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8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368篇
耳鼻咽喉   72篇
儿科学   160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800篇
口腔科学   188篇
临床医学   1007篇
内科学   869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297篇
特种医学   2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172篇
综合类   279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35篇
眼科学   725篇
药学   998篇
  1篇
中国医学   560篇
肿瘤学   3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688篇
  2012年   1412篇
  2011年   1495篇
  2010年   1155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737篇
  2007年   880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3TSR治疗裸鼠胃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形成抑制剂3TSR对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PBS 0.2 mL)、3TSR组(腹腔注射3TSR 3 mg/kg BW),每组8只。给药3周后处死动物,提取瘤体,测量各组荷瘤体积,HE染色检测肿瘤坏死面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表达、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CD31/TUNEL/DAPI重复染色法测定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结果: 3TSR组平均肿瘤体积为(648.34±126.90) mm3,较对照组显著缩小(P<0.05); 3TSR组平均肿瘤坏死面积百分比为(39.6±7.8)%,较对照组扩大69.2%,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3TSR组肿瘤平均微血管数为12.8±4.1,平均微血管面积为(689.3±118.6)μm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TSR组增殖指数和凋亡率分别为(40.0±7.1)%和(3.4±1.2)%,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TSR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为(11.6±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1.5)%,P<0.05。结论: 3TSR能抑制裸鼠胃癌新生血管形成,具有显著减少肿瘤体积、肿瘤血管和增加肿瘤细胞坏死的作用,但对胃癌细胞无直接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2.
利多卡因联合普鲁卡因治疗痒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痒疹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40例痒疹采用2%利多卡因加2%普鲁卡因联合治疗。同时与2%利多卡因加维生素B12针剂及2%普鲁卡因加维生素B12针剂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联合治疗痒疹疗效显著,使用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桡神经肱肌支的解剖特点。方法解剖136侧固定尸体的上肢,寻找并分别测量各型肌支的起始点、入肌点、长度、横径及其与桡神经主干的夹角,观察其行程特点。结果桡神经肱肌支的出现率是25.7%(35侧),肱肌支的出现以单侧多见,与性别和侧别无关。根据肱肌支与肱骨长轴的夹角将其分为升支、水平支及降支三种类型。肌支的起点在Hunter's线下1.40cm至Hunter's线上11.70cm,入肌点在Hunter's线上0.60~11.70cm,肌支的长度为0.20~4.68cm,横径是0.4~2.4mm,与桡神经主干的夹角在5~171°。结论桡神经肱肌支的存在较普遍(约1/4),行上臂、肘部手术时,应对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94.
透析器复用对补体及单个核细胞激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透析器复用对补体和单个核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比较透析器第四次复用与首次使用时,血浆补体终末复合物(SC5b-9)浓度及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培养产生IL-1β、TNF-α和IL-6量的差异。结果:血仿膜透析器用过氧乙酸和福尔马林消毒后第四次复用时,血浆SC5b-9浓度变化幅度较首次使用明显降低;PBMC在LPS刺激下体培养产生IL-1β、TNF-α和IL-6的量与首次使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仿膜透析器用过氧乙酸和福民林消毒复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补体激活能力,但不影响PBMC产生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的动态变化和川芎嗪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复制健康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川芎嗪组(n=10)。连续观察缺血前、缺血25min、再灌注25min、60min及120min时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川芎嗪对不同时限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随缺备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的MDA、XO和ALT呈阶梯式的明显升高,SOD呈逐渐显降低的变化;川芎嗪组的上述指标在再灌注的各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或非常显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脂质过氧化反应呈进行加重的变化;川芎嗪能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起着良好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96.
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卡托普利治疗前后心室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前后心室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VMC组(n=60)治疗前和对照组(n=30)心室心缩、舒张功能,将VMC组随机分成卡托普利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30),检测两组治疗后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①急性VMC患儿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明显减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卡托普利治疗组收缩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1),常规治疗组收缩功能好转(P<0.01),而舒张功能未见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①急性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存在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②运用卡托普利治疗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n  相似文献   
97.
孕妇风疹病毒IgG、IgM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孕妇对风疹的免疫状态,探讨风疹病毒IgG、IgM检测对评估孕妇免疫状态及判断风疹宫内感染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对1471名产前检查孕妇检测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G、IgM,电镜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法检查组织中病毒颗粒和病毒核酸。结果:76.07%(1119/1471)的孕妇具有免疫力,7.41%(109/1471)有孕妇为原发感染,14.14%的孕妇为易感,2.38%(35/1471)的孕妇IgG、IgM均呈阳性,其中1例引产胎儿心肌细胞和1例死胎的心肌、肝及脑细胞中均发现病毒颗粒。结论:同时检测孕妇风疹IgG和IgM可以正确判断孕妇的免疫状态,对IgM阳性孕妇应进行连续多次检测,IgM持续呈阳性三个月以上的孕妇可大致确定为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患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的影响。方法:将36例ASAⅠ-Ⅱ级子宫切除术患,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CEA)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CLA)组和哌替啶肌注镇痛(MA)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使用镇痛药前(T1)、术后4小时(T2)和术后第一天晨7时(T3)采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结果:与T0比较,肾素水平CEA组、CLA组在T3同,MA组在T2显降低(P<0.01);血管紧张素ⅡCEA组在T2、T3和MA组在T3均显降低(P<0.01);醛固酮CEA组在T3显降低(P<0.01),MA组在T2升高(P<0.01),而T3时降低(P<0.01)。组间比较,CEA组、MA组在T2和T3时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在T3时醛固酮浓度显低于CIA组(P小于0.05或0.01)。结论:CLA患R-A-A系统较稳定,CEA患R-A-A系统被抑制。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利用压力-容积曲线选择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参数的影响,并选择最佳PEEP范围.方法选择16例确诊为ARDS患者,根据压力-容积曲线,设下拐点压力为PLIP,设上拐点压力为PUIP.分别选择PEEP为0、PLIP/2、PLIP、(PLIP+PUIP)/2和PUIP,测量肺力学、血流动力学及动脉血气参数的变化.结果当PEEP为PLIP/2时,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及Cst虽然较未加用PEEP时有改善(P<0.05及P<0.01),但尚未达到正常水平;当PEEP为PLIP时,PaO2/FiO2及Cst较PLIP/2时有显著提高(P<0.01),接近正常范围;当PEEP为PUIP时,PaO2/FiO2较(PLIP+PUIP)/2时显著增高(P<0.01),但Cst较PLIP时反而有所降低(P<0.01),MAP下降(P<0.01),CVP升高(P<0.01),同时Pip增高(P<0.01).结论ARDS患者行呼吸机治疗时,在PLIP~PUIP之间可有效纠正低氧血症,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0.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5例,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Ⅱ型4例,主要向后颅窝生长;Ⅲ型12例,骑跨岩骨分别向中、后颅窝生长。额颞开颅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4例,乙状窦前入路10例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Ⅰ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Ⅲ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Ⅰ、Ⅱ型多数能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若Ⅰ型岩斜坡脑膜瘤侵犯海绵窦则难以全切除,术后容易并发动眼神经损伤。Ⅲ型岩斜坡脑膜瘤全切除非常困难,乙状窦前入路是Ⅲ型岩斜坡脑膜瘤最佳的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