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41.
患者,女,49岁,156 cm,51 kg,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再发急性感染2周”入院。患者十余年前因“左侧胸膜炎”在外院行抗感染、胸腔穿刺等治疗。患者兄长十余年前因“咯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入院后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时有“空腔感”,咳大量黄脓痰,咳痰困难,无杵状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行David手术及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行该手术的38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两组:HTK液组(n=19)和4∶1含血心脏停搏液组(n=19)。分别收集术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两组围术期各2例患者出现死亡,其中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死于继发腹主动脉破裂出血。含血停搏液和HTK液两组转机时间、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停搏液用量两组有差异。两组患者血液心肌酶谱浓度在升主动脉开放后及术后24 h均显著升高(P 0.01),术后48 h开始呈下降趋势,CK浓度在T2、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KMB浓度在T3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cTn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1,P 0.05),两组患者费用有差异(P 0.01)。结论两种心肌保护液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CK浓度在T2、T4时间点、CKMB浓度在T3时间点、c Tn I浓度在T3、T4时间点HTK液组显著低于含血停搏液组(P 0.05),从心肌酶谱数值上其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含血停搏液组。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不良的老年病人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且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病人14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观察并比较2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不良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149例病人中60例发生了POD,POD发生率为40.27%。2组在年龄、BMI、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营养状况、认知功能评分、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使用镇痛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5岁、BMI<20、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评分<7分、MMSE评分<27分及血清白蛋白<30 g/L是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老年病人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OD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镇痛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术前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老年病人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POD发生率较高,其与病人的年龄、BMI、营养状况、认知功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术后镇痛情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路径管理在麻醉科手术病人转运中的应用,为优化转运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麻醉科2016年2-8月拟行手术病人2 046例作为观察组,2015年4-10月同类病人1 96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采取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安全转运路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院内转运方式。比较2组病人转运时间、护理缺陷发生率以及接收科室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转运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转运过程中,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99%(P < 0.01)。观察组在提前通知做好接收准备、交接时按交接单进行逐项交接、交接时介绍手术与用药率方面的接收科室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在交接时管道通畅固定、协助安置病人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2.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96%(P < 0.01)。结论基于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的路径管理可明显缩短麻醉科手术病人转运时间,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5.
石萍  曹丽  吕德珍 《安徽医药》2024,28(1):80-84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个性化预测AKI事件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行OLT手术的终末期肝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人根据OLT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事件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7例OLT手术病人,其中101例病人术后7 d内发生了AKI,发生率为42.6%。AKI组病人的术前伴随的肝昏迷比例[22.8%(23/101)比9.6%(13/136)]、APACHE Ⅱ评分、手术时间[(7.7±1.8)h比(7.0±1.6)h]、术中出血量[(3 002±1 606)mL]比(2 525±1 383)mL]、红细胞输注量、术前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小鼠恐惧记忆形成和消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选择雄性C57/BL6小鼠30只,7~8周龄,体重20~26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PTSD组(P组)和右美托咪定(D组),每组10只。C组正常饲养,P组和D组通过给予5个成对刺激(声音刺激:30 s,6 000 Hz,85 dB;足底电刺激:声音刺激中最后2 s,1.0 mA)建立PTSD小鼠模型,每个成对刺激间隔20~60 s。C组以及P组在PTSD模型建立前15 min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D组于相同时点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20 μg/kg。记录建模前、建模时每个成对刺激时、恐惧记忆获得、消除和再现的僵直时间百分比。采用旷场实验记录运动距离。旷场实验后处死小鼠,采用qPCR法检测海马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1(CRHR1)和连接蛋白3(Nectin3)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RHR1和Nectin3蛋白含量。
结果 与恐惧记忆消除第1天比较,恐惧记忆消除第2天P组和D组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海马组织CRHR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Nectin3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D组建模时第4—5个成对刺激时和恐惧记忆再现实验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CRHR1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Nectin3 mRNA表达量和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明显减少PTSD小鼠恐惧记忆的形成,并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退,这可能与CRHR1/Nectin3的表达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择期骨科手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究衰弱与术后1年内死亡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接受择期骨科手术老年患者313例,男94例,女219例,年龄≥65岁,ASA Ⅰ—Ⅳ级。收集并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受教育年限以及术前、术中指标,采用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评估患者术前衰弱程度,术后1年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两组: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FS对术后1年内死亡的预测效能。
结果 24例(7.7%)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死亡组年龄、ASA分级、EFS、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卡茨指数(Katz ADL)、功能活动问卷(FAQ)评分、血糖、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术中失血量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BMI、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白蛋白均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FS(每增加1分,OR=1.404, 95%CI 1.169~1.685)是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EFS预测术后1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CI 0.744~0.908,P<0.001)。
结论 衰弱评分增加与老年患者骨科术后1年内死亡呈正相关,为老年衰弱患者提供围术期干预指导,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在加速康复外科要求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为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加速患者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手术的6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围术期指标。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与苏醒时间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糖、腹部手术史及手术时间是此类手术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糖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糖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围术期应针对相应的影响因素采取各项措施提前干预,以缩短麻醉苏醒时间,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选取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60例,ASAⅢ级,随机均分为ESP阻滞组(E组)与对照组(C组).E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ESP阻滞,C组不进行此项操作.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经鼻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后路单间隙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BMI 18~25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1.0μg/kg组(D1.0组)、右美托咪定1.5μg/kg组(D1.5组)、右美托咪定2.0μg/kg组(D2.0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入手术室后,D1.0组、D1.5组、D2.0组分别经鼻滴注右美托咪定1.0、1.5、2.0μg/kg,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容量均为2 ml。记录滴鼻前(T_0)、滴鼻后10 min(T_1)、20 min(T_2)和30 min(T_3)的HR、MAP、SpO_2、自发痛VAS评分、Ramsay镇静和焦虑评分。滴鼻后30 min行左侧上肢肘正中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患者穿刺时VAS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T_3时D2.0组HR明显慢于C组(P0.05),MAP明显低于C组(P0.05)。T_3时D1.0、D1.5和D2.0组自发痛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T_3时D1.0和D1.5,T_2、T_3时D2.0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1.5组和D2.0组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D1.0、D1.5和D2.0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5μg/kg滴鼻可获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