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3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桑琳  赵卫东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2,33(10):1346-1350
目的通过检测p53、p21、MDM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53、p21、MDM2基因和细胞凋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29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和29例子宫腺肌症组织标本的p53、p21、MDM2表达情况,对p53、p21、MDM2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p53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分泌期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子宫腺肌症组织中增生期与分泌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p53蛋白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53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的表达率高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21蛋白表达率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低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P0.05)和子宫腺肌症组(P0.05)。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与子宫腺肌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p53与p21呈正相关(r=0.611,P0.01),p53与MDM2呈负相关(r=-0.541,P0.01),p21与MDM2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中表达无相关性(r=0.404,P0.05)。结论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p21、MDM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的发生发展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92.
93.
94.
目的:探讨TAp63γ的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瞬时转染TAp63γ真核表达载体提高SiHa细胞中TAp63γ的表达水平并经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通过PCR-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及对顺铂的敏感性,通过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衰老细胞。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TAp63γ的SiHa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顺铂敏感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衰老比例为(8±1.5)%;而转染TAp63γ组的衰老细胞比例为(39±8.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63γ具有抑制宫颈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可能是针对宫颈癌细胞生长动力学治疗的新靶点基因。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软琼脂培养体系对小鼠卵巢组织片中卵泡发育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FACS鉴定小鼠MSC;建立MSC-软琼脂"小岛"培养体系,500μm厚小鼠卵巢组织片嵌入支架上培养。培养液内加入1.5IU/mlPMSG,每2天半量换液1次,放射免疫法动态检测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第6天加入1.5IU/mlhCG,17h后体视显微镜下获取窦卵泡内颗粒细胞-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COC),体外受精后观察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卵巢组织在MSC-软琼脂培养体系中存活良好,卵泡直径、颗粒细胞数量和层数不断增加,E2水平稳定上升。加入hCG17h后,卵泡进一步成熟,有窦腔形成,P水平急剧上升。获取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率明显低于体内成熟组(62.5%vs89%,P<0.01),但是囊胚形成率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4%vs87.5%,P>0.05)。结论:MSC-软琼脂培养体系有利于卵泡发育、成熟,获得的卵母细胞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中HPV负荷量和端粒酶(human telomerase gene,hTERC)基因的扩增情况,以探讨两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Ⅱ)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PV-DNA含量并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方法对HCⅡ检测剩余宫颈细胞保存液进行hTERC检测。结果:①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高危型HPV的病毒负荷量也增高,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逐渐升高。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除慢性宫颈炎组、其他各组与正常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CIN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与CINⅡ、CINⅢ和宫颈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HPV-DNA负荷量的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也逐渐升高(r=0.995,P<0.01)。结论:HPV-DNA负荷量的增加与hTERC基因扩增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筛查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7.
卵泡发育的命运(成熟或闭锁)取决于卵泡内颗粒的状态:颗粒细胞增殖分化则卵泡成熟,颗粒细胞凋亡则卵泡闭锁[1],因此,探讨颗粒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是阐明卵泡闭锁原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ΔNp63α对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稳定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ΔNp63α的SiHa细胞株(SiHa/ΔNp63α);通过瞬时转染沉默ME-180细胞中ΔNp63α的表达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ΔNp63α、LIF、STAT3的蛋白水平,通过q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ΔNp63α、LIF、STAT3、LncRNA ENST00000447565的转录水平。 结果 (1) ΔNp63α过表达的SiHa细胞中,LIF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其调控的下游基因STAT3的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2)ΔNp63α过表达的SiHa细胞中,LncRNA ENST00000447565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该LncRNA与LIF基因均在22号染色体q12.2,且基因组位置接近;(3) ΔNp63α沉默的ME-180细胞中,LIF的表达量明显上调。 结论 ΔNp63α可以抑制LIF及下游基因STAT3的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与ΔNp63α对LncRNA ENST00000447565的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
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CA125和HE4联合检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012年1月-2014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53例卵巢癌患者、31例卵巢良性肿瘤、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另外34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CA125、HE4及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卵巢癌组血清CA125及HE4水平高于其余三组(P<0.05),CA125的敏感性比HE4高(82.7%、62.2%),HE4的特异性比CA125高(93.2%、57.7%),而HE4联合CA125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6%、88.2%)。HE4、CA125及HE4+CA125的ROC-AUC分别为0.89、0.837、0.89。结论 CA125、HE4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导临床方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估双抗夹心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国8家医院共募集入组629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双份取样,一份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一份用湿片镜检法和唾液酸酐酶法检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做出临床诊断。统计分析双抗夹心法及对照方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方法相比,双抗夹心法诊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的特异度略低(93.3%vs 96.5%,90.8%vs 93.6%,95.8%vs 99.8%;P0.001),但灵敏度和约登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灵敏度:81.5%vs 54.9%,91.9%vs 37.7%,93.0%vs 40.3%;约登指数:0.75 vs 0.51,0.83 vs 0.31,0.89 vs 0.40;P0.001);双抗夹心法在诊断混合感染方面的优势明显(灵敏度77.5%vs 30.0%,特异度89.3%vs 90.8%,约登指数0.66 vs 0.28;P0.001)。结论:与传统的湿片镜检、酶法相比,双抗夹心三联检法的特异度略低,但检测灵敏度显著提高,更接近真实情况,且对混合感染的检测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