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性,47岁,主因头痛15d收入院.15d前劳动时出现头痛,以头顶部明显,为胀痛,卧位时症状好转,当地县医院给予20%甘露醇脱水治疗,症状无好转,且站立时头痛剧烈,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体健.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颅神经(-),颈部抵抗(+),四肢肌力V级,双侧Kernig's sign(+),双侧Babinski's sign(-).辅助检查,头颅CT,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磁共振动脉成像左侧椎动脉血流信号缺失,右侧大脑后动脉起始于脑基底动脉环,磁共振静脉成像未见异常.入院当天腰椎穿刺,脑压测不到,用5mL注射器抽出脑脊液,外观呈淡红色,常规示大量红细胞,脑脊液蛋白为0.5g/L.诊断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遂给予卧床、补充生理盐水、氟美松10mg静脉滴注,1次/d,症状逐渐缓解.住院10d腰椎穿刺,测脑压正常(1.274kPa),外观呈无色透明,头痛症状消失,患者出院.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脑血管病变侧支代偿的意义。方法对9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用TCD和DSA检测判断侧支代偿。结果(1)38例为一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53例为一侧椎动脉闭塞。(2)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经眼动脉的颅内外侧支代偿在TCD上的显示率(50.0%)高于DSA上的显示率(13.2%)(P<0.05);软脑膜血管吻合代偿在DSA上的显示率(42.1%)高于在TCD上的显示率(13.2%)(P<0.05)。(3)椎动脉闭塞:TCD检测对侧椎动脉的代偿(75.5%)占有明显的优势;DSA检测后交通动脉开放(17.0%)占有明显的优势。对侧椎动脉代偿的几率(40/53,75.5%)高于其他代偿途径,包括枕动脉和椎动脉之间吻合代偿(5/53,9.4%)、颈深动脉和椎动脉之间的侧支吻合代偿(6/53,11.3%)以及椎动脉闭塞时后交通动脉开放(9/53,17.0%)(P<0.05);一侧椎动脉闭塞时有椎动脉代偿者合并对侧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几率高于无代偿者(P<0.05)。结论DSA对脑血管病变侧支代偿评价有重要意义,为术前必须检查;TCD有助于了解脑血管病变侧支代偿能力,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握松拳运动试验在TCD判断证实椎动脉中的意义。方法 40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为25~70岁,采用TCD测定握松拳运动前后峰值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握松拳运动使运动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 握松拳运动试验为证实椎动脉及其判断椎动脉颅内段是同异侧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介入操作中发生脑血管痉挛(CVS)时,法舒地尔不同给药途径治疗CVS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介入操作发生CVS的患者80例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法舒地尔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通过静脉点滴途径给药;观察组:法舒地尔1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经微导管注入脑血管痉挛发生部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挥作用时间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解痉时间为11.71±3.45 min,少于对照组24.68±4.42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和GOS评分分别为13.16±0.52和4.82±0.34,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介入操作治疗中发生CVS,通过微导管动脉注入法舒地尔,应用剂量小,临床治疗效果更佳,起效时间短,预后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椎-基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临床表现多样,较易误诊。现报告VBD致脑积水1例如下。1病例男,58岁。因"头痛头晕半年,加重伴智力下降、走路不稳1个月"于2011年1月20日入院。患者半年来反复发作头痛、头晕,测血压高,最高达180/11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每日2次治疗,头痛稍好转。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伴智力下降、走路不稳。查体:神志清楚,记忆力下降,脑神经、四肢肌力正常,双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CTP)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成年SD大鼠,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传代扩增,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用不同浓度(0.05、0.10、0.20、0.40和0.80 mg/mL)CTP对BMSCs进行诱导;诱导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神经微丝蛋白(NF)、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出合适的诱导剂量.结果 随CTP浓度增高,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GFAP和NSE阳性细胞比例也呈现逐步增高趋势,到一定浓度后又有所下降,统计学分析,CTP浓度为02 mg/mL时,能够诱导NF、GFAP和NSE阳性细胞比例为(32.73±0.63)%、(62.77±2.45)%和(30.41±0.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TP是一种很好的体外诱导剂,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以0.2 mg/mL CTP作诱导剂,能够获得较明显的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CMB)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CMB分为脑卒中组和脑卒中合并CMB组,每组各52例。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蒙特利尔量表认知功能评分,并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NSE,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Hcy,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中hs-CRP、NSE、Hcy水平。结果脑卒中合并CMB组患者抽象思维、注意力与计算力、视空间执行、记忆力、定向力、语言等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脑卒中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合并CMB组血清中hs-CRP、NSE、Hcy水平均高于脑卒中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血清中hs-CRP、NSE、Hcy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7,(14):1958-1961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和格列吡嗪治疗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下简称"亚甲减")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亚甲减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注射液+格列吡嗪片;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0.6 mg,sc,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1 h和2 h血糖、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总胆固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胰岛B细胞功能指数(HOMA-B)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脱落4例,试验组无脱落病例。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总胆固醇、血压、TSH和HOMA-B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体质量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和TSH水平均明显降低,HOMA-B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与对照组(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胰岛素和格列吡嗪治疗亚甲减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可有效降糖并稳定机体血糖水平,控制体质量增加,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TBS)是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自1980年Caplan[1]首先报告以来,国外已作为一特殊类型的椎一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列出。国内少见报道,我科近遇l例。报告如下。!病历简介男,64岁。主因发作性头晕、复机、幻视伴意识障碍10天往院。每次发作时头晕、复机,视门窗、屋顶变形,随后出现神志不清.小便失禁。查体:昏迷状态,双瞳孔不等大,右侧4()n。m、左侧ZOmm,对光反射迟钝,压眶时去脑强直发作。持续约Ic分钟左右清醒;双瞳孔仍不等大,视力正常,右睑下垂·右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