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57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9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监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0.1m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44只/0.1m2。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加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22.
2019年底以来,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病肺炎(COVID-19)在我国大范围流行,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给其他传染病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我国每年仍有近3 000例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如不能及时开展病例诊治和疫点调查处置,不仅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还可能引起继发传播而威胁我国消除疟疾成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范围广、传播能力强,不仅疟疾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有可能被感染,而且医务人员在开展临床诊治、样本检测和流行学调查时也面临感染风险。本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对我国消除疟疾工作的挑战,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从而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京杭大运河江苏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时空分布特征,为动态评估该区域钉螺扩散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7年研究区域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螺情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及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探索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时空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7年,研究区域内有螺环境数呈上升趋势;有螺环境主要分布于丹金溧漕河1 000 m缓冲区内,特别是京杭大运河与丹金溧漕河交汇处的老九曲河沿线。2014、2016、2017年,研究区域内钉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主要为丹金溧漕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钉螺分布整体呈东北-西南方向,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向南北方向转变。结论 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空间分布复杂,存在从上游向下游扩散的风险,需加强该区域的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江苏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掌握各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江苏省设立8个监测点,开展病情、螺情等疫情纵向观察。结果2005-2010年8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血检阳性率、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9.04%和0.22%下降至2010年的4.34%和0.02%,下降率分别为51.99%和90.91%;农民、渔民和商业服务等职业人群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学生感染度相对较高,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者。共调查7 466.46 hm2环境,分别查出钉螺与感染螺面积2 213.98 hm2和247.91 hm2,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10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总体钉螺面积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江苏省居民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钉螺和传染源的监测和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5.
目的现场观察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预防耕牛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160头耕牛为实验对象,对实验耕牛逐一编号,收集牛粪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在给予吡喹酮治疗后,全部粪检阴性实验耕牛随机分成A、B、C 3组:A组每隔15 d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全身喷药1次,剂量为每次500 ml/头;B组每隔30 d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全身喷药1次;C组为对照组,每隔15 d采用不含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空白剂对耕牛喷药1次。试验期间,每隔30 d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全部试验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持续喷药90 d后,喷药组A、B及对照组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为4.00%、4.08%和24.49%;与对照组相比,喷药组A和喷药组B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下降83.67%和83.34%。结论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进行全身喷药可预防耕牛感染日本血吸虫,降低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无锡市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流行情况及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STD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无锡市5种法定报告和监测的STD的病例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无锡市累计报告STD患者32 20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2.8/10万。病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2︰1,20~39岁年龄组占性病发病总人数的59.8%,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人群分别是工人、农民,分别占26.7%、16.6%。结论近几年来无锡市STD疫情有所下降,但梅毒疫情上升明显,应继续加大宣传干预力度,以遏制STD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建立一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检测疟原虫的方法。方法 针对疟原虫属保守18S小亚基核糖体RNA (18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确定最佳引物对组合并建立疟原虫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体系。通过该RAA体系检测疟原虫标准质粒、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间日疟原虫( P. vivax, P.v)、三日疟原虫( P. malaria, P.m)、卵形疟原虫( P. ovale, Po)]病原体以及其他6种输血传播寄生虫(婴儿利士曼原虫、杜氏利士曼原虫、刚地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虫、犬吉氏巴贝西虫、田鼠巴贝虫),以评估该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筛选出一组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对,整个RAA体系使用最佳引物对在37 ℃,20 min即可完成扩增,对标准质粒的检测下限为10-2 copies/μL,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102 copies/μL,三日疟原虫为10 copies/μL。RAA检测体系未与其他输血传播寄生虫产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应用RAA方法检测外籍学生献血者标本,结果与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和特异的疟原虫RAA检测方法,将会给血液筛查和一些基层偏远医院的临床检测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8.
孙纳 《职业与健康》2014,(19):2789-2791
目的了解2007年以来无锡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探索职业病危害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7—2013年无锡市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的尘肺病卡、职业病报告卡及职业病诊断有关的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无锡市共诊断职业病1 429例,其中尘肺病1 118例,占78.24%。职业中毒中,急性中毒和职业性眼病均为87例,分别占6.09%;职业性皮肤病72例,占5.04%。尘肺病主要集中在机械和煤炭行业,占尘肺病例的82.83%;急性中毒主要分布在机械和化工行业,慢性职业中毒主要分布于建材行业。结论尘肺病和职业中毒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机械、煤炭、化工和建材行业是职业病的高发行业,在防治职业病的同时应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29.
王炜  徐聿函  杨蕾  张金龙 《职业与健康》2014,(21):3024-3026
目的通过对2013年无锡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无锡市企业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般情况,以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开展的效果,为开展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3年无锡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进行整理分析,并按企业经济类型、监测因素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共检测301家企业,检测工作场所中作业点数7 825个,合格率为91.82%,与2012年的合格率(87.86%)相比明显升高(χ^2=78.037,P〈0.01)。粉尘、有毒化学物、物理因素的合格率分别为95.54%、98.41%、83.62%;其中粉尘和有毒化学物的合格率较高,物理因素的合格率最低(χ^2=505.583,P〈0.01)。结论各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执法力度;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采取防护措施;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进一步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0.
孟元华 《职业与健康》2014,(1):52-54,57
目的回收处理废水中的银离子。方法采用杂多酸作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银离子。探讨异丙醇浓度、磷钨杂多酸浓度、光照时间、银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光催化还原废水中银离子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杂多酸光催化还原回收处理废水中银离子的回收率达99.63%。结论可将杂多酸作光催化还原剂应用于处理和回收废水中的银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