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来源真菌黄灰青霉Sp-19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株来源于羽毛山海绵Mycale plumose的真菌黄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tiogriseumSp-19发酵产物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进行了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进行化学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与讨论从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fructigenines A(1),去乙酰化fructigenines A(2),fructigeninesB(3),1,4-benzodiazepine-2,5-diones(4)和cyclopenin(5);化合物4和5在3μg.mL-1时对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2.
20(S)-人参皂苷Rg_3对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20(S)-人参皂苷Rg3对脑缺血所致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20(S)-人参皂苷Rg3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方法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含量、呼吸功能、线粒体呼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Ca2+等。结果大鼠MCAO后24 h,脑线粒体损伤明显,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膜磷脂降解、呼吸功能衰减,呼吸酶、SOD活性降低,Ca2+、MDA含量升高;静脉注射20(S)-人参皂苷Rg3(5,10 mg.kg-1)能明显抑制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的降低,膜磷脂降解,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线粒体肿胀,抑制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同时20(S)-人参皂苷Rg3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抑制Ca2+过多摄入。结论20(S)-人参皂苷Rg3对缺血脑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3.
微血管扩张法评价丹参不同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丹参的提取工艺。方法:应用Powerlab血管张力测定系统,采用药效学指标考察丹参的不同提取工艺对血管张力的影响,比较提取工艺的优劣。结果:优选出丹参水超声醇沉提取工艺,实验结果可靠。结论:水超声醇沉提取法能明显降低氯化钾(0.006mol.L-1)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NE)(1×10-5mol.L-1)引起的收缩,舒张率分别达到(9.7±12.4)%,(7.9±10.7)%,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一种水溶性茶多糖中的中性糖组成及其对糖醛酸含量测定的影响,为准确测定茶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10种茶多糖样品单糖组成,考察了其主要的三种单糖组分组成的混合中性糖(1∶1∶0.5,摩尔比)对硫酸咔唑法、间羟联苯法两种方法 测定糖醛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10种水溶性茶多糖样品的主要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以及葡萄糖(Glc).结论 在测定茶多糖中糖醛酸含量时,这3种中性糖对间羟联苯法的干扰远小于硫酸咔唑法.  相似文献   
5.
阪崎肠杆菌环介导恒温扩增方法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快速简便易行的阪崎肠杆菌(Enterobacter sakazakii)检测方法,可以减少和控制由其引起的食品污染和中毒事件[1].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2000年由Notomi等发明的一种新颖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其利用4条特异性引物来识别靶基因的6个特定区域,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反应在恒温下进行,快速简便,省却了PCR所需的温度循环,并且扩增产物量大,肉眼、电泳、浊度仪均可进行检测[2].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抗肿瘤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 使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利用NMR技术确定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10个萜类化合物,分别为白桦脂醇(betulin,Ⅰ)、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Ⅱ)、羽扇豆醇(lupeol,Ⅲ)、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4-methylene-cycoartanol,Ⅳ)、杨梅二醇(myricadiol,Ⅴ)、异杨梅二醇(isomyricadiol,Ⅵ)、异油桐醇酸(isoaleuritolic acid,Ⅶ)、isoaleuritolic acid 3-p-hydroxycinnamate(Ⅷ)、2α-羟基齐墩果酸(maslinic acid,Ⅸ)和植醇(phytol,Ⅹ)。结论 化合物Ⅱ、Ⅳ、Ⅶ和Ⅸ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在50 μg/mL下,化合物Ⅰ~Ⅳ、Ⅷ和Ⅸ对人肺癌细胞A-549,化合物Ⅹ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显示有意义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人参皂苷Rb3 对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3对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人参皂苷Rb3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制.方法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测定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膜磷脂含量、呼吸功能、线粒体呼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Ca2+等.结果大鼠MCAO后24 h,脑线粒体损伤明显,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膜磷脂降解、呼吸功能衰减,呼吸酶和SOD活性降低,Ca2+和MDA含量升高;静脉注射人参皂苷Rb3(5,10 mg·kg-1)能明显抑制缺血脑线粒体膜流动性的降低和膜磷脂的降解,减少脑缺血引起的线粒体肿胀,抑制NADH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大鼠脑神经细胞线粒体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抑制Ca2+过多摄入.