率Buchler机合并~(60)钴或9 Mev直线加速器对分期为Ⅱ、Ⅲ期的宫颈癌135例进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其五年生存率分别是85.25%(52/61)和68.92%(51/74)全组五年生存率为76.03%(103/135)。  相似文献   
47.
512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孙颖  马骏  卢泰祥  王岩  黄莹  唐玲珑 《癌症》2004,23(Z1):1523-1527
背景与目的:合理定义鼻咽癌颈部靶区在临床上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指导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颈部靶区的勾画.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4年6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的鼻咽癌病例51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行增强CT模拟扫描.淋巴结分区标准采用2003年RTOG推荐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结果:512例病例中,328例(64.1%)诊断为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阳性的病例中61.3%为单侧淋巴结转移,38.7%为双侧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为64.1%,其中单侧占50.9%,双侧占49.1%.淋巴结阳性的病例中Ⅰ、Ⅱ、Ⅲ、Ⅳ、Ⅴ、Ⅵ和咽后区的转移率分别为3.0%、97.9%、46.0%、9.5%、13.7%、0%和74.4%.跳跃性转移率仅为4.6%~6.5%.25.3%的N1-3病例出现了推荐标准以外区域的侵犯.结论:鼻咽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由上而下循序性的;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低;咽后淋巴结为鼻咽癌转移的首站淋巴结.咽后、Ⅱ区和Ⅲ区最容易受累及;Ⅰa和Ⅵ区从未受累.有部分阳性淋巴结超出了RTOG推荐用于N0的颈部CTV范围.以上结果有助于鼻咽癌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颈部靶区的勾画.  相似文献   
48.
不同术前放射治疗剂量在下咽鳞癌综合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咽鳞癌不同术前放射治疗剂量对综合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 1例 (男 181例 ,女 2 0例 ;年龄 32~ 75岁 )经术前放射治疗 手术综合治疗 (R S)的下咽鳞癌 (1997年UICC分期Ⅰ期 6例 ,Ⅱ期 14例 ,Ⅲ期 4 7例 ,Ⅳ期 134例 ) ,其中梨状窝 173例 ,咽后壁 19例 ,环后 9例。 12 4例术前放射治疗 4 0Gy ,77例术前放射治疗 5 0Gy ;放射治疗后 2周左右给予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放射治疗 4 0Gy组 5年生存率为 39.7% ,5 0Gy组为 5 5 .4 % (P <0 .0 5 )。术前放射治疗 4 0Gy组放射治疗相关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 6 .6 % ,5 0Gy组为 15 .6 % (P <0 .0 5 )。术前放射治疗 4 0Gy组喉功能保留率为 38.7% ,5 0Gy组为 4 2 .9% (P >0 .0 5 )。术前放射治疗 4 0Gy组区域复发率为 2 8.2 % ,5 0Gy组为 2 9.9% (P >0 .0 5 )。结论 术前放射治疗 5 0Gy较 4 0Gy能提高下咽鳞癌的远期生存率 ,且不增加放射治疗引起的术后并发症 ,并有望增加喉功能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49.
304例放射治疗为主的食管癌CT分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食管癌CT分期对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 4例经放射治疗为主的食管癌治疗前CT资料 ,比较CT分期与生存率的关系。常规分割 12 6例 ,剂量 5 5~ 6 5Gy ,2 7~35分次 ,5 .5~ 7.0周 ;后程加速超分割 178例 ,剂量 5 5~ 6 0Gy ,33~ 36分次 ,4 .5~ 5 .5周。结果 T1 T2期与T3、T4期 1、3、5年生存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χ2 =12 .90 ,P <0 .0 1;χ2 =14 .2 0 ,P <0 .0 1) ,T3期与T4期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2 0 ,P >0 .0 5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 (χ2 =4 .2 0 ,P <0 .0 5 ) ,有远地转移病例生存率明显降低。结论 CT检查是非手术食管癌比较理想的临床分期方法 ,对判断其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0.
"彗星"分析法检测人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彗星”分析法应用于人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彗星”分析法 ,以尾力距之比 (RTM)作为终指标 ,检测人肺腺癌、人食管鳞癌和人鼻咽鳞癌等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裸小鼠移植瘤组织被消化并稀释成细胞浓度为 4× 10 4ml的单细胞悬液后 ,分成对照组 (0Gy)和不同剂量照射组 ,照射组分别给予 2、5、10和 15Gy的 6MVX射线的冰上照射 ,照射后立即进行“彗星”分析。结果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细胞未照射时 (0Gy)的尾力矩 (T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F =9.11,P <0 .0 1)。不同剂量 (2、5、10和 15Gy)照射后 ,3种人癌裸小鼠移植瘤细胞未做校正时的TM所反映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依次为 :肺腺癌 >食管鳞癌 >鼻咽鳞癌 ,显然与临床一般印象不符 ;而经与对照组进行“本底”校正后的RTM所反映放射敏感性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依次为 :食管鳞癌 >鼻咽鳞癌 >肺腺癌 ,则符合临床一般印象。结论 ①应用“彗星”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尾力矩必须进行“本底”校正 ,即扣除对照组本底误差后的尾力矩才能很好地反映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异。②“彗星”分析法可用于检测人体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