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3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9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1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9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氧化二砷诱导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寻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判定As2O3对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AO/EB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单细胞电泳和流式细胞光度术研究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三氧化二砷能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生长,10,20μg/ml可出现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细胞发生彗星样电泳图像,并且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其作用表现为细胞周期特异性,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S期.结论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2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是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
目的比较分析学生与教学督导员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学生与教学督导员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50名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分,评分等级分为优、良、可、差。结果学生评分均高于教学督导员评分,两者呈平行关系,Kappa值大于0.4。结论学生与教学督导员的评分呈一致性关系,可以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对监控与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3.
神经酰胺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酰胺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光镜、电镜、荧光显微镜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C2-神经酰胺诱导HT-29细胞凋亡。MTT法检测C2-神经酰胺对HT-29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C2-神经酰胺使HT-29细胞发生核染色质断裂、DNA Ladder、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表现,12和24 h凋亡细胞率分别为64.1%和81.3%,呈现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同时C2-神经酰胺处理细胞6 h后,细胞线粒体功能即出现损伤。结论外源性神经酰胺能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参与其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64.
不同性别中学生焦虑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学生焦虑性别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特质焦虑问卷(STAI)、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拟调查表对403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生焦虑平均得分分别为(41.74±13.34),(41.15±12.20)分,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女生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37.3%)高于女生(33.8%).影响因素中,个性中的神经质以及父母亲负面教育方式对男生的影响大于女生.特质焦虑、精神质、神经质、父亲过度保护是共同影响因素.除特质焦虑外,父亲过度保护对女生影响较大,而对男生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母亲惩罚严厉.结论 不同性别学生焦虑状况发生率不同,并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UDCA)对1,2-二甲肼(DMH)所致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I CR小鼠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腹腔注射DMH,剂量30 mg/(kg·bw),每周1次,连续6周诱导结肠癌模型,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从第7周开始在一组(UDCA组)饲料中添加UDCA,剂量3 g/kg;另一组(DMH组)饮食不做处理.所有各组均喂食标准AIN-93饲料,28周后处死小鼠,取结肠粘膜进行小鼠碱性鞘磷脂酶(alk-SMase)的活性表达分析.结果 与DMH组相比,给予UDCA组小鼠结肠肿瘤数目明显减少(t=2.77,P<0.05),病理检查肿瘤恶性程度也显著低于DMH组;alk-SMase活性检测中,UDCA组结肠粘膜及内容物alk-SMase活性分别为22.56%和28.97%,其中结肠内容物活性UDCA组比DMH组提高了近14倍;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时,UDCA组alk-SMase蛋白表达明显强于DMH组.结论 UDCA对DMH所致小鼠结肠癌有抑制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上调小鼠结肠粘膜alk-SMase活性及表达.  相似文献   
66.
酵母RNA对老龄大鼠生理机能和肝、脑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Pan HZ  Zhao X  Chu WF  Li R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3):158-160,F004
目的 探讨外源核酸对老龄大鼠的生理机能和肝、脑形态学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老龄(20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老龄对照组、另取青龄(3月龄)作为青龄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在标准饲料基础上,每日每只分别添加酵母RNA93.75mg、46.88mg和9.38mg,饲喂4周。结果 高剂量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生长激素水平均高于老龄对照组,酵母RNA补充各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老龄对照组,高、中剂量组血清睾酮达到青龄对照组水平,而老龄动物各组间雌二醇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补充酵母RNA组的老龄大鼠脑神经元数与老龄对照组大鼠相比有增多趋势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肝细胞核面积与核浆比均大于老龄对照组,其中核浆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酵母RNA可能具有改善老龄大鼠生理机能和肝、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并可能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特异血红蛋白基因表达的方法。方法:提取孕妇全血mRNA,经体外逆转录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应用ε/γ特异引物引导扩增胎儿特异血红蛋白基因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观察。结果:在7名妊娠妇女中,6名扩增出ε/γ基因片段,1名为阴性。结论:应用RT-PCR方法可直接从孕妇全血中扩增出胎儿特异血红蛋白基因片段,孕妇全血中微量的胎儿mRNA已基本满足体外逆转录及扩增的要求。利用孕妇外周血进行的无创性产前诊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
Li Y  Wu K  Yu WP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112-114
目的 研究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 8)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胃癌SGC 790 1细胞作为靶细胞 ,采用WesternBlot法、荧光分光光度法、DAPI染色法探讨caspase 8在VES诱导SGC 790 1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和活性。结果 经 5、10、2 0mg/LVES处理后 ,细胞中caspase 8蛋白表达增加 ,caspase 8活性分别为 ( 17 83±1 82 )U和 ( 33 74± 2 6 5 )U、( 5 2 34± 3 10 )U ,均呈剂量 效应关系 ;用caspase 8抑制剂z 异亮氨酸 谷氨酸 苏氨酸 天冬氨酸 (IETD fmk)处理SGC 790 1细胞后 ,降低了VES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 8的活性。结论 caspase 8是VES诱导SGC 790 1细胞凋亡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鲑鱼鱼白DNA(salmonmiltDNA ,SMD)对小鼠胸腺增龄性萎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10月龄雌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高剂量组 (333 33mg·kg-1·d-1)、低剂量组 (16 6 6 7mg·kg-1·d-1)和对照组 (0mg·kg-1·d-1)。喂饲 5周后 ,测定胸腺脏器指数 ;组织切片后以Image ProPlus专业图像分析系统 (4 0版 )进行胸腺细胞计数和皮质厚度测量 ,所得数据经SAS统计软件分析。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在对照组和高剂量组胸腺组织中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RT PCR鉴定部分片段。结果 SMD对小鼠的体重、胸腺重量和胸腺指数均无影响 ;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皮、髓质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相比均显著增多 ;低剂量组的胸腺皮、髓质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不显著 ;高、低剂量组的胸腺皮质平均厚度经统计学分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经基因芯片技术初筛出 112条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 ;Genebank登录号为Aw2 0 910 2、U2 3789、X80 2 32的 3条上调表达的基因片段 ,经RT PCR鉴定 ,在高剂量组确实存在上调表达。结论SMD有通过促进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同时促进发育、分化相关基因表达而逆转胸腺增龄性萎缩的可能。  相似文献   
70.
蒙古族高血压遗传及环境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蒙古族高血压的遗传环境影响因素。方法在现况调查基础上,以其中无血缘关系的579名蒙古族人(高血压者298人,正常血压者281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相关的环境因素并采集血样,对肾素基因一处新发现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D)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插入/缺失(ivseaion/deletion.I/D)多态性,采用PCR技术结合凝胶电泳和银染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遗传、环境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体质指数(BMI)、每日饮酒量、肾素基因I/D多态性对高血压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每增加10岁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增加前的1.28倍(OR95%CI=05~1.57);BMI≥24 kg/m^2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BMI〈24 kg/cm^2的2.44倍(OR95%CI=1.66~3.64);每日饮酒量每增加一个等级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增加前的1.61倍(OR95%CI=1.25~2.08);肾素基因I/D多态性以II基因型为参照,ID、DD基因型的OR分别为2.39(OR95%CI=1.31~4.48),2.41(OR95%CI=1.27~4.68)。结论超重或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是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肾素基因I/D多态性D等位基因可增加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