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174篇
皮肤病学   19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245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13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21.
目的 比较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个体化介入封堵和外科手术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pmVSD患儿共109例,其中接受介入封堵治疗61例,外科手术治疗48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转归、对心功能(EF、FS)及心电指标(ptfv1、Macruz)的影响,并随访3年,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等检查观察患儿术后疗效及中长期效果.结果 介入封堵组治疗成功率为96.72%,外科手术组治疗成功率为100.00%,介入封堵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2.95%)与外科手术组(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介入封堵组及外科手术组心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封堵组及外科手术组术后心电图ptfv1、Macruz值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介入封堵治疗pmVSD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中长期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及T1、T2、T2*mapping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并讨论了这些新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23.
1 材料和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临床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患者 198例 ,男 12 2例 ,女 76例 ,年龄≥ 65岁 ,无糖尿病史 ,冠状动脉 (冠脉 )狭窄≥ 75 %但≤ 95 % ,长度≤ 3 0mm ,参考直径≥ 3 0mm ,成角≤ 45° ,中度以下钙化。对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充分预扩张组 63例 (87个病变 )、有限预扩张组 69例 (88个病变 )、直接支架组 66例 (88个病变 )。 3组患者在UAP/NSTEMI、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方面具有可比性 (P >0 0 5 )。  充分预扩张组采用与病变参考直径…  相似文献   
24.
作者检测43例NIDDM患者的LPO等显示:LPO、BG、TG、TC、LDL和APOB显著升高;SOD、CAT、GSH-Px、Se-GSH-Px及HDL显著降低,LPO与SOD、CAT、GSH-Px、Se-GSH-Px、HDL和APOAI负相关,与TG、TC和LDL正相关;SOD与BG负相关,提示NIDDM患者LPO升高可能与其糖、脂代谢紊乱有关,LPO持续升高可能是导致其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5.
肝癌切除术后高凝状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切除后机体凝血活性的改变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切除正常成年615小鼠部分肝脏,24 h后取血测凝血活性.在部分肝切除(PH)的动物同时给予脾接种转移性肝瘤细胞,在手术前后给予纤溶酶抗凝治疗,饲养动物11d 后分析肿瘤转移程度. 结果:单纯PH组术后血小板聚集(PL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增加(P=0.018<0.05,P=0.012<0.05),提示凝血活性显著增高;由于凝血因子消耗,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P=0.007<0.01, P=0.0019<0.01).在给予PH组动物纤溶酶处理后,除PT 外,几乎全部恢复到手术前水平(P>0.05).手术 抗凝治疗组肿瘤转移程度较单纯手术组有明显减少(P=0.003<0.01). 结论:PH后机体高凝状态与术后肿瘤转移增强可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6.
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兆伏级CT(MVCT)在线测量校正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放疗的摆位误差,确定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之间的外放距离。方法:2012年5月至12月,21例接受TomoTherapy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每次治疗前均行靶区部位MVCT扫描。并将扫描后的MVCT图像与定位时千伏级CT(kVCT)图像进行配准,分别记录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旋转Roll四个方向的偏差数值,对其误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患者共行358次MVCT扫描,其摆位误差值在x、y、z和Roll方向分别为:(-0.14±0.60)mm、(-1.21±0.44)mm、(0.69±0.93)mm和(0.02±0.26)。x、y、z方向CTV和PTV之间的外放距离分别为:5.5mm、7.4mm和3.9mm。结论:胰腺癌患者治疗摆位误差较大,Tomotherapy通过在线摆位校正能有效减小摆位误差。临床上建议胰腺癌患者在x、y、z方向上CTV和PTV之间可分别外扩5mm、7mm和4mm,为精确照射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利用窄谱低能量非相干可见光照射皮肤以期产生有益的光生物调节作用,而非激光的热效应、剥脱效应来达到辅助治疗皮肤病及美容目的的治疗手段。LED的多种特性使其成为是产生这种低能量、特定脉冲、窄波段光的理想光源。本文就近年来这种可见光在皮肤科领域中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可能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饮用不同浓度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DSS)对于建立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模型及其致病相关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DSS饮用组(3%、5%、7%)。观察小鼠的大便性状,体重和生存时间。饮用后的第6天处死各组小鼠,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并评分;取病变处进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定量PCR检测各组脾细胞免疫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饮用3%、5%、7%浓度DSS的小鼠在第6天均有不同程度溃疡形成,成模率随着DSS浓度提升而增加,但是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定量PCR结果表明促炎因子(TNF-α、IFN-γ和IL-17A)的表达水平与DSS浓度成正相关,而抑炎因子(IL-4和IL-10)以及调节性T细胞相关的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与DSS浓度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给予小鼠5%浓度的DSS溶液饮用有助于高效经济地建立小鼠IBD模型,为进一步研究IBD的发病机理、生物学特性、干预因素等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老年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体针调理同时配合局部围刺的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和临床症状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好转4例,无效2例,后遗神经痛3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痊愈20例,好转6例,无效10例,后遗神经痛4例,总有效率为65.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结痂时间和皮损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复发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空军总医院病案检索系统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并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170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及复发情况等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对引起DVT复发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DVT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170例DVT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复发率为52.9%。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复发率为67.2%;合并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复发率为95.7%;合并1种及1种以上疾病患者复发率为76.5%;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患者复发率为25.0%;深静脉血管创伤性操作患者复发率为80.5%;骨科手术患者复发率为12.5%;肿瘤手术患者复发率为76.0%。合并肿瘤(OR=11.710,95%CI:2.302~59.553)、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OR=73.188,95%CI:2.969~1803.904)、合并1种及1种以上疾病(OR=58.338,95%CI:11.519~295.458)是深静脉血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合并肿瘤、肾病综合征或终末期肾病及合并1种或1种以上疾病时要注意深静脉血栓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