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7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7例(肝炎后肝硬化组)及同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2例(酒精性肝硬化组),对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男性均占多数,酒精性肝硬化组男性比例(91.46%)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64.23%),女性比例(8.54%)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3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8.9±6.4)岁]较酒精性肝硬化组[(51.7±4.3)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6.8±2.5)年比(5.9±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掌(24.09%)、蜘蛛痣(28.47%)、男性乳房发育(1.46%)及肝大(6.57%)的发生率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70.73%、80.49%、9.76%、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脾大(59.85%比62.20%)、黄疸(13.87%比13.41%)和腹水(80.29%比76.83%)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均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G及TBIL比较[(0.81±0.10)比(0.86±0.22)、(47.3±25.6)μmol/L比(49.4±27.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8.03%、29.20%)均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37.23%比43.90%)及肝性脑病(20.44%比26.83%)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炎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利用动物模型探讨纳洛酮对帕金森病(PD)细胞因子IL-12P40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第一组(PD组)立体定向将6羟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入右侧黑质制作PD模型,术后每周用阿朴吗啡诱发旋转30min至第4周旋转>6次/min者定为成功的PD模型,第二组(纳洛酮)利用立体定向将纳洛酮注入大鼠的右侧黑质,然后用与第一组相同的方法制作PD模型,第三组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取鼠的术侧中脑黑质利用免疫组化(IH)检测IL-12P40的表达。结果IH检测IL-12P4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显著增加(P<0.01);与PD组比较,纳洛酮组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纳洛酮对PD发病的重要干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影响IL-12P40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术后在瘤床及残瘤腔内行化疗及放疗对囊性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手术中尽可能多切除肿瘤,并在瘤床及残瘤腔内放置Ommaya 化疗囊,在术后1周左右行第1次治疗,按0.3~0.5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缓慢注入Ommaya化疗囊,4周后32P 按每1cm3 肿瘤体积3.7~7.4MBq(0.05~0.1 MCI) 注入囊腔,间质内放疗1~2 周.经历32P 5个半衰期后,于Ommaya 囊可抽出囊液.6个月后查血常规和行CT检查等,根据情况拟行第二次治疗.结果 该项措施能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结论 间质内化疗及放疗囊性胶质瘤操作简单,通过协同互补杀死增殖期与非增殖期肿瘤细胞,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6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68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9.5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8d,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前后心功能、血清肌钙蛋白(CTnI)浓度的变化和临床疗效。方法:将VM患儿63例随机分为HBO组和对照组,在相同综合治疗条件下,HBO组给予高压氧治疗;采用血清CTnI、心功能测定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血清CTnI测定值两组均显著降低,且HBO组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恢复HBO组也优于对照组;HBO组32例中治愈25例(78.12%),好转5例(15.63%),无效2例(6.25%),对照组31例中治愈17例(54.84%),好转8例(25.81%),无效6例(19.35%),两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VM能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心功能和CTnI的恢复。  相似文献   
26.
美宝胃肠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美宝胃肠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于2006年,对9例经肠镜证实为轻、中型活动期的初发型及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单服美宝胃肠胶囊治疗,6粒/次,4次/日,4周为1个疗程。结果:近期治愈3例,有效5例,无效1例,有效率88.9%。结论:美宝胃肠胶囊对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骨肉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动态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铜川市人民医院和榆林市第一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骨肉瘤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两院参加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比两组患者VEGF、Ang-2含量,并比较肿瘤TNM不同分期、不同肿瘤直径及是否出现肺内转移患者上述指标含量变化。结果:两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相比,Ⅲ期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均高于Ⅱb期,而Ⅱb期患者高于Ⅱ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及转移相比,肿瘤直径≥5 cm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且出现肺内转移患者血清VEGF、Ang-2水平高于无肺内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患者血清VEGF、Ang-2含量增高,且随着肿瘤分期增加而升高,且与肿瘤直径及转移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8.
张永军  薛润梅 《河北医学》2014,(11):1877-1880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 NIH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BI指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水平降低、BI指数水平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阻滞配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并对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骨伤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的LSS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蜡疗、中药熏洗、腰背肌功能锻炼、平卧硬板床休息等治疗,试验组给予选择性神经阻滞+鹿瓜多肽注射液+骨筋丸胶囊;对照组给予选择性神经阻滞+骨筋丸胶囊。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JOA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前JOA症状积分比较,t=0.687,P=0.21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t=3.672,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4%,对照组总有效率83.34%,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临床比较,χ2=3.210,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性神经阻滞配合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能够确切"责任椎体",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治疗靶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炎性物质释放缓解临床症状,方法简便,患者依存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的影响。方法:肺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对症支持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和P(A-a)O2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D-二聚体水平和不同P(A-a)O2水平发生肺栓塞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P(A-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500μg·L^-1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D-二聚体〈500μg·L^-1者(P〈0.05);P(A-a)O2〉50 mmHg者发生肺栓塞的几率显著高于P(A-a)O2〈50 mmHg者(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改善患者肺泡血氧合状态,D-二聚体联合P(A-a)O2诊断肺栓塞能提高诊断率,尤其是对于D-二聚体超过500μg·L^-1,同时P(A-a)O2高于50 mmHg者,要提高临床重视,早期诊断肺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