结论人参皂苷Rb3对缺血脑神经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拮抗Ca2+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从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酶解产物中分离血管紧张素抑制肽有待研究。目的:通过酶解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获取具有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肽。设计: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复合酶解,采用超滤、凝胶柱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降压肽的分离。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高值化利用实验室。材料:体质量(500±50)g红非鲫,由即墨热电厂罗非鱼分厂提供。方法:实验于2003-05/2004-05在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品高值化利用实验室完成。①采用稍作改进的Grossman和Bergman法提取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通过菠萝蛋白酶和alcalase 2.4L组成的复合酶依次对胶原蛋白进行水解。将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煮沸使酶失活。得到的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通过截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0,4000,1000的超滤膜进行分离,得到3个组分,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Ⅰ(相对分子质量6000~4000)、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Ⅱ(相对分子质量4000~1000)和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Ⅲ(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②按照cushman等人的方法测定各组分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将抑制50%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所需抑制剂浓度定义为IC50。③将具有最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上预先采用1.0 mol/L乙酸缓冲液(内含0.1%v/v吡啶,pH=4.0)平衡的sephadexG-25柱(1.6×100cm),检测波长220nm,对水解原液,RTCH-Ⅰ、RTCH-Ⅱ和RTCH-Ⅲ4个样品进行分离,收集活性峰,对每个活性峰测定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冻干后进一步用反相HPLC ODS-C18分析柱分离。得到各组的高活性组分,同样方法测定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④对4种高活性组分组分的样品均在110℃下用内含1g/L硫代乙醇酸的6 mol/L HCl真空水解,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采用HPLC法测定各组分的分子量。主要观察指标:①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IC50值)。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纯化结果。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氨基酸分析。结果:①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水解物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RTCH-Ⅰ,Ⅱ,Ⅲ组分的IC50值分别为2.82,3.30,2.23和0.31 g/L,其中RTCH-Ⅲ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最大。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纯化结果:4个活性峰的IC50分别为3.5,2.12,1.56和0.65 g/L。采用反相HPLC分析柱(ODS-C18)对6k、4k、1k和ACF组分进一步分离,结果分别如图2、3、4和5所示。实验结果显示,高活性组分分别为Mr6000组分第4个峰以及Mr4000,1000和水解原液的组分第2个峰,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率分别为11.1%,89.9%,65%和49.7%,其中Mr4000组分第2个峰,显示出最高的抑制活性。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肽的氨基酸分析结果: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分离肽产物富含疏水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结论:红非鲫鱼皮胶原蛋白的复合酶水解产物中存在较高活性的血管紧张素抑制肽,该肽富含疏水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可以通过超滤、柱层析、液相色谱法从水解产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9.
蒙古鸦葱抗肿瘤活性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系统研究蒙古鸦葱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进行活性跟踪和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脱氢木香内酯(1)、β-谷甾醇(2)、胆甾醇(3)、5α,8α-环二氧-24-甲基胆甾-6,22-二烯-3β-醇(4)、硬脂酸-1-甘油单脂(5)、1-亚油酸甘油酯(6)、硬脂酸(7)、软脂酸(8)、蔗糖(9)、毛地黄黄酮-5,3′-二甲酯(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1)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2)。结论:1~12均为首次从蒙古鸦葱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1,4和10在50μg·mL^-1浓度下对小鼠肺腺癌细胞A-549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柽柳抗肿瘤甾体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利用NMR技术确定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甾体类化合物和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e-3,6-dione,2)、麦角甾-4,24(28)-二烯-3-酮[ergosta-4,24(28)-diene-3-one,3]、豆甾烷-3,6-二酮(stigmast-4-ene-3,6-dione,4)、豆甾-4-烯-3-酮(sitosterone,5)、胆甾醇(cholesterol,6)、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7)、山柰酚(kaempferol,8)、山柰酚-4′-甲醚(4′-methylkaempfero,9)、山柰酚-7-甲醚(7-methylkaempfero,10)、山柰酚-4′,7-二甲醚(4′,7-dimethylkaempfero,11)、槲皮素(quercetin,12)、槲皮素-3′,4′-二甲醚(3′,4′-dimethylquercetin,13)。结论化合物2,3,4,5和7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在50mg·L-1下,化合物2,3,4和5对人肺癌细胞A-549显示